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武侠 > 天龙缘法记 > 第22章 三千世界

天龙缘法记 第22章 三千世界

作者:涅一 分类:武侠 更新时间:2024-05-14 10:48:55 来源:书海阁

叶崇有要事处理,纵然叶晨还有话说,也是徒然,只得眼巴巴看任其离开。想起兄长家小无忧,总算长长舒了口气。

明增对义空吩咐,去请几位师叔来为孔信念经忏罪、超度往生,叶晨则跟着自己,往寺后经阁缓缓走去。

叶晨心中苦闷几位兄长先后离去,走着走着已到楼下,明增与护经的僧人吩咐了几句,将叶晨带到阁楼。阁楼上只有几个蒲团,叶晨学着明增大师的样子对面坐了,却是一身颓丧之气。约一盏茶功夫,护经的僧人抱上来几个盒子,盒子上还有几本散书,放在明增大师旁,又下去了,明增大师一语不发。

叶晨看了盒子大小,这么大一摞,也不知拿来这么多经书要做什么,不会又是“绝世武功的目录”吧,想起与兄长们阴阳永隔,脸上更加愁苦,低头一声轻叹。

闲坐无意,叶晨正要问话,明增大师双眼睁开,平和的看着叶晨。

本以为明增大师要说些什么,叶晨换了个认真点的表情,是不是要传功啊,这方丈大师一招就完胜龙尉,能传些内力的话,为几位兄长报仇的事就爽快多了。结果对方半晌没有动静,叶晨又开起小差,可惜不论自己今后练多高的武功,四位兄长还是撒手去了。

自怨自艾一番,叶晨又思,应该是要授武吧,人家是一代巨师,拿出手的肯定比叶老怪教的要高出几个档次,阁楼上依然没有动静。叶晨心中盘算,都到这藏经阁打坐了,一定有事要交待吧。思来想去,明增大师全无动静。叶晨换了个疑问的表情,那表情在脸上也不知僵了多久,心思还是回到四位兄长身上,忧思无限,面色依旧愁苦。

时间静静流逝,明增大师看叶晨心静下一些,缓缓说到:“老衲四个爱徒,虽不是什么英雄,断不会是邪恶之辈,请施主将事之原委说与老衲,世上若有人问起,也好还他们一个清白。”静静坐了老半天,叶晨心中当真有些空明,也上来两分睡意,提息振作了精神,自白鹿之遇说开,又说到京城的情况和兄弟几人匡扶社稷的计策,昨夜之事更是心有余悸,一五一十的向明增大师讲了个明白。

明增大师叹到,“竟是如此缘分,这下药的多半是离生门之人使得那‘虚离生’了,你们内力短时能复,因是服食过白鹿果之故。天龙陆与中土的机缘,一时半刻是说不清的,施主既然来了,老衲就说说施主的机缘吧。”

阁中寂静,阳光照入,暖洋洋的,待明增大师说完,叶晨才明白。三年前莲台山被叶崇所救,乃是明增大师的安排,巧的是叶崇与李永孝兄弟四人一样,也是西来寺俗家弟子,只是叶崇师承明宣大师,算来应是李永孝几位的师兄。叶崇武功高绝,真正来历只有明字辈几位大师知道,现在看来明增并不打算向叶晨隐瞒。只是明增大师如何知道自己会来这天龙陆,且十分清楚到来的时间、地点,叶晨几次探问,明增却只字未提。

回想三年前,自己在那科技发达的时代,生活清苦,已无亲无故,幸好有外公留下一套六十来平的小房,虽装修简单,却是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狗窝。外婆是最后陪伴叶晨的人,再后来,叶晨上个艺校都是靠勤工俭学苦出来的。叶晨帅气,个子又高,没少占追求者的小便宜,今天蹭顿饭,明天谁又给自己带了早点,孤苦伶仃度日不易。所幸,自己有个铁哥们,叫作阿饼,家里不但经济条件很好,人也比叶晨聪明得多,属于典型的高情商学霸,两人从小玩到大,脾气挺合得来。与叶晨不同,阿饼上艺校,纯粹是为了自己“伟大忠贞的爱”,因为初恋同学就在艺校。当然叶晨觉得,阿饼是不会为了一棵树就放弃一片草原的。

