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汗让他守沙洲城,他竟然一天时间都不到就丢掉了。”
“现在还成为了明军的说客,简直岂有此理!!”东察合台大汗大怒道。
“传令!!”
“即可命耶力士率领大军抵挡明军。”
“告诉他,让大明人瞧一瞧,西域这个地方不是大明皇帝想染指便染指的!!”
沙州城失陷的太快,东察合台的大军还没来得及集合完毕。
数万大军全都在路上便收到了城池被破的消息。
此时沙州城外八十里。
东察合台名将,耶力士看着大汗送来的命令,脸色一沉。
“回大汗,定不辱使命!!”
大汗信使离开之后,耶力士再次催促,“各路大军都到哪里了?”
“回将军,哈密城援军已经距离我部不足二十余里。最迟今晚便可与大军会师。”
“罗波城出发的援军,最迟三日后便可抵达。”
耶力士听后眉头微皱,三路大军齐聚,他手中大约便有十三万兵马。
根据情报,明军这次出动了大约六万兵力。
但是耶力士并没有必胜的把握。
因为根据沙州城的溃兵汇报,这支明军装备精良、训练有素、
甚至是比当年进攻肃州卫,班超率领的明军还要精锐。
虽然溃兵情报多少有点夸大,可是根据密探的消息,耶力士依然不敢轻举妄动。
当年西域三国进攻大明陕西行都司,东察合台的主将便是耶力士。
而当时他便主张不惜一切代价攻下肃州卫,可惜。
三国大汗鼠目寸光,谁也不想多出力。
“再次安营扎寨,等待各路大军汇聚。”
“紧盯明军动向,防止他们偷袭!!”耶力士沉声喝道,面对这支明军还是要小心为上。
与此同时,
沙州城内。
侦骑将城外的消息待会。
章邯、班超两人看着沙盘商量接下来该如何打。
“耶力士在城外按兵不动,倒是真有耐性。”章邯指着沙州城外八十里的地方说道。
“此人在下比较熟悉,曾经交手过几次。”
“是东察合台中为数不多有勇有谋的将领。”班超沉声回道,“在此地按兵不动,看来还是有援军未到。”
“巡抚大人,耶力士便交给我来对付吧。”
“根据情报,这个耶力士至少要聚集十几万兵马,如果我们在此分兵,是不是太冒险了一点。”章邯弄着下巴思索道。
大明毕竟只有六万兵马。
“三万,巡抚给我三万兵马对付耶力士,足矣!!”班超毫不犹豫的说道。
“督师好气魄。”
“这样,除了你本部的一万兵马外,我将先登营调到你的麾下,再额外给你两万兵马。”
“共计四万大军,由你率领击溃耶力士。”
“而我则率领两万大军,从沙州城一路向西....”
章邯说着将手中的旗子插在了罗波城的位置上。
东察合台东边的主力大军全都被耶力士调去。其余城池必定兵力不足。
而罗波城,看似只是一座普通的城池,可是对于这一次大明征讨西域来说有着很重要的战略地位。
攻占此城,将会直接截断东察合台和和硕特两国的联系。
就算和硕特后面想要增援东察合台,那么罗波城将是他们不可逾越的天堑。
章邯和班超两人商定完毕,便立刻调兵遣将。
次日清晨,班超率领四万大军浩浩荡荡向着耶力士而去。
至于章邯则率领大军趁着夜色向着罗波城而去。
耶力士大营。
侦骑很快便将沙州城的动向传了回来。
“来的好快 !明军这是不想让我们汇集大军,想要逐一击破!”
“罗波城援军到哪里了。”耶力士再次询问道。
“回将军,大约还有两日的路程。”
“两日,来不及了,最迟明日,明军必然来攻!!”
“将军,就算罗波城的援军不至,我们在此也有八万大军,明军最多不过六万兵马。”
“难道他们还想将我们一口吃掉吗?”
大帐内另一名将领不服气的说道。
“战争不是数字游戏,比比谁的兵马人数多就能取胜的。”
“八万与六万并无太大的差距。”耶力士提醒道。
“传令全军戒备,明日会一会明军。”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他耶力士虽然担心却不是惧怕。
因为东察合台有一个优势,那便是骑兵。
耶力士知道,陕西的明军里骑兵有限,最多不会超过五千骑,是用来拱卫中军主将的。
而他耶力士手中有着三万铁蹄,再加上罗波城的援军。
十三万大军**计五万骑兵,这个数量已经很恐怖了。
五万铁蹄,面对步军。将是东察合台战胜明军的关键。
翌日清晨,
明军如约而至,四万大军浩浩荡荡旌旗蔽天。
此时,东察合台还以为明军是倾巢而出,不知道眼前的是四万大军。
毕竟沙州城内还要留守部分兵马。
看着明军的气势,耶力士也不得不佩服。
“此等精锐天下少有。”
“怪不得建奴、倭国、沙俄还有西洋各国竟然全都奈何不了大明。”
“只不过,东察合台不是他们中的任何一个。来到这片土地,大明皇帝终将会后悔。”
“督师让我先登营试一试这个耶力士几斤几两吧。”
看着眼前东察合台的大军,麴义请命。
“麴义将军稍安勿躁,杀鸡焉用宰牛刀。”班超拦住麴义。
对于耶力士这个老对手,他自有安排。
“擂鼓进军!!”
话不多说,班超知道,要赶在敌军援军抵达之前给予他们重创。
所以大军在经过短暂的休整后便向东察合台大军发动进攻。
听着明军阵阵的鼓声。
耶力士也不落于人口。
“吹号角,让大明人尝一尝我东察合台人的厉害!!”
随着这片战场上响起苍茫的号角声和如雷震耳的鼓声。
两支大军开始缓缓上前。
“杀!杀!!杀杀杀!!!”
不论是耶力士还是班超,都站在高台之上观察两军的军势。
显而易见。
明军步军的军阵更为精致,进退有序。
而东察合台的大军,虽然可以保持完整的军阵,可是第二梯队的攻击部队却与第一梯队差距不少。
喜欢崇祯十五年:召唤猛将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
崇祯十五年:召唤猛将搜猫阅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