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大明王朝1566之高翰文 > 第九百一十五章:新学落地的关键

大明王朝1566之高翰文 第九百一十五章:新学落地的关键

作者:雪泥鸿爪ad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1-11 22:21:42 来源:23小说

高翰文这一阵说完,隆庆帝琢磨了很久。

面色逐渐凝重,又逐渐舒展。高翰文可以清晰可见地看见隆庆帝那对眉毛的曲折伸展变化。

“高爱卿所说,怕是得等数百年百姓都能明白新学奥妙才行。然而,快两千年了,老百姓都还搞不清楚儒学,甚至一大半怕是都还不知道孔圣人名讳。新学比儒学,不知复杂浩繁多少,怕是更得漫长了。”

其实隆庆的话已经到嘴边了,但没有说出来。只有有大部分老百姓不明白新学,那么皇帝的存在就有意义。这些人就得靠皇帝来凝聚。失去了皇帝这个具象的东西,他们立刻就能变得茫然无措起来。

这个话题,高翰文自然不能深聊。因为后世一些国家的经验实在太多了。愚者用其力,智者用其智。

愚者不够用怎么办,直接用二元结构,用更低的入学录取率,扭曲的教育,公共服务,锁死一部分人,源源不断地制造愚者。人是可以规训的。大明能训练出心甘情愿的美人纸来,后世经验更为老道。百姓甚至还在为二元结构制度安排唱赞歌呢。

当然,对信息的控制有了新技术的帮忙也要方便很多。

但这些捷径就暂时先不告诉隆庆帝了。治国处处有捷径,但所有捷径的结果必然就是路径依赖,最终积重难返。

“皇上果然高瞻远瞩,慧眼如炬。是的,新学浸入人心是一个非常漫长的事情。这个时间,足够朝廷慢慢调整做出丰功伟绩,证明自己存在的意义。任何宣扬牺牲一两代人,十年几十年全面践行新学,必然是匡人牺牲的谎言,没人会信的。”

高翰文现实顺着隆庆帝的话头安隆庆帝的心。300年魔咒,大明只需要再撑九十年就能创造历史了。只有点明新学践行的漫长,远不是一百年的事情,皇帝自然安心。

隆庆帝还是讲道理的,没有追求什么万世不移的大明朝廷。

“此外,陈也没有将新学的关键告诉我那学生。虽然课程里或许会提到,但那一日并未单独点明。”

“哦,什么意思?如此学问还不是新学的关键?”隆庆帝立时来了兴趣。

“当然不是。这种技巧性的东西只是新学中的捷径罢了。跟真正的新学背道而驰。新学的关键在于可公开验证。离开这个,新学与儒学等语言操弄学问同样相去不远。”

“这个验证,不是试一试,而是在理论逻辑分析预期下的行为结果验证,可能证实也可能证伪,但只得取其一作为结论。”

“正如蓝道行发现上清紫府仙雷奥妙一样,从古至今,体验过头发衣服在冬日会发出雷电的人不知凡几,也就蓝道行运用道门记载与逻辑分析预期反复验证,证实与证伪后终于得到了人力凝练上清紫府仙雷的法子。”

“新学要成功就得允许别人通过不同的理论与逻辑分析形成预期进行验证。允许公开验证,才是保证显示原理有效,并形成激励相容直接机制的关键。”

“比如先帝在时,浙江与南直隶已经率先推行的才经济仁义三指数。在杭州,不仅官府会集中统计公布,也允许百姓自己去统计价格与生产消费,进行交叉验证。只要官府作假,想来不到半年就会因与民间统计差异过大而被发现。当然,如果有时官服统计口径需要调整,也可以参考与民间正常统计差异大小。”

“这个验证,本质是让老百姓明白,官府的工作毫无神秘性,民间也可以做。只有如此,官府才会认真干活。而民间才会容忍当前的皇室基于惯性位居其上,因为如果要换人,凭什么不是自己呢?当每个人都觉得开班衙门正常有手就行时,个别奸佞野心家反而无从下手。因为他们也没法宣传虚构自己独特的神秘优势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