阿饼不但物质条件好,精神世界方面,叶晨更是不能望其项背。初一、十五人家吃素,是日必上三炷清香,从未懈怠。一开始,叶晨与宗教的接触是因为外婆的原因,而后来,阿饼就成了有共同信仰的半个老师。

这一日,又是农历十五,用外婆的话说,是“菩萨开会的日子”。叶晨应阿饼之邀,往寺院参拜,路程最近也是最常往的去处,叫做“圆通禅寺”,那是一个长年香火旺盛的所在。此寺院虽于闹世之中,不但历史悠久,更是佛学与建筑学一绝。从大门到正殿,越往里走地势越低。

拜了许多年,叶晨当然没有刻意了解过什么是“倒坡寺”,但这并不影响叶晨认真的参拜,阿饼今日一如既往的虔诚。叶晨出了观音殿,阿饼还没进去呢。礼拜一事,不必强求,更不应催促,于是叶晨自顾自,一颗平常心,又拜了大雄宝殿诸佛菩萨。

拜毕,不见阿饼的影,叶晨坐在大殿后院石桌旁等候,虚空湛蓝,白云飞鸟悠悠,却只能听到禅院传来的诵经之声。或许是尘世太过喧嚣,叶晨说不出的受用,寺里这僻静方寸之间,片刻的宁静也是得来不易。

圆通寺的后面是圆通山,而这山寺相邻之处,却是一崖峭壁。听外公说,许多年前这山、寺间有路相通,如今已看不出什么痕迹。叶晨自上而下注目于峭壁,果然峻拔苍郁,目光快到山脚之时,不是吧……“潮音洞!”叶晨从来也没进去过,传说里面封印着曾经祸乱昆明的龙。在叶晨的印象中,从第一次见此古迹,山洞门口便有一道锈迹斑斑的铁栅,一直都有。而今天,叶晨狠狠的揉揉眼睛。没错,青烟缈缈,门洞豁然,迎光的石壁,居然可以望进去相当一截。

不论心中如何忐忑,叶晨拿出电话照明,扶着嶙峋的石壁,小心翼翼的前行。洞里石阶土坎交错,不太工整,而且有些湿滑。

与叶晨想的不一样,进洞后并非一路往上,最后通往圆通山上某几块大石之间便能出去。恰恰相反,洞里的阶梯一直往下,走着走着,竟然要躬身方能续行。

没走多久,叶晨回头已看不见洞口光亮,好在里面没有岔路。自己参加过野外生存训练,却从来没有什么洞穴探秘经历。叶晨把浑身口袋摸了个遍,钥匙、钱包、还有手中的电话,再无他物。科普节目里教过,淡水、维生素、食物、还有各种价格不菲的专业工具……叶晨此时一概没有,这般湿答答、黑漆漆的洞,完全不具备探索条件。

又小心的前进了几步,叶晨终于才发现一个很严重的问题,自己吸进去的空气不太对劲,这里空气的湿度明显比外面高太多了,虽然不热,却有点像湿蒸的桑拿,天知道这些空气的含氧量,要是成分里包含点儿什么有害气体……

叶晨不敢再想,赶紧回去,“回头是岸嘛”。

身转了一半,洞中传来一阵沉沉的轰鸣,确切的说,是沉沉的嘶鸣,声音不算震耳欲聋,却听得清清楚楚。现实中叶晨从没听过这个声音,但聋子也能听出来,这肯定不是什么流水或石块碰撞能制造出的声音。

‘你妹!这要不是鬼神,我叶字倒过来写!’叶晨浑身一紧,此时唯一的念头就是,深呼吸,继续深呼吸,尽量放松,保证脚能动,然后出去,下次…再也不敢乱走了。话说,不会真有什么祸害昆明的龙,那家伙更不会就这么醒过来吧……

脚很听话,叶晨庆幸不已。猛一转身,眼前金星乱冒,头上一阵剧痛,‘这一段果然直不起腰,阿弥陀佛……’

