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玩转大明帝国 > 第633章 李玉堂的选择

玩转大明帝国 第633章 李玉堂的选择

作者:王小兜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5-14 13:29:53 来源:书海阁

杀人诛心,写五万字检讨也就算了,回去召集众群臣,吭哧瘪肚也是可以凑够字数的,毕竟都是搞文化事业的,玩文字是他们的专长,可是五万字的检讨还不算完,而且还要传抄与全国各地,传抄全国各地也就算了,毕竟大明帝国识字的人不多,而且只要是读书人都会避免不了一些小毛病,家中子弟在青楼豪掷万金,家中宠物吃人粮食,利用各种婚丧嫁娶,猪仔生娃,母羊难产,收受钱财,大家都是不干净的人,谁也不会嘲笑谁i去爽歪歪搓澡堂子撞见老丈人,这是大家共同的秘密,知道也就知道了,也不会大肆宣扬,毕竟你的检讨也许就是他的明天,在文化圈内丢人这不算是丢人,可是还要念给所有的百姓听,这就有点过分了,这比扇耳光还要丢人啊。

士农工商,读书人那是摆在第一位的,读书人那就是神一般的存在,读书人无所不能,无所不知,他们就是律法与道德的践行者,在他们的身上看到的都是优点,没有一丁点的瑕疵,他们就是孔圣人在人间的代理人,他们是完美无瑕的,可是如果吏部尚书,全天下读书人的代表,也是天下人尽相膜拜的人,吏部尚书的今天就是他们渴望的明天,吏部尚书现在拥有也将是他们认为自己明天可以拥有的。他们自认为自己读过书,就是高人一等的存在。

一人之下,万万之上的吏部尚书竟然也会犯错,而且还要写检讨,并且还传到了愚民耳中,这无异于把李玉堂拔干净了丢在马路上,让一群大字都不识的乡下人,拿着毛笔,临摹人体艺术,这会无形中影响到吏部尚书在百姓心中高尚的地位,一人受辱也就是天下的读书人受辱,原来读书人也与自己一般,也会见财起意,也有不成器的孩子,提倡的所谓勤俭节约只不过是他们喊得口号而已,约束的也是百姓,如果读书人在百姓心中有了缺点,也不再是完美的,他们也会犯错,没有了欣赏,没有了敬畏,士农工商顺序还有可能会被改写。

没多久的时间,李玉堂就看透钱宋的别有用心,因为朱熹洛的纵容,文官早已经压的武官抬不起头,现在在朝中担任要职的有九成都是文臣,甚至是一些军队卫所也都把持在文官的手里,现在的文官犹如前明末年般,文人足可以掌握朝堂,不过毕竟大明帝国初建,朱熹洛从寺庙小和尚,几十年间,驱除外虏,推翻逆顺,成为天下共主,在群臣以及天下的百姓心中朱熹洛依然是个神话,是不可战胜的,而且虽然对几位国公打压,但现在大明帝**中依然有许多四位国公的旧属,四位国公的威望还在,如若文臣有不轨之心,四位国公一声令下,天下的军队尽数集与账下,谁能与之抗衡。因此朱熹洛丝毫不担心文官做大。

虽然没有皇帝轮流坐,今日到我家的想法,但身为读书人,不能自己吃饱了,就让人家断奶,李玉堂也还是想为天下的读书人提供舒适的暖床,让他们在自己的羽翼之下,快快乐乐的成长,因此他不想因为自己而让天下的读书人失去了建功立业,成为人上人的机会,自己不能有任何的闪失,不能因为自己,让天下的读书人受到一丁点的伤害。

“噗通”李玉堂拜倒在地,“圣上,老臣知罪,大明帝国幅员辽阔,百姓亿万,为官者更是有百万之众,身为吏部尚书掌管天下之事,纠察百官,每日都要工作至深夜,因此疏于对家中子弟的教育,以至于纨绔了些,回去后,老臣一定严加管教,保证不再发生类似的事情”。

