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武侠 > 天龙缘法记 > 第212章 歧路亡羊

天龙缘法记 第212章 歧路亡羊

作者:涅一 分类:武侠 更新时间:2024-05-14 10:48:55 来源:书海阁

两人推杯换盏,一个年轻洒脱,气势无双,但凡来酒不拒;一个老迈执着,洞破沉浮,唯恐千杯不醉。

叶晨和景冲两人,醉中又喝了许久,该说不该说的全都说了,好在都醉得不轻,至少这俩醉人之间,没什么不好意思的。叶晨隐忍数年,时时提心吊胆,苦尽甘来算是拨云见日;景冲经营半生,刻刻算计机谋,鸿图壮志终是梦幻云烟。反倒是魏翔持重,一夜非但滴酒未沾,服侍好这二人的酒肉之外,城中大小事,城外大小情,尽在掌握之中。

次日午后,叶晨还未睡足,便被叫醒,只觉头痛欲裂,昨夜与纵情豪饮甚爽,酒醒之后只觉漫漫无边的失落,一时懊恼不已。

叶晨的懊恼,不是醉酒事件本身,也不是昨夜喝醉引发了什么不良后果。主要还是因为,昨夜把盏间,景冲很细致的回答了叶晨那个“为什么是我”的问题。这个问题的答案,叶晨在心里揣测过无数遍,但还是想从景冲的口中,亲耳听到,为什景冲会对自己青眼有加。简国和彖国可不一样,叶晨有才不假,但简国绝没有缺人才缺到少了个叶晨,这个国家就不太行的地步,即便分解到用兵或者改革的方向,叶晨对于简国来说,也同样是有你锦上添花,没你亦无伤大雅的存在。

叶晨有此一问,也情有可原。自从投奔简国以来,叶晨始终在“即将被重用”和“继续边缘化”的细线两端来回游走。不是叶晨不上进,只因景冲手段精巧,叶晨纵然有心,却始终未能突破景冲的掌控和拿捏。当然,叶晨也是游戏于别人之股掌间做戏的高手,打入别国去做内鬼这种事,过于急切,很容易就会适得其反。一旦失败,势必付出最惨烈的代价。

叶晨伪装得太久,也压抑得太久。于是,就在昨晚,不再需要伪装和自我压抑的第一时间,向景冲提出了这个问题。“为什么是我?”

在经历了很多一如预期,又颇有些意外的事情之后,叶晨偶尔也会抬头望天,向深邃的苍穹,提出同样的问题。苍穹或许回答了叶晨,但叶晨却听不见,也听不明白。

还是这个问题,叶晨也问过虞昊。虞昊的回答很中肯,也很务实,却过于缺乏叶晨期望的内容。

这次与以往不同,景冲十分认真地回答了叶晨的这一提问,并为叶晨认真地解释了“六六歌”。可惜,叶晨喝断片了,啥也想不起来,只能根据魏翔的描述,适当还原了昨夜喝酒后的场景。如今大事已定,有的是时间向景冲讨教,今日计划要往玥璇楼与龙鳞议事。叶晨定了定神,便一股脑翻身下床盥洗方毕,只听得院外哭声悲恸。冲出院子一看,景府乱麻麻一团,一个个哭天抢地,当先被院门口侍卫拦着的一人,正是景府排行第三子,景兴。

景兴双眼红肿,见叶晨来到,奔到叶晨这里跪下就拜:“家父方卒,不及备丧,便急于相告,拜请将军不怪,但求将军通融,府中置办后事,景府上下感恩戴德,必为将军效犬马之劳。”景兴一边哭泣,一边诉说,叶晨闻言,如五雷轰顶。昨夜与景冲把酒言欢之境,尤在眼前,怎料一觉醒来,人就去了。

人死为大,景兴也已有些年纪,一把鼻子一把眼泪,胡须上都沾挂着好几缕液态的悲痛,连胸前都湿了一片,见者恻隐之心油然而生。叶晨夺下了中霄,城中戒严,各处城门也闭了,府中吃喝还可以坚持几天,这丧葬之物却所缺甚多,故而向叶晨求情。叶晨当即给了令牌,景兴谢过,命管家尽快采办,又拽着叶晨到了中堂。只见景冲遗容素静,面似含笑,算是走得自在。

