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大明:我的祖父是朱元璋 > 第一百九十四章 大相师出山

大明:我的祖父是朱元璋 第一百九十四章 大相师出山

作者:大明第一帅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1-12 16:06:00 来源:9书院

贡院大门外的高墙前,墙上贴着一排黄榜告示。

开端写着“洪武二十七年甲戌科会试告示”的字样。

告示前站满了应考的举子,他们一个个像是伸长了脖子的鹅,聚精会神仰头看着告文,生怕错过一个字。

很多人都是第一次来参加会试。

明朝的科举考试制度共分五级:童试、院试、乡试、会试、殿试。

通过地方县、府两次考试者,成为童生,十里八乡的知识分子。

童生参加地方府、州举行的院试,录取后成为生员,也就是秀才。

只要考取了生员,就算脱离平民阶层,称为“士”了,享受一定特权。

秀才往上是举人,需要前往各省的省城参加乡试。

乡试三年一次,一般在八月举行,故又称“秋闱”。

中了就是举人,地位也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十里八乡的地主士绅们抢着上门送福利。

不过朝廷对各省乡试产生的举人有名额限制,一般是按照各省的人口,名额少则几十个,多则一百几十个。

总而言之,三年一次的乡试,全国录取总额为一千人至一千二三百人。

乡试是科举中最重要、也是最艰巨的一关。

中举人后就有资格做官。

也仅仅是有资格。

官场上一个萝卜一个坑,上面的官老爷不退休,哪来的机会?

很多举人一辈子都没机会当官,哪怕是七八品的小吏。

他们巴不得当官的早点死。

所以大多举人选择继续考,参加最后一级考试,会试!

会试金榜题名后成为贡士,紧接着就是殿试,由皇帝亲自面试,然后赐进士出身,直接当官。

成为进士后,外放地方为官,少说都是七品知县起步。

一二甲的进士,在翰林院镀金两三年后,再外放地方,能当知府。

举人和进士的地位,天差地别!

此时贡院前,围着告示的都是举人。

他们有的第一次来参加会试,十分紧张。

有的则是考了不知多少次,头已花白一片。

看着皇榜,竟激动的泪流满面,虽然还没开考。

大明全国六千万人,能走到会试这一步的,只有一千多人,妥妥的万里挑一!

他们骄傲!

一个青年举子声调很高,旁若无人地说话了:“黄榜告示有什么好看的,又不是金榜,张兄弟咱们去喝酒吧。”

众举子一齐把目光转向了这人。

正是那位富家公子。

这人相貌俊秀,如此寒冷的天气却手拿着一把绢面的折扇,兀自展开轻轻地扇着。

众举子见了无不露出鄙夷的神色。

太能装了!

也不嫌冷!

被富家公子称作张兄的人,面显尴尬之色,轻声呼唤:“方兄......”

富家公子名为方中宪,是方孝孺之子。

他出身大族,自认才华横溢,且父亲方孝孺是翰林院侍讲,与此次会试主考官黄子澄不仅是同僚,还是是至交好友。

因此方中宪十分得意,丝毫没有把众人放在眼里,催着同乡好友张信道:“走吧,哥带你去鹤鸣楼喝酒!”

张信只得随他走去。

鹤鸣楼紧邻着贡院,高矗在街北,下层朱楹青阶一排六间门面。

上层是歇山式顶子,出