“圣上,老臣可以作证,每日夜半李大人的府邸还是灯火通明,没有时间管教家中子弟也是真的,如果我家有这样的子弟,俺老钱一定会把他打杀了,让他重新做人,不过,子不教,父之过,你孙子如此,你这个做爷爷的也是有莫大的关系”。

听到镇国公的劝解,李玉堂嘴角抽了抽,心中有丝小紧张。

钱宋能有什么好心,以罚银代替罪责是他提出来的,写检讨书也是他提出来的,传抄全国,念与天下人听也是他提出来的,这个时候钱宋接话,大家可以肯定,镇国公又在挖坑。

大家还是很了解钱宋的,有文化的流氓,不得不防,只听钱宋继续说道“然棍棒底下出孝子,对子弟严格也是一种教育方式,老李回去给你孙子一顿打也是必须的,左摆拳,右回旋,想怎么打就怎么打,打断四肢也行,不过冤有头债有主,老钱我还是建议老李你打断李进诚那小子的第三条腿,不要不舍的,打是亲骂是爱,只要打不死就成,我们可以打赌,打过只会,你孙子绝对会变得老实,不会再去逛青楼,如果没效果,我愿意到李府请罪”。

第三条腿都断了,还逛屁的青楼,太监逛青楼世界第十大奇观,李玉堂白了钱宋一样,主动放弃了钱宋的馊主意,棍棒底下出孝子,但不会出才子,读书才能修身治国平天下,才能懂得礼义廉耻,才会分得清什么事情该做,什么事情不该做,才能健健康康的长大,孩子是要宠的,打是最愚蠢懦弱的方法,李玉堂觉得自己的优良基因李进诚怎么也能遗传一点,回家说一说也就成了,没想着过度苛责。“咳咳,”听到钱宋建议毁掉百花楼的金主,朱熹洛有些不高兴了,“镇国公,人不风流枉少年,谁都年轻过,逛青楼不是错,”

“差一点忘记了,圣上才是百花楼的最大股东,像是李进诚这样的土财主也正是百花楼需要的,也就是说朱熹洛也希望这样的人越多越好”差一点就砸了当今圣上的饭碗,钱宋心中戚戚然,“圣上教训的是,晚唐诗人杜牧在扬州邂逅了一位十三岁的青楼女子,仅此一面就心生爱慕,为此写下了千古名篇,《赠别》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多情却似总无情,唯觉樽前笑不成。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青楼女子也是有真感情的,老臣知错,李大人的孙子李进诚的初恋工作于百花楼,也算是一种缘分,不如老臣做个媒人,成全了这对苦鸳鸯,”,

钱宋脸上挂着媒婆才会有的笑容,看向张松鹤“张大人,百花楼可是归你们礼部管理,那位姑娘姓谁名谁,您费费心,好好找一找,现在的年轻人都追求自由恋爱,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也是你我都愿意看到的”。

吏部尚书的孙媳妇曾是百花楼的员工,这会不会有点太搞笑,不敢想,真的不敢想,张松鹤打了一个冷战。

“咳咳”,有个窑姐做红颜知己李玉堂不反对,毕竟成为人上人,财与色也是一种权力的展示,可是让青楼女子成为未来的女主人,李玉堂从来都没有这种想法,“谢谢镇国公为了老夫操心,不顾我那孙儿还小,还没有达到法定结婚年龄,保媒的事情还是以后再说吧”。

“额,老李,不可能吧,你那孙子我也是见过的,年纪起码三十以上,难道还没有娶妻的想法,不会是,,”钱宋指了指下面,“老李啊,有病就要治,不要讳疾忌医,不要不好意思,你那孙儿还小,为了的路还很长,”,钱宋又看了看郝连德,“不要像某一些人一样,连个继承家产的人都没有,我那妹子药神医是这方面的专家,您不防带你那孙子去松江府看一看,说不定就痊愈了呢”。

郝连德捂脸望青天,自己躺着也中枪啊,今晚必须安排牌局,赢光钱宋的裤衩,

李玉堂感觉胸口痛,说我孙子长得老就算了,你还说我孙子不行,你为什么这么缺德,你儿子早死不是没有愿意的。

“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老祖宗留下来的话,老李你不要不信,有病看病,没什么的”。