可怜我的阿饼,逆商达人、经济学业余爱好者、未来的昆明十大杰出青年、社会框架已具备高等认知的逻辑之星,再见了……如果能够再见。

叶晨醒来,发现自己躺在榻上,头痛的厉害,抬手一摸,头上缠着绷带,好像还能摸到绷带下的疤。抬眼桌边坐着个人,那衣着……“相当专业,毫无破绽!”叶晨还以为自己参加了某古装剧的群众演员。

休养了几日,叶晨身体基本恢复,依然觉得自己在做梦,每次哈哈大笑睡去,醒来却总被现实打脸,完全无法拆穿。差不多过了半月,叶晨深刻的接触了这个荒僻、朴实、简陋的村庄,没有电,找不到任何现代科技的影子。叶晨终于确定了一个铁一般的事实,“我…穿越了,我…想回家”。

叶晨一直想不明白很多问题,如今遇到明增,滔滔不绝问了出来。“方丈大师,这里不是那个我认识的国度,此事已多次确认过了,但我们为何说同样的话?为何这里处处都有中国古代的影子?您怎么知道在哪里找到我?”叶晨接着问了许多,明增大师待叶晨不再发问,缓缓答道:“据《道兴志》载,道兴法师西来,天龙陆尚无历法,蹊跷的是所说言语与中土无异,所遇之人也都是黑发棕目,身形亦同。法师及海船之人还以为回到了中土,后来发现这里也是一方广大世界,言语虽多有相通,文字一项,却如五岁小童。道兴法师果然遂了的传法弘愿,所谓三教同源,不单是佛法,连中土文化也一并传开来,天龙历法便从那时起行。且莫单说这文字言语,即使是时令寒暑交替,四时变幻,端的也与中土一般。道兴法师虽年近半百,幸得天地护佑,又传法三十三年涅盘,随船众人亦于天龙陆广传佛法与中土文化,是故天龙之法,实为中土之法。”

叶晨听明白一点儿,接着又问:“但是大师怎知我会来到这里?”明增转了话锋:“经云三千大千世界,一日月一世界,中土也好,天龙也罢,皆是尘埃,不必过于追究,也无可追究,需知执着是苦。施主知道来自中土,也知道这里是天龙陆,记得自己的名字,信受自己的因果,这便足矣。”

明增一说因果,叶晨接腔:“因果的道理我还真接触过些许,外婆时常念诵《金刚经》和《心经》,有幸读过几遍,但这个和我来到这边没有关系啊,我想了很久都想不通,大师你再和我说说刚才问的,不然我心里硌得慌。”明增听叶晨读过些经书,微微一笑:“既然读过些经书,懂些因果就好说许多,我为你慢慢说来,今日不明白不要紧,明日不明白也不要紧,终有一日你会明白的。”

“大师请讲,叶晨听着呢。”

明增道:“既然来了,这是果,因在何处,并不重要,但是这个‘因’是一定有的,如同太阳下山,没了光照,但太阳还在,不能只看天黑就说世上没有太阳。你看不到‘来了’的因,却能发现‘到了’的果。”叶晨点头称是,但心里还是不明不白,明增接到:“你看过《金刚经》,经上有‘一合相者,则是不可说,但凡夫之人贪着其事。’所谓不可说,乃是说不清、道不明,犹如眼不能听雷,耳无可见光。经中又云‘当知是经义不可思议,果报亦不可思议’,你想不明白,是智慧不到,待智慧到了,又都不必去想了。这个智慧并非思考或算术之能,而是对自然法则的领悟,这个领悟也不同眼耳口鼻对外界的感知,而是心中的灵犀,和刚才所说夜里的太阳,看不见,摸不到,六触无法证实,却一样存在。”

叶晨似乎听明白一些道理,却还是想不通,一时也问不出来,苦着个脸,只觉煎熬。明增大师又道:“换个说法,你用脑子想这个事,就像用眼睛去听一般,是不会有结果的。《金刚经》里教你不要着相,用眼则着眼相,用口则着口相,无论哪个相,都不会有眼耳口鼻所有的功能,而所谓无相,只是称做无相,如可名状,那么无相也就不是无相了。是故‘不可思议’,当然也就不可说。所以你用脑子去想,是想不通的。”

