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制作短视频收集资料,古人看麻了 > 第97章 造反风波,长孙无忌的小心思

“唰!”的一声,

几乎所有人的视线都集中在了,众皇子末尾看着算不得特别起眼的李治身上,口中小声议论。

“怎么会是九皇子当了皇帝?”

“这中间到底发生了什么?”

“莫非....九皇子殿下实行了叛逆之举?”

“嘘!此等叛逆之言,慎言啊!”

李泰瞪大了双眼,难以相信大唐的第三个皇帝,竟然是在他眼中丝毫不起眼的李治。

李承乾则紧紧皱了皱眉头,眼神不善的看向李治,大有一副兴师问罪之意。

李治整个人都懵了,从石碑李世民的描述中,他能十分清晰的知道,自己老爹是贞观二十三年驾崩的。

现在离贞观23年不过几年光景,在这最后的几年里,竟然是自己当了皇帝。

对于李治来说,实在难以置信。

短暂的震惊后,李治脊背一阵发凉,心中嘀咕,:

“莫非,我也学了父皇行造反叛逆之举?”

想到这。

李治的鬓角渗出汗水。

因为李二自己就是抢自己兄长的皇位上位的,因此,他特别厌恶兄弟之间抢皇位。

这一点李治是十分清楚的。

正当李治想要解释些什么之时。

石碑继续滚动。

【大唐第三位皇帝,唐高宗,李治。】

【评分:8.7.】

【被严重低估的一位皇帝。】

【大唐版图是在李治时期达到最巅峰的,不是李世民,望周知。】

【在位时期,大唐疆域达到最大,开创永徽之治。】

【继承了李二的基础,有贞观遗风。】

【可惜身体不行了。】

【李治:拥有武媚娘的我,身体差一些也是应该的吧?】

【开疆拓土,编撰唐律疏议,历史贡献不容忽视。】

大唐位面。

李二看到李治高达8.7,甚至超过了李渊的8.6评分后。

看得李二心中一喜。

高宗,高宗果然是中兴之主啊。

继承贞观遗风,开创了永徽之治么?

难不成...老九以后会成为朱棣那般的雄主?

可...朕从来没考虑过易储之事,稚奴又是如何当上君主的?

莫非...

稚奴他造反?

李二没来由想到一个可怕的想法。

他的眼神瞬间冰冷下来。

先前对于李治的好感荡然无存。

就在李二不知道该如何处置李治之时,李承乾突然朝着李二单膝跪下,率先发难:

“父皇!稚奴他反了,他反了啊!难道这父皇也不管?”

李承乾的语气之中带着怒意,甚至有些拷问李世民的意思,只要李世民一偏心,不处置李治,李承乾就要大闹一场。

李治也赶忙朝着李二跪了下来,:“父皇明鉴,儿臣陪在父皇身旁这么多年,父皇难道还不了解儿臣的脾性吗?以儿臣的胆子,岂是那般敢以下犯上之人?”

李泰则静静的看着李承乾和李治狗咬狗,丝毫没有要插手的意思。

一旁的长孙无忌也皱了皱眉,连忙帮李治说话,:

“陛下,晋王敦厚仁孝,万不可能行此悖逆之事,其中定有隐情!”

虽说李承乾,李泰和李治三人都是长孙皇后的亲儿子,都是自己的亲外甥。

但是,李承乾这个人,长孙无忌是看不上的,相比之下,他认为看上去容易掌控的李治更适合当太子。

当然,长孙无忌看不上李承乾也是有原因的。

作为皇长子的李承乾理所当然的被立为太子,但是长孙无忌不愿意帮助这个外甥,因为一件事情让他彻底看清楚了李承乾难成大器。

武德九年,经历过玄武门之变后的李世民登基称帝,这时,前有罗艺反叛,后有颉利可汗20万大军南下,长安城危在旦夕。

在这个时候,大唐急需要拉拢罗艺共同抵抗颉利,于是李世民派封德彝去和罗艺谈判。

谈判结果,只要大唐答应封罗艺为燕王,并派皇长子李承乾去罗艺军中做监军,罗艺便可出兵帮助大唐抗击颉利可汗的20万大军。

当时的长安危在旦夕,哪怕派去的李承乾做了监军后,不能说服罗艺派兵攻打颉利。

至少也能保证,罗艺在大唐和颉利可汗20万大军作战时不能搞偷袭,趁火打劫。

可李承乾呢?

就算长孙无忌说破了天,死活都不愿去。

甚至将此事告诉了长孙皇后,最后,长孙皇后非常着急,于是带着淑妃去李世民那里闹了一场,想要让他撤回这个命令。

李二那时候都急得火烧眉毛了,怎么可能会同意,最后将两人赶了回来。

长孙无忌在得知自家妹妹去李世民那里闹了一场后,大骂长孙皇后糊涂。

他赶忙带着还是中山郡王的李承乾去求见李世民,

途中,长孙无忌要求李承乾主动去给李世民说:自己愿意了为了大唐,去罗艺的军队里面做监军。

一路上说的好好的,李承乾也点头答应了。

因为路上不但遇到了前太子李建成的残余下属追杀,还遇到了颉利可汗的一部分兵马的追杀。刚到京城的李承乾,已经被吓破了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无论长孙无忌说,他也坚决不愿意去罗艺的军中作参军,一心只想回自己的封地。

可想而知,这次是多么的一个难得机会,只要表现好了肯定就会肯定能成为太子,可李承乾太过于懦弱。

最后,在长孙无忌苦苦的劝导与强迫下,李承乾才硬着头皮去和李二说。

所幸,后来李二认为罗艺不可靠,便不打算谈和,直接命令长孙无忌与尉迟敬德率兵讨伐罗艺。

结果,罗艺大败,抛弃妻子儿女,带领数百名骑兵逃奔突厥。

到了宁州边界,经过乌氏驿站时,跟随的人逐渐逃散,其左右斩杀罗艺,把他的首级送到了京师。

朝廷在市集悬首示众,并恢复了其本姓罗氏,罗艺之弟罗寿当时任利州都督,也被诛杀。

从这件事情上,长孙无忌已经看透了李承乾,认为他文学和策略都赶不上李泰。

在胆略和军事上又不能和李恪相比,虽说后来被立为太子,但也难保玄武门之变不再重演。

总体来说,长孙无忌认为,李承乾就是一个难成大器的人。

因此,自那以后,长孙无忌除了在李承乾做了坏事之后加以劝导外,并没有提供其他帮助。

至于李泰,他在贞观之争中,采取的夺嫡政策,旨在于讨好李世民,和大臣们并不亲近。

从他身上无利可图,也就没人愿意帮他。

新唐书中记载,“帝阴许立泰,岑文本、刘洎请遂立泰为太子。长孙无忌固欲立晋王。”

便能看出,长孙无忌比起李泰,更愿意扶持李治。

喜欢制作短视频收集资料,古人看麻了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

制作短视频收集资料,古人看麻了搜猫阅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