“臭不要脸的钱宋,你这是缺了大德了,挖坑把爷爷埋了,你还想埋了我家进诚”心脏太脆弱,自己还想多活几年的李玉堂拒绝与钱宋说话。

大家都是读书人出身,都是靠嘴吃饭的,然而人家钱宋可是有真才实学的,李玉堂只是半吊子水平,况且钱宋还在武臣圈子里混了这么久,那嘴皮子的功夫可以说,无人能敌,惹不起,还躲不起嘛,李玉堂选择退避三尺,

重新把目光看向朱熹洛,“圣上,老臣有罪,家室不扫可以扫天下,身为吏部尚书,虽然处理公文游刃有余,但在教育家中子弟上,略有不足,乃是老臣埋头于案牍,疏于学习的缘故,检讨书之事,老臣以为这是理所应当之事,然恐文笔粗俗,词不达意,为此辜负了圣上警戒世人,前事不忘后事之师的想法,为以免贻笑大方,检讨书还是不要写了。”

“多么痛的领悟,检讨书的苦,老李真是狠啊,为了不写检讨书,宁愿选择自黑,”在佩服李玉堂豁出去的勇气之时,刘文正与张松鹤也在思考,自己用什么办法也可以不用写检讨。

“镇国公说的以金代罚老臣以为就挺好,老臣思前想后,现在大明帝国内忧外患,国库空虚,里里外外都需要钱,这样,老臣愿意卖掉祖上传下来的土地,筹集”,李玉堂咬咬牙,开口“筹集三十万两支援国库,”

“卧槽,老李你疯了,这买卖不划算啊”,几位当事人都是惊讶不已。

只有镇国公看出了门道,吏部尚书的脸可不仅仅是三十万两,只要是不让李玉堂写检讨,三百万两李玉堂也愿意朝外拿。

对于现在文官的嚣张跋扈,朱熹洛也有些心中不舒服,但朱熹洛也是有考量的,检讨书仅仅是恶心了李玉堂,让李玉堂颜面尽丧,然而三十万两这可是实实在在的好处,三十万两是可以做什么事情的。

思考再三,朱熹洛觉得这买卖可以经常做。

朱熹洛啥性子,大家都清楚,与地主老财无异,有人愿意掏银子,而且数额巨大,朱熹洛又怎么会不同意,又不是睡自己媳妇,坐自己的皇位,自然朱熹洛是一百个愿意,见朱熹洛马上就要点头,钱宋知道自己在多说也无益,但怎么着也要让李玉堂伤筋动骨“圣上,您安排老臣负责松江府商人收税之事,老臣为此对松江府所有的商铺做了调查,”

“咳咳咳,”听到镇国公提到松江府的商铺,李玉堂就感觉自己的嗓子眼有点疼,“圣上,老臣家族子弟众多,祖上的土地,臣之工资无法维持,因此也有一些子弟从事商旅之事,因此也有一些店铺房产,老臣愿意,愿意再拿出十万”看了看镇国公,李玉堂又咬咬牙,“愿意再拿出三十万两”。

“李大人心系天下,捐助朝廷六十万了,乃是我大明帝国第一功臣”,镇国公弯腰鞠躬,仰望李玉堂的慷慨,然后看向朱熹洛“圣上,老臣以为李大人可担起大明帝国第一慈善家的称呼,做个匾额作为奖励是不过分的”。

镇国公自然不会无缘无故提到松江府收税之事,朱熹洛心知肚明,镇国公的一番话让自己又多收获三十万两,朱熹洛很开心,看向镇国公,用眼神询问,能否凑个整。

镇国公摆手摇头,细水长流,马上过年了,差不多就得了。

“镇国公所言极是,小德子这事情你去办,记住用金漆”。大明帝国第一慈善家的招牌,朱熹洛觉得不能太小家子气。

“微臣遵旨”

“咳咳,”朱熹洛看向刘文正与张松鹤,“两位爱卿,以为如何”?

喜欢玩转大明帝国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

玩转大明帝国搜猫阅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