叶晨此时酒醒,也不由的落泪,只得好生安抚几句,心中实在有些内疚。叶晨不单是内疚景冲的生死,而是昨夜逼着景仁和景义,往简国各处传“和天下书”去了。

景兴虽得了令牌,依旧围绕在叶晨之侧哭泣,哭得叶晨多少有些心慌慌。又哭得不多时,叶晨已明其事,偌大的景府,些许吊唁之物,只要肯找,并计划用度,是不会缺什么的。景兴死缠烂打,无非想让叶晨批准,把离开中霄还不算远景的仁、景义叫回来。但传书事关重大,莫说拖延十天半月,就是多拖一日,也是一日的风险,简国要是打仗打成了一锅粥,自己当卧底还有个卵用,彖国付出的许多代价和牺牲,便没了意义。

叶晨干脆把心一横,说道:“两位家兄外出公干,皆我之罪,但传书事大,不可因私而废公,天下百姓迟早会明白,景府大悲之时,亦执顾于民生大义,也算是对阁老的一点告慰。若是这样依旧不能让三公子平息心中愤懑,三公子可每日取我血肉,祭与阁老灵前,算是小叶聊表歉疚。”言罢,将随身携带的匕首取与景兴,命人取碗盘,接着褪下半边衣袍,示意景兴动手。

祭拜的诚意,叶晨还是有的,但今非昔比,血肉的取与,并不解决问题,而是制造问题。景兴恨不得一头撞死,哭得撕心裂肺之余,竟晕厥过去。“丧尽礼,祭尽诚。”此乃《弟子规》里的词句,其道理之浅显,普天之下,三岁小儿亦晓。景冲去得突然,确实让叶晨很为难。若将景仁景义半路召回,传书之事便废。若不将二人召回,景府这丧礼,真可谓“不礼、不诚”。想景冲一世英名,最后这点事儿,却难免被天下人对以讪笑。

事已至此,多说无益,叶晨按礼祭拜一番,往玥璇楼同龙鳞议事。

这次彖国和简国暗中上演的争霸大戏,彖国能得以全胜,龙鳞麾下的整个龙氏,暗中的大力支持,是少不了的。龙氏对简国经济的影响,无非“循环”二字。做为商人,龙氏并不生产商品,只要让商品流通起来,就是对经济最大的贡献。

龙氏之所以能成为天龙陆首屈一指的巨商,乃是眼界格局使然。只要合法的买卖,龙氏的基本都涉及,同时,就算不合法的买卖,只要龙氏想做,也一样能呼风唤雨、全身而退,不显山露水,总能雁过拔毛。

在叶晨的认知当中,交易就是货币和商品发生的价值交换,也是社会活动的正当方式。这一概念与龙氏一直奉行的商道有着高度的契合。相比之下,列国的朝堂就不是这么认为的,总有些不太懂经济的人,要在“交易”或者“经营”的行为中,捆绑些稀里糊涂的东西。对于资本,进行监督和制约,是必须的。但很遗憾的是,朝堂上那些不太懂经济的人,因为不够专业,总是会将“资本”和“经济”进行错误的关联和标记,结果资本每每遭到唾骂,最后挨刀的,却总是经济。

龙氏则不同,因为对自身位置和属性的清晰认知,龙氏是那个最想向天下人澄清“资本”和“经济”,这两项定义的人。但是,做为特定时代的商人,想要突破所有阶层的封锁,那将是一场永无休止的博弈。

其实,只要能顺顺当当做生意,背着些骂名,也是可以接受的。更糟糕的是,龙氏将交易发展成贸易的时候,那些老古板又会跳出来冠以“祸国殃民”或者“居心叵测”的头衔。龙氏的经营只有在他们的认知范围之内,才属于商人的本分。否则的话,就是狗改不掉吃屎的奸商本性,就是失德于天下。在大多数斯文的眼里,“商”就是“奸商”,谁见过“善商”、“德商”?就算有,也只是向天下人做做样子,属于办事需求而已。

畸形的价值观,便造就了畸形的价值环境。龙氏表面风光无限,实际的运营处处受制,还有数不清的“孝敬”。风调雨顺的时候,大家都过得去,但逢灾荒或战乱,除了龙氏自己以外,简国朝堂之上,谁会在乎龙氏“不当家不知柴米贵”的困局。

简国朝堂上的景冲,不属于不懂经济的“迂腐流”,也不属于歧视商业的“古板流”,但也仅此而已。景冲的不打压,甚至只是少打压,便成了上天给予龙氏的恩赐。这一切本也无可厚非,直到彖国鼓励商业的新政出现,接着又是一连串的改进和推动,列国的大小商人们感动得一塌糊涂之余,龙氏偏偏又搭上了叶晨这样的“思想进步人士”,于是,龙氏与彖国的丝滑,就再也没人能够阻止了。