叶晨本来觉得通明了些,现在更是一头雾水,抢道:“那照大师这么说,等我瞎了聋了就都明白了?”明增大师反问:“瞎了的滋味明眼人知道吗?”叶晨无语,静静想了半天,明增大师又道:“你我不瞎,但闭上眼睛还是可以的。”

叶晨赶紧闭上了眼,眼前浮现的是李永孝四兄弟灿烂的笑,大家都在笑,却看不清晰。明增也不打扰,隔了半天,叶晨睁开眼睛说到:“大师说得,莫非是‘过去之心不可得,现在之心不可得’?”

明增略略回了一个微笑,“心是本有,得与不得之念,与之存在并无干系,求而不能得,不求亦未失,这也是《心经》色即是空的意境,看来中土传法,深得要领,老衲这里倒要借鉴借鉴了。”

明增一说,叶晨顺着背了一段《心经》,“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

明增白须飘动:“这个舍利子,你也可以理解为‘心’,心佛是一,心魔是一,万物是一。世间纷扰,善恶纠缠,时间长了,善恶也不再分明,行事多有谬误,以至造孽,孽缘之生,万恶之长,贪嗔痴慢迷没完没了。众生修行,目的只有一个,断恶修善,终一之性。但众生迷惑,故需明辨是非,筑基于善,才有修行之根。”

叶晨想到王为远害了几位兄长,又问到:“那我几位兄长的仇不用报了?”

明增答道:“有人要害你,缓者以避,疾者还以颜色,二者皆以自利为果,这是一,因有人加害,这也是一,只是求果的方式不同,后面的果又岂止一个。几位徒儿的仇怨是小,苍生祸福是大。近岁列国征伐不断,百姓苍生祸福难期,万不能任人为了私欲而乱了天道。若王为远篡国能天下安定,老衲亦要助他一臂之力,只是此人心机狠辣、行事凶暴,若此人得天下,苍生祸福几可预料,想来老衲几个徒儿也是看到此节,才加与干预,只是力有不待,以至反被残害,这样的人,能不能放任自流。”

叶晨听得投入,想也不想,张口答了个“不能。”

明增续道:“佛家讲‘方便法门’,老衲亲自动手除去此人甚易,但除去王为远之后呢,难道周为远、吴为远不会出现,介时除得了多少。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我四个徒儿为官多年,治军从政都不是出家之人可以比的,此事只能从长计议。但需知法门万千,终只能行一道,叶施主既修习佛法,可知回向偈?”

回向偈叶晨自然会念,从外婆教授,自己念过的没有百遍千遍,保守算自己念了几十遍,也总是有的,跟着外婆念的,更是不计其数。何况阿饼的存在,初一、十五参拜完,心里都是要念一念的。

此“回向偈”共有八句,叶晨顺口就念了出来,念到第五句,明增大师示意停下,向叶晨释到:“这第三句‘上报四重恩’乃是父母恩、师恩、国土恩、和众生恩,莽夫行事,自然是我行我素,不计其中利害,若是修行之人,断不能不计这国土恩和众生恩,亦不能不遵第五句‘若有见者闻’之训,不可图一时兴致,毁去了两重恩不说,行了世间反面之例,若是如此,经念得再好,也是行了那正中之偏的歪路,造福难成,反酿下无量无边罪业,是故不可不慎。”

叶晨学佛数载,本以为佛家讲的是万法随缘,今日明增所说与普度众生多有关系,却从不知里面有如此多的细节,只短短八句回向偈就有如此多的关窍。

明增闭目静静坐了一会儿,说道:“中土孔仲尼为何被尊为圣人?随其周游列国的徒弟们,莫说治理一个小小的鲁国,就是占下鲁国,再打出五霸七雄一般的天下也不是难事,孔夫子只因不愿行后世的反面之例,其行至善,才得天下‘万世师表’的传名。”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待明增不说,叶晨追问:“大师如何对中土过往如此清楚?”若不是明增开解,孔夫子在叶晨这一代人眼中,都是些别有用心之人炒作的噱头和工具,哪里看得到什么师表,唯名利耳,仁善义信云云,就当真是天上的“云”,而已。

