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我在红楼改气数 > 第二百六章 顶级学府分校

我在红楼改气数 第二百六章 顶级学府分校

作者:最夜花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5-14 12:14:08 来源:书海阁

林如海自己是个生性平和之人,才气多于志气,颇有些自命清高,不屑于钻营。

正因他自己是这个性子,遇到贾雨村那样既有抱负又有才华的豪气之人,反倒会生出些说不出口的小羡慕。

而更重要的,是贾雨村这个人本身确实有才。

当初贾雨村独自立于月下,随口做一律,便是好诗:

未卜三生愿,频添一段愁。

闷来时敛额,行去几回头。

自顾风前影,谁堪月下俦?

蟾光如有意,先上玉人楼。

这不过是闲情口占,却是对仗工整,平仄皆工,气脉流畅,立意稳健。足见此人颇具才华,甚有功底。

林如海欣赏贾雨村,却并未将其如贾琏一般直接推荐给皇帝,这当中也存有一段私心。

林如海是贾家的女婿,贾母一向对他甚好,且林如海欣赏二内兄贾政性格端方,又因贾敏自幼也与二哥贾政关系亲近,是以林如海是从心里希望贾家好,尤其希望贾政好。

但林家后辈进入在官场的,寥寥无几,若能多几个几个门生来壮大声势,对贾家也是大有裨益的。

所以林如海才特意将贾雨村推荐给贾政,希望在贾雨村困境之时,由贾政出手让贾雨村重新进入官场。

此后贾雨村感贾政的恩,自然就是贾家的好门生,可以死心塌地为贾家效犬马之劳。

林如海一番好心,自认为这是一个贾家和贾雨村都可互惠共赢的春风之策。

.

“若以雨村之才,为贾家教出几个进士来,还是不费劲的。”

林如海自己是探花郎,却在后辈贾琏面前,对贾雨村一个进士如此厚赞,可见是真心推崇此人的学问。

贾琏心中却是一阵冷笑:

贾雨村那等生性狡滑之人,一旦给他小人得志,必然得意忘形。

这等人,宁可要疏远他着些才好,要是被这种人连累,真真是犯不上。

于是贾琏便转而言他,避开这个关于贾雨村的话题:

“此番侄儿想将家塾扩大为族学,因之前的家塾一直并无一定的供给,每每都要现从公中支付,并不是个长久之计。

侄儿此番打算趁今日富贵,为族学单独购置田庄、房舍、地亩,专款专用。与我贾家祖茔为四时祭祀所需而的购置田庄、房舍、地亩,一道儿都计入祭祀产业当中。

如此族学钱粮充足,且万一有个风吹草动、马高凳短的情形,这等祭祀产业不会因罪入官。

纵有败落,贾家子孙也尽可读书务农,各自也有个退步,祭祀又可永继。”

林如海全不料贾琏还有这等长远计较,暗叹:

此子非凡俗也!

贾家上下都当宝玉是个凤凰蛋,却原来这贾琏乃是真凤凰也!

贾琏继续道:

“只要族学钱粮充足,便可使得族中子弟凡年满七岁的男童,俱要进族学读书三年。这三年之内,读书的一应花销都由族学承担。

三年期满,族学对子弟进行考试。择其中优秀者,继续在族学中攻读,照样还是由族学承担其读书花销。

此后每年考试,前六名不仅免费读书,还提供助学之资,使得族中清寒子弟,亦可安心学习上进。

考中秀才者,愿意继续读者参加科举的,族学中另聘名师;不能中举的,可以留在族学为师,教导初学启蒙的孩子。”

贾琏本来想搞个九年义务教育的,可是后来觉得一来自己都不了解这个时代的考试难度,二来,也真不是每个孩子都适合去走科举这条路,先来个三年学习得了。

好歹先摆脱文盲,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应该也就够了。用不着整个贾家的孩子个个最后都念得跟林大学问似的,个个说话都之乎者也,想想也挺头大的。

他一直想在贾家搞好教育。

贾家之所以败落,还不是因为家庭教育出了严重的问题?

家长不像家长,老师不像老师。

必须得从教育上解决根本问题!

.

林如海却已经手拍椅子的扶手,口中“啧啧”:

“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有了贤侄这样的族学,贾家日后必定能出三苏、二难啊!

果然是长江后浪推前浪,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啊。

之前听说贤侄无心读书,如今才知道,贤侄有这等见识,这等眼光,这等魄力,竟胜过多少读书人!”

贾琏被林大学问夸了一番,便又转回自己的目的:

“侄儿要设立这样规模的族学,便不是只请一位先生去学里主持就够了的。

侄儿想请姑丈帮忙,推荐几位姑苏名师、严师,须得有擅长启蒙的,也有擅长八股的,还得有擅长点悟的。

若只是靠着叫学生背诵四书,无人点拨,那学生写文章的时候,可就要一破题就直接败下阵了。

那只怕就是一直考到白发苍苍,腰弯背驼,也还是个老童生。

毕竟族学中若有了名师,孩子是不是那块材料,老师一眼便知。

是那块材料的,有名师,就可事半功倍。

不是那块材料的,有名师,也不耽误孩子另寻前程。”

.

林如海连连点头:

“好好好!这是大善事,大好事!

我自然要略尽微薄之力,我这就给‘鹤山书院’的书友先生写信,我们私交甚笃,他那里必有名师。”

林如海想起贾琏或许不知道鹤山书院的大名,又补充道:

“姑苏‘黜武尚文’始于六朝,又因从安史之乱后,姑苏经济繁荣,文风日益鼎盛。

自从宋代理宗端平年间,姑苏有了最早的一所书院,是和靖先生尹炖在姑苏设立和靖书院。

我方才说的鹤山书院,乃是宋末李鹤山先生所立,极具盛名。如今以经学为主,算术、说文、经术、金石、史学为辅,除了专攻科考之外,还尤其注重精研朴学。

书院的山长均是进士出身,有的还是状元、榜眼,其学术涵养与学术影响力非同一般。”

这果然大大超过了贾琏的期待,将贾琏直听得两眼放光,心中火热:

“这‘鹤山书院’这么厉害,简直就是名师荟萃啊,要不干脆来京城开个分校吧!”

喜欢我在红楼改气数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

我在红楼改气数搜猫阅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