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我在红楼改气数 > 第二百八章 嫁祸于人可乎

我在红楼改气数 第二百八章 嫁祸于人可乎

作者:最夜花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5-14 12:14:08 来源:书海阁

扬州,春秋时称“邗”,汉时称“广陵”、“江都”,还有个古称叫“维扬”。

邗城与邗沟同时出现,邗沟就是一条运河。

而真正让扬州成为“淮左名都,竹西佳处”的,是因为隋炀帝大规模地开凿和疏通了邗沟,并且凿通了南北大运河。

虽说隋炀帝开凿运河,给当时、当地的人民带来了很重的灾难,但大运河却是利在千秋万代的功业。

正是有了大运河,才快速实现了南北交通和人文交流,促进了工农发展和商业繁荣,也成就了扬州在南北交通上的枢纽地位。

当时隋炀帝还疏通加深的山阳渎,使得海上的船只可以直达到扬州城下,促使扬州在唐代就成为着名的对外贸易重地,是丝绸、茶叶、铁器、食盐的集散中心。

如此“百货通焉,利尽四海”的商业城市,自然规模不小。

在元代,扬州府领高邮州、通州、泰州3州,以及江都、泰兴、仪真、如皋、海门、宝应、兴化、**、崇明9县。

自明代起,将**改属应天府,崇明改属苏州府,故此,扬州府改为领3州7县,其中直辖江都、仪真、泰兴3县,由其治下的高邮州领宝应、兴化县,泰州领如皋县,通州领海门县。

大华朝沿用了旧制,扬州的区域虽变小了,但行政层级更清晰。

扬州知府正四品,其下设同知、通判;高邮州、通州、泰州三位知州为从五品,其下设同知、判官;知县为正七品,其下设县丞、主簿。

府、州、县三级各自设置巡检司巡检、副巡检,均有若干弓兵配备。

如今这一众官员,个个都想方设法能够巴结上贾琏,搞得贾琏尽量不上街,免得被人碰到。

但说到“利进四海”,那就首选是利润惊人的盐务了,自打实行商运商销,致两淮盐业突飞猛进,扬州盐商是真真正正地富得流油。由此说扬州“因河而兴、因盐而盛”,名不虚传。

京城虽然是首当其冲的繁华之地,但京城的繁华,与扬州的繁华并不相同。

京城的繁华,首要还是因为是政治中心的原因。

天子脚下,高官显贵无数。因为有这些“贵人”的高端排场需求,京城里的普通百姓自然也能沾着些光。整体生活水准高于全国,当然看着就繁华。

而扬州的繁华,恰恰是因为“天高皇帝远”,淡化了很多政治因素,而把经济因素排到了第一位。

虽然大大小小的盐商也少不了要勾结官府,但和京城那种“处处都是官”相比,此地全民上下确实都更有经济头脑。

扬州的这种繁华,更世俗,也更踏实。

这一点,走在扬州街头的贾琏深有体会。

.

熙熙攘攘,摩肩接踵。

街道两旁商家林立,除了卖各类物品的店铺之外,客栈、酒铺、茶楼、澡堂,应有尽有。几乎是一家挨着一家,一条街接着一条街,无尽无休,没完没了。

“你们还要逛多久?

从早晨到现在,你们俩已经进了快一百家铺子,不累吗?”

贾琏觉得自己两条腿已经都不是自己的了,而晴雯和茱萸这两个小姑奶奶,竟然还能一家接一家地跑进铺子里去逛,完全不累的样子。

走在前面的晴雯正在和茱萸商议,是方才看见的那块五色蝴蝶的缂丝缎好看,还是三彩芙蓉的蜀锦好看,此时回头见贾琏撑着腰扶着腿的狼狈样子,笑道:

“昨天不是二爷答应好的么?今日要陪着我们逛整整一天。

这才走了五条街,怎么就成了这样?”

茱萸却一眼瞧见一家铺子里的香粉盒子很别致,正要拉着晴雯进去,见贾琏这个德行,皱眉道:

“早知不带他来了,净拖后腿。”

.

又不是我非得跟着你们来找虐的!

昨天非得拿“两件事”来要挟我,我咬牙答应了,结果她这会儿嫌我“拖后腿”?

要不是为了能见阿禾,我才不会上这种当!

贾琏两腿酸痛,脚后跟都已经疼木了,摆着手坐在路边的馄饨摊子上:

“我是真的走不动了,你们俩放我一马罢。”

茱萸急着进店,随便一指旁边的茶楼:

“那二爷去吃茶吧。”

说着话,已经急急拉着晴雯笑道:

“我在京城里就听说了,这间‘谢赋春’的香粉、头油最是有名,咱们头前去过的‘翠玉容’‘春正好’,都没有这家好。”

女人的逛街,完全没有目的性,重点就是一个“逛“字。

对于毫无参与感的男人而言,带来的只是无尽的迷茫、煎熬、痛苦,乃至愤怒。

贾琏还不至于愤怒,只是看着这两个越逛越精神的女孩背影,深深感慨一句:

“女人的体力,完全只取决于她的兴趣啊。”

卖馄饨的老头凑过来,十分体贴地问贾琏:

“两个妹妹啊?”

贾琏一咧嘴:

“没那福气啊。

要真是妹妹,至少还能嫁祸于人。”

老头并没在意贾琏的答话,他上来搭话是另有目的:

“客官要不要先吃碗馄饨?

女人只要进了那家铺子的,没大半个时辰,必定出不来的。”

.

听了老人言,果然没吃亏。

贾琏吃完一碗笋肉馄饨、一碗四喜汤团、两个咸锅饼之后,果然还不见她俩出来,只好打着饱嗝,去旁边的茶楼里喝茶消食。

“挽流光”。

这茶楼的名字相当风雅,看得贾琏连连点头:

“浮生无计挽流光,岁月催人似箭忙。

好!有意境。”

进得茶楼,门口的伙计一见贾琏人如美玉,穿着不俗,立刻点头哈腰,恭敬万分地将贾琏迎上二楼,直接请进了雅间。

二楼上有四个雅间,贾琏被请进“春”字号雅间。

走进雅间,贾琏朝临街的窗外瞧了瞧,正能看到“谢赋春”的店门。

那伙计先抢过去,立刻先用雪白的手巾,将本就擦得锃亮的椅面又擦了擦,这才陪着笑,请贾琏入座。

刚刚坐定,门外传来软而不娇的女声,一张口,却是一句《论语》: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

人随声至,一只玉手将绣着青竹的门帘一掀,一个女子乔乔地走进来:

“请问贵客,要喝什么茶?”

喜欢我在红楼改气数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

我在红楼改气数搜猫阅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