明增递过一本书,动作平缓,慢得仿若行动不便的老人一般,叶晨双手接下,封面上写的是《道兴志》。“此书老衲一年前已命人抄写完毕,是专门为叶施主准备的,读完此书便能大概明了天龙陆与中土许多渊源。”

叶晨“哦”了一声,本欲立即翻看,又怕对明增大师不敬,于是将书收在怀中。居然还是专门为自己准备的,昨夜明增大师开着寺门,如何算得这般清楚。心中疑问多多,但好像没有自己的书多,看来要找个地方静静看上一段时间了,禅房中还有李永孝和陈思悌的两本呢。

明增大师又递过两本,“你的武功传自叶崇,叶崇所习刀法广博,然万变不离其宗,这一本就是叶崇刀法之根基,其中亦不乏精妙武功,另一本可助你修习内力,今日都一并与你”。

叶晨心中一个突由,不会是要把自己变成书呆子吧,看得了这许多吗,搞坏了眼睛你让我上哪配眼镜去,接下书本抱在手中,果断说到:“叶老…师傅主要传了我《一夫禾》刀法,当然还有许多,总之都是些刀法,还有些名字怪异,招式也怪异,但从没见过什么秘籍,其它的等在下练好已学的再看吧。”

明增口中念叨了几遍“一夫禾”,心中好笑,续到:“哪有这个刀法,若不出老衲所料,叶崇所授,定然是《春秋二十四路刀法》,刀法虽多,各家亦有大同小异,应是把各路刀法取长补短,总结些要领一并授你,所以不直接告诉你名字。叶晨原来还以为叶崇就是个出牌不按套路,行为不能以常理推度的人,经明增大师这么一说,老怪还是个爱玩文字游戏的主。“一夫”者,乃是春字的上半,“禾”者,不就是秋字的左半吗。亦或许,叶崇是嫌这刀法名字太长,真是怪得没商量。

叶晨接着将书翻过来一看,一本是《任督脉流诀》,另一本正是《春秋二十四路刀法》,打开刀法翻了几页,还真是叶崇教自己的那路刀法,明增大师又到:“这两部武功也并非寺中独有,一内一外,可助你在这天龙陆安身立命。非西来寺一脉若是修习寺中武功,只能口传,这也是先代师祖立下的规矩,你不但是中土贵人,更与西来寺有缘,老衲再与你一套武功。”说完将三个盒子放在叶晨面前。

“这盒中武功虽源自中土,但天龙陆武之一学,同样人杰辈出,这里的抄本,叶施主可选其一,请吧”。

果然是传授武功,叶晨心中喜忧参半,喜的是若练就这上乘武功,日后自己行走天下估计可以像叶老怪一样潇洒,忧的是要看这乏味的武功秘籍,遇到字不认识也就罢了,只看完一遍恐怕也不是朝夕之事,何况还要苦练。于是看看三个盒子高矮,“就这个吧”。

叶晨选了最瘪的一盒,里面的书估计不会超过五本。

看叶晨瞬息既决,明增慰到:“想当年老衲入门学艺,师父也是这般让我选武,老衲一时难以决定,惹恼了师父,第二次再选,足足等了三年。想不到施主年纪轻轻,不问强弱优劣,不贪不欺,随兴自然,果然独具慧根,老衲惭愧。”

叶晨卖个乖,面上嘿嘿笑了一下,“大师,我现在可以看看是什么武功了吧”。

明增点头,叶晨从地上拿过盒子,翻过来一看,“《大慈大悲千叶掌》…”居然是一套掌法,也好,看来以后没了兵器也可以临敌一战了。叶晨收好书,上来几分困意,想知道的事相问,这老僧所答都是禅机玄理。一时无趣,心中想起孔信,又到:“大师若无他事吩咐的话,我想去陪陪信哥”。

明增闻言,淡淡说了句:“叶施主请。”