如果龙氏与简国朝廷,属于同床异梦的孽缘,那么,龙氏与彖国朝廷,就是两情相悦的一拍即合。放眼列国,彖国几乎是龙氏的必选。加上这次千里夺城反客为主,龙氏几乎无条件的支持着彖国,冒着失败即抄家灭门的风险,燃情执着上演“死了都要爱”。所以,在这中霄城中,叶晨此时最应拜访的对象,当然非龙氏莫属。

对彖国崛起大业的支持,除了中霄龙氏,当然还有北霄天齐。

景冲与詹天齐,一直是列国眼中最理想的文武搭档,所谓“将相和,平天下。”若此二人的配合实至名归,即便龙氏有心相助彖国,又怎敢毫无顾忌。

普天之下,能算计景冲和詹天齐的人,要么还没生出来,要么,已经做古。在何云峰看来,景冲的众多标签之中,赫然有一个“外宽内忌”。这个标签,实际上是何云峰强加于景冲的。任何一位觉得自己器量很大的人,如果遇到真心想要丈量你器量的人,“外宽内忌”的标签,基本都是适用的。

有的人,可以视钱财如粪土;有的人,可以淡泊明志;还有的人,可以在前面的基础上,再做到任劳任怨,鞠躬尽瘁。

除非达到所谓的超凡入圣之境,否则的话,但凡是人,便有不能触碰的红线为“忌”。景冲的红线,就是膝下的四子,尤其是景义。对于简国的内部问题,何云峰不但看得通透,更做到了完美利用。无论景冲的四个儿子,还是詹家的两位公子,都与赵氏的继承人一样,有过光华寺修行的经历。而在简国统治集团内部,有一条不成文的规矩,国家的继承者,必须在成人之前,在光华寺进行过修行。“成人”之前,这一点很重要,血脉是用来奠定统治基础的,这才是帝王之术高明的地方。反之,像叶晨这样,成人之后被责令到光华寺反省或思过的人,则是以极为特殊的形式,向整个朝廷发出特别的通告,“此人的前途基本完了,走得太近,小心被殃及池鱼”。要不是景冲始终对叶晨青眼有加,叶晨在简国的仕途,早就可以追悼了。简国问题的爆发,并没有叶晨多少事,是本来就存在的内部矛盾,被进行了刻意但有效的引导、积聚。完成了前面这些环节,同时也因为缺乏疏导和消化,爆发就仅仅是一个时间问题了。何云峰的高明就在于,被布局的人,会在合适的时候意识到自己被布局了,而大部分警惕,也会因为何云峰突然的死,而放松警惕。然而,放松警惕这一行为,恰恰是布局中最精巧的那个环节,也是布局得以实现的核心要素。即使是景冲这样的老玩家,也没能逃过这个连环局。

简国另一个方向的主要矛盾,原本是简国崛起的主要动力,那就是文官集团和武将集团的通力合作。但是,从某个时间点开始,一切突然发生了变化。

詹于合的死,是詹天齐人生经历的最大悲剧,也是简国悲剧中,具有代表性的一个事件。简国文官集团和武将集团,从此彻底撕裂。至此,詹天齐对简国的期望,被敲得粉碎。

两年前的初春,也是春雨行动的关键时间点。詹天齐为了配合景冲行动,从北霄抽调了大量精锐,到南方围剿离生门与何云峰。抽调精锐的同时,加上情报保密需要,詹天齐刻意隔绝了与外界的联系,以至北霄遭到离国攻击时,没有有效的指挥和充足的作战力量保证。

按理说,北霄的陷落,也就是天龙计划进程中的一步,并不应造成什么严重的后果。但事件中偏偏出了问题,导致詹于合殒命。沙场之上,将帅战死本也是情理中事,但若有心之人,将此事放到简国君位空缺的大背景下,事情总是很难简单下去。再往后,天齐兵桟那位一生跟随詹家,忍辱不死的老卒,以及丢失东平关后,朝廷对待詹平章的严酷,将詹天齐对国家的忠诚,再一次敲得粉碎。糟糕的是,这一次除了诞生更多的粉碎,还诞生了一个新的存在——憎恨。

各色事件看似无甚关联,但凡一经点拨,像詹天齐这样文武双全的人,又如何会找不到那个再简单不过的答案。景冲变了,他要做《三国》里的司马家。就算景冲能够顶住诱惑,他的子孙,他的幕僚,他身后的庞大利益共同体,会允许他对赵氏从一而终吗?

人在江湖,身不由己。任凭简国朝堂上的官员们衣冠楚楚,满口仁义道德,那里,也只是另一种形式的江湖罢了。

简国的内部矛盾,与季国的樊霍之争,有着高度的相似,也注定了,这两个不同的国家,最终将走向相同的结局。

喜欢天龙缘法记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

天龙缘法记搜猫阅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