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我在红楼改气数 > 第二百六十九章 疗梅先生扬名

我在红楼改气数 第二百六十九章 疗梅先生扬名

作者:最夜花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5-14 12:14:08 来源:书海阁

王善保家的听说了琏二奶奶屋里闹出了不好看,想着邢夫人老说王熙凤“雀儿捡着旺处飞,黑母鸡一窝儿,自家的事不管,倒替别人家瞎张罗”,登时不由得喜笑颜开。

恨不得一步就跑回荣国府东边的老宅小院里,赶紧给邢夫人说一说王熙凤的笑话。

才一进院,远远看见贾环扯着贾兰出来,王善保家的一向鬼祟,立刻躲到花木后头,要听他们说什么。

贾兰小声嘟囔着:

“咱们过来给大老爷请安,姑娘、姐姐、妹妹都在这里,原该在这里吃了饭才回去的。”

贾环朝屋里白了一眼,小声道:

“这里预备下的饭总比我们屋里的好,我也想在这里吃。

可你瞧不出来人家不待见咱们两个?凭什么咱们坐在椅子上,却单单拉着宝玉坐在坐褥上?

当着咱们的面儿,把宝玉又是摩挲又是抚弄,可不是赶咱们走吗?你好没眼色。”

贾兰低头道:

“既然大老爷并没什么大事,那我就回家去了,我母亲还等着我呢。”

贾环撇嘴道:

“大老爷能有什么大事?说是偶感风寒,其实还不是托词?

外面花园子没钱,眼瞧着快盖不下去了,一帮子人一日三趟地追在珍大哥屁股后头要钱,大老爷怕人家也来找他,这才装病罢了。

这两日我父亲跟我母亲说起来,也摇头叹气,说大老爷从孙绍祖那里借了五千两银子,我父亲还不知找谁那里也借点银子来才好呢。”

见他两个说着话走出院子去,王善保家的才从花木后走出来,到屋门口站住,听得里面邢夫人正在骂贾琮:

“那里找活猴儿去!你那奶妈子死绝了,也不收拾收拾你,弄的黑眉乌嘴的,那里像大家子念书的孩子!

我可是一生无儿无女的,一生干净,也不能惹人笑话议论。

你又不是我身上掉下来的,又死了亲娘,可也是大老爷跟前人养下来的,还有一个同出一父的哥哥吧?

好歹也该彼此瞻顾些,也免得叫旁人别人笑话。如今可倒好,你那好哥哥好嫂子,一对儿赫赫扬扬的,琏二爷,凤奶奶,两口子遮天盖日。

在老太太那里百事周到,到了自己家的事情,却是一个不闻不问,一个跑到扬州躲清静,生生把亲老子都累病倒了!”

缺心眼的邢夫人虽然是顺嘴一说,但她却还真说对了,贾琏在扬州,确实就是为了躲清静。

要是一个大脓包还没到长熟了的时候,是挤不得的。

凡事都要懂得谋划安排和等待时机,该蛰伏的时候要蛰伏,该躲开的时候要躲开,该出手的时候再出手。

只有没脑子的蠢货才不管不顾地往上冲呢。自以为是英勇,其实是傻炮灰。

对于贾府里事情,贾琏早就谋划安排好了——那几个“脓包”,得一个一个地挤。

在等待“脓包”长熟的过程中,贾琏在扬州和姑苏,已经不紧不慢地完成了几件大事。每一件,都给他后续的谋划铺好了上位的台阶。

这就叫做“手段”。

至于“脓包”里的那些病毒、细菌、白细胞怎么厮杀折腾鸡吵鹅斗,贾琏才不管呢。

他本来打算在姑苏只停留两个月,但在鹤山书院学习的日子实在是太享受了,又见晴雯正跟着姑苏山水画名家邓十樵学得如醉如痴,且茱萸的母亲安慧仙师生辰是五月二十九,于是贾琏便干脆决意:五月底再离开姑苏。

喜得茱萸、晴雯都搂住贾琏喊“好相公”,吓得贾琏赶紧摆手:

“别套近乎,跟你们不熟。”

学习期间,贾琏也真是顾不上谈恋爱,平素除了全情投入在读书写字、弹琴下棋之外,贾琏还常常与书友先生一道儿参加各种文会、雅集,也常常有人专程来拜会他这位书友先生的“贤弟”。

因为老在这一帮文人堆儿里混着,贾琏的学问嗖嗖见长。

但文人相见,总少不了写诗作文,贾琏比起这些与书友先生来往的“专业文人”来,功夫还是不够。

不过他倒也找到一个巧宗儿,那就是反正这个红楼世界没有清朝,理所当然,也就没有清朝的那些人。

遇到不得不写诗作文之时,贾琏便将龚自珍、郑板桥、纳兰性德,甚至金庸的先祖查慎行的诗文拿来应付,竟然还在诗文界扬名立万了。

什么“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什么“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很快这些诗作就被传抄一时,贾琏的诗名鹊起,很让江南文坛震撼:一个“不读书的纨绔子弟”都能有这样的学问和境界,不容小觑啊!

尤其有一回在琴箫雅集上,一众人偶然说起八股文的弊病,贾琏慷慨陈词,激动之下,竟一口气背出了高中时的必背名篇《病梅馆记》,引得书友先生拍案称绝。

书友先生自己熟读经史,对科举考试了如指掌,但也深觉八股文太过束缚个性,摧残思想,见贾琏竟比自己所见更深更远,且旁敲侧击不着痕迹,更对贾琏视为知己。于是,书友先生当众亲自送给贾琏一个雅号——“疗梅先生”。

此后不久,“疗梅先生”那句“而江浙之梅皆病,文人画士之祸之烈至此哉”便传颂各地,与“任尔东西南北风”和“孽海白莲楚留香”一道儿,又为姑苏“鹤山书院”副山长琏二先生增添了新的传奇故事。

这些日子下来,贾琏与书友先生相交甚笃,以至于贾琏掏出一张一千两银子的银票交给书友先生的时候,一向极为清高的书友先生也不推辞,伸手就接了。

过了没几日,鹤山书院里就又添了二十几个家境贫寒的学生和四位新教习,书院里所有学生也得到了新的笔墨纸砚,连学生上课用瑶琴都换了新的。

贾琏知道这位书友先生是真心喜欢教学生,只要他有了钱,迟早都贴在学生身上,便干脆建议,让书院里的学生都只穿统一发放的衣裳鞋帽。

一来,能使得贫富家庭的学生减小差别,专心学习,二来,也可以增强学生入读“鹤山书院”的自豪感。

此举大得书友先生的支持,当天就亲自画出了衣帽的图样,既古朴又雅致。

待后来坊间见到了“鹤山书院样式”的学生装束,引得鹤山书院之外的学生都羡慕不已。

临近月底,贾琏与书友先生约定,请他也准备一下,将鹤山书院的教授、教习和学生都分为两部分。等京城里的“鹤山书院北院”建好,南北两处定期互换,让学生可以体味鹤望山的清幽古韵,也可以到京城开眼界长见识。

这日贾琏正与书友先生商议准备出发的事情,忽然有人来报:

外面来了几辆大马车,说是专门给荣国府的琏二爷送礼来了。

喜欢我在红楼改气数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

我在红楼改气数搜猫阅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