叶晨起身学叶崇一样拜了三拜,拿了书下楼而去。明增大师坐在原地,看着剩下的书,自语到“老衲啰嗦这许多,你若全要,也一并与你......不贪不欺,有情有义,善哉,善哉。”

叶晨回到方丈之中,众僧敲敲打打正为孔信念经,念的什么就不知道了。

叶晨虽然困倦,还是走到榻边跪下,双手合十,心中默念“南无阿弥陀佛”,希望孔信能无碍往生,也不知念了多久,自己双膝已跪得酸麻,忍痛别了孔信,起身回往禅房,心中疑问太多,强忍着睡意,取来《道兴志》翻看,随便翻了几页,此书文言太重,没看多久,已沉沉睡去。

将至傍晚,叶晨饿醒,往隔壁找到义空,弄来些斋饭狼吞虎咽吃了,也没个荤腥,看来今日自己这五脏庙只能享受这点供养了。本打算四处转转,又怕扰了众僧清修,不如去昨日交战之处寻回自己的短刀,问义空要了两支火把。寺中并不养马,却有香客和赶路之人准备的马厩,叶晨在寺门口等义空去牵马,看见门口有一石碑,碑上刻有许多文字,昨夜路过到没注意。天已渐黑,干站着无聊,打着火把走近细看。碑上石刻苍劲有力,叶晨豪情顿生。“道兴,幼年多随父出海渔猎,与佛机缘甚深,壮年出家,勤修佛法…”嗯?这不是《道兴志》开篇的内容吗,反正等着也是等着,再看看。

“中年参道,甚觉传法之缘未尽,苦行十载,游历天下,聚弘法修行之志同道合人士数九,发愿续将佛法东传,以尽弘法之缘……化缘修行又历十载,造得海船一支,广纳中土经典,纳方丈袈裟与智空寺大德。明永乐十九年春,共僧道、儒士、船工,善信数十人,东出传法,悟道于途。”

叶晨看到这里,确认义空没来,继续看那碑文。“经琉球国,续东渡三月,粮水将尽,巧遇孤岛,锚船三月多储水粮。续东行三月,船粮又尽,遇狂风疾雨数日,虽白昼亦不见天日。旦夕之间海船将覆,现金光佛掌于海天接引。船由中行,祥光耀目。悠悠船人醒转,海天风和日丽,现陆于东。临滩登岸,有村人迎,言语近同。询地之名,众口不一,恰逢王至,称曰:天龙”。

叶晨读完,只觉身上热血澎湃,额头竟微微冒汗,金光佛掌,这不是自己曾经梦里的事情吗,看来自己与佛确实缘分匪浅,有机会把明增大师给的《道兴志》读完了,也要抽时间多学点佛家的知识,补脑固然重要,补心更是不可或缺。

石碑都读完了,也不见义空来,叶晨在碑旁找了块矮石坐下,回想自己之前梦中海上的景象和今日明增大师说过的话,果然是三千大千世界吗?用想的依然找不到答案吗?看来冥冥中的因果确实玄妙,既然是果,不管苦果甜果,就让它统统来吧。叶晨正给自己鼓劲,听到蹄声,应是义空牵马来了,先寻回兵器要紧。

谢了义空,叶晨骑马下山,待到了昨夜拼斗的空旷之地,天已全黑,都说十五的月亮十六圆,叶晨栓好了马,借着月光普照,打个火把寻将开来,找了个把时辰全无踪影,只在一树下找到柄斧子,自然是司徒秋的了。想起在白鹿时,李永孝说过司徒秋的来历,冉国出两千两黄金通缉此人,如今虽只有一斧,拿到冉国,至少也可换一半的赏金用用吧。

再往后,与其说叶晨在找刀,不如说叶晨在找司徒秋的斧,又找了一会儿,不大块地方叶晨已找了几遍,短刀丢了就丢了吧,等换了赏金,遇上好货,买上它两把,反赠一把给叶崇。一千两黄金,这可是信哥用命换来的,现在人已去了,就算真得了山一样高的黄金又如何。

叶晨悄悄回到禅房,此处无人打更,也不知什么时辰。进去收拾了下东西,明日就要回弘京了,虽然记挂着自己府上是否安好,回去先拜了几位兄长灵位再说吧,几位兄长都去得惨烈,定要好好祭拜一番。

叶晨虽学历不高,但也是受过现代教育的知识分子,在莲台山被叶崇所救,问及时间,叶崇的答复是“天龙历886年”。历史学得再不好,叶晨也知道中国并没有这个朝代。而从寺前碑文所刻,道兴法师东出传法,是在明朝,而且是郑和下西洋的某个时间,按当时的航海技术,方向是绝对没问题的。除去孤岛储粮的三个月,一共航行六个月,太平洋的东边确实有片大陆,但绝不是什么天龙大陆。时间和地点都对不上,而对于中国的称呼,不是汉、唐、明,而是中土。如果不是穿越,就再也没有一种范畴可以解释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叶晨可以接受某知名动漫的作者是一位精神病患者,但绝不能接受自己是一位精神病患者。西来寺一行,铁证如山,叶晨只能完全的,彻底的,毫无保留的,接受自己穿越的事实。根据叶晨对穿越小说的了解,这个事实最令人难以接受的地方在于,穿越是一张“单程票”。

天还未亮,叶晨被义空叫醒,强忍着睡意爬将起来,洗漱完毕带好了东西,寺门口已站了几个僧人,停了一辆马车,妙觉和妙悟也在,各人肩上都背了个布袋,明增已换了一袭旧的青布僧衣,正吩咐超渡的功课。见叶晨来了,明增向众僧到:“你们先行一步,请叶施主稍待。”众僧别了方丈,护着马车下山而去,明增向叶晨到:“昨日施主选的那套武功,不知可曾翻看?”叶晨当然想看,但这几日觉都睡不够,哪里有时间。

“还没来的及看呢。”叶晨说着转身拍了拍身后布包:“都在里面呢,不知大师有何指点”?

明增道:“最后那盒,书名写的是掌法,其实此武功实有包罗万象之气。其意之一乃是,慈悲,心怀慈悲方能领悟书中武功之意境,领悟意境方能尽施招数。”

“才能把武功威力发挥到最大!”叶晨聪明的插了句嘴。

明增微笑:“天下有哪套武功敢号称威力最大?其意之二,这套武功所名‘千叶’,与三千大千世界所说,乃是同理,世有千叶,千叶不同,然千叶形之不同,亦同为叶。施主于此武功,需记慈悲为本,方能尽展其妙;千叶为形,千叶千形,叶形无常亦有常。”叶晨头大,这到底要说的是什么啊,路边捡起几片树叶摆弄,这么复杂,看来学之不易啊,人家书都还没看过,就说这许多难以理解的东西,接下该来不会要跟我说什么‘拳有七伤’吧。

叶晨一脸菜色望着明增,看来也不必再问,您老说什么就是什么吧。明增补到:“慈悲意义广博,非朝夕可悟,亦非说解能明,施主且行且悟,终会明白;千叶之形,不可执着计较,识得一叶,即识千叶,这里面含纳我佛门一法通,则万法通的妙悟。”

明增一边说,叶晨一边想,随口到:“不杀生算慈悲,不恃强凌弱算慈悲,不做坏事应该也是慈悲吧?”

明增摇头:“不杀生,有不能杀、和不忍杀之别,恃强凌弱和做坏事也同样有‘不能、和不忍’之别。与人大怨,心存慈悲,可杀而不杀,是真慈悲;羸弱杀不了,而心怀嗔恨,虽未杀,实与杀之无异。换言之,真慈悲,则真掌法,假慈悲,纵苦练功夫,只有千叶之形,实无千叶之实,危难之际,此武功缺了运用之神髓,战必败”。

叶晨听完,半天想不通,见明增不再唠叨,无趣的问到:“大师失了四位爱徒,难道就如此看得开?”

闻言,明增只道:“叶施主慧根缘法皆具,老衲再有一事相劝。”

叶晨应了句:“大师请说”。

“万法无常,时如白驹过隙,不可贪恋功名利禄,若活得苦了,只因这些东西作怪。”

喜欢天龙缘法记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

天龙缘法记搜猫阅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