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风雨大宋 > 第28章 当要大变

风雨大宋 第28章 当要大变

作者:安化军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5-14 14:08:15 来源:书海阁

告别了鲍轲、吴君庸和李杞等人,杜中宵进入专列,在位子上坐了下来。火车开起来,窗外的树木飞快退去,秋天的原野一片金黄。杜中宵看着窗外,心绪纷杂。

自己来到这个时代,现在仔细想想,最重要的是给这个时代带来两样东西。一个是火器军队,再一个就是工业。火器军队所向无敌,自己在河曲路三年多,拓土近万里,是前所未有的名将。工业则在中原开花,出现了柏亭监这个超越时代的怪物。

便如火器军队,出现近十年,办了军校,依然不被这个时代的军人理解,工业同样如此。没有当年杜中宵对铁监的规划,柏亭监就没有现在的规模,更不要说叶县。可离开了铁监的范围,民间的工业带着太多草莽气息,让人欣喜,又有些害怕。

现在看来,柏亭监,特别是其治下的叶县,需要另一次规划,为未来发展打通道路。随着铁路运力的提供,中原慢慢形成了统一市场,铁监而临着又一个快速发展的关口。为其扫除障碍,将会大大促进工业的发展,加快社会演变。

来到这个时代这么多年,杜中宵深深感觉到,自己以前学的知识是不够用的。历史只是在记录着过去的时代,各种理论则解释过去的时代,它们并不能解释未知的世界。在这个时代发展工业,历史上的知识只有参考的作用,理论只能提供一些工具,而无法说明自己要干什么。

历史上欧洲的工业化进程,其实不能为这个时代提供多少经验。那时的欧洲,更多是重商主义,是沿着久远的贵族政治前行。伴随着各种思潮的出现,互相斗争,最后才出现前世的局面。这个时代工业首先出现在中原,必然是另一个样子,世界会换一番面目。

怎么配合工业的发展?说到底,只有四个字,就是实事求是。不要预设前提,不要以为自己掌握了什么真理,而只是对工业本身,对于治下的百姓,仔细研究,找出合适的道路。这个工作很繁重,已经超出了杜中宵一个人的能力,必须是一个集团,有许多人全身心地投入去做。

转回头来,看着整洁的车厢,杜中宵眉头深锁。完成这个任务,再像从前一样,单靠自己已经不行了。此次回到京城,必须要积极地面对,在官场上,在学问上,付出更多的努力。

这个天下,终究是人的天下,只要以天下百姓为核心,尽心尽力,就能找出做事的办法。而不是先固定什么样的路线,让天下百姓去适应,就该有好的结果。

到了下午,杜中宵回到京城。由于不是外任官员,御史知杂郭申锡等人迎了杜中宵入京,回到了御史台。众御史各自安坐,听杜中宵介绍此次叶县之行。

诸般听罢,郭申锡道:“依中丞所说,叶县的案子着实不少。不知地方官员能否审理?”

杜中宵道:“只要用心,无非是多用些时间罢了,他们自会想办法。对于叶县具体的案子,御史台不必过多倾注精力,而要想想其他的事情。”

侍御史吴中复道:“不知中丞所说是何意?叶县的事,看来就是人户增多,至生凶案。”

杜中宵摇了摇头:“哪里那样简单。两件事,一是叶县为什么发生这么多案子,县衙里知道的却不多。再一个,随着铁监发展,依托铁监的工厂必然也会增多,要怎么管理。”

赵拚道:“下官以为,从这些年柏亭监看来,工厂不能跟以前的场务一样管理。现在的工厂,赚钱实在太多,产的东西太多,不是以前的场务可比。而且聚集一处,工厂麋集,应该想个办法。”

杜中宵道:“对,赵殿院说的有道理。现在的工厂,是以前所没有的,而且对地方作用巨大,必须要想出管理的办法,不然以后事端无穷。叶县地方不靖,一是人户众多,再一个工厂众多。现在理出来的案子,抓起来的豪强,还多是针对各市场的,未涉及工厂。如果查工厂的事情,只怕案子更多。”

郭申锡听了皱眉:“中丞此话,是何意思?”

杜中宵道:“现在的工厂,大多是生产跟铁相关的货物。而且机器无情,事情难道少了?只是做事的人,和工厂的员外,出了事情大多私了。有的员外过于强势,做事的人纵然不满意,也只能隐忍不言。”

郭申锡道:“依中丞所说,难道工厂里还有许多案子?”

杜中宵道:“难道少了?比照铁监就可以看出来,一年有多少伤残之事?不过铁监是官府,出了事情总会给补偿,争端较少。外面的工厂却不同,各个员外岂会那么好心?这些事情,以后都要想出办法来管,不能一直这样下去。另外,现在民间的工厂,大多偷漏税赋,也要想办法去征收。”

一提税赋钱粮,众人立即有了精神,监察御史吕景初道:“依中丞所说,叶县漏的税赋多吗?”

杜中宵道:“多不多我说不好,不地民间的工厂,大多都不交税。只要在卖货时,运到各货场、车站之类的地方,才会收过税。那样的地方,仅收这些,才有多少钱?”

郭申锡道:“本朝收商税,向来以过税为主,除非店铺,不收住税。”

杜中宵道:“那工厂是似店铺呢,还是似农户呢?他们生产货物,若是不从铁路走,不进货场,还不能收税了?叶县的澧水,不过是一条不大的河,现在河上船舶如织,不知有多少。”

郭申锡一时不语,过了一会,才道:“中丞如此说,叶县那里要大变?”

杜中宵点头:“不错,是要大变。此事我会上奏章,向圣上禀报这些日子的见闻。如何改变,你们各自回去,都想一想。我们集思广议,想个办法出来。”

听杜中宵这么说,大家心中有数。想来此次杜中宵上的奏章不简单,很可能引起一场朝臣争论。御史台的官员早做准备,在争论中,能够抢得先机。

与其他衙门相比,衙史台除了日常事务,相对比较松散。各位御史的独立性较高,如何上奏,不必知会御史中丞。而日常事务都是程式化的,中丞吩咐的事情不多。这种以集体形式,集中讨论一件事情以前很少发生。杜中宵此次,是真地想对铁监动大手术了。

做官十几年,杜中宵对这个时代有了自己的认识,根据现实的情况,是要大变了。外部已经没有了威胁,现在最重要的,是内部改革。

喜欢风雨大宋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

风雨大宋搜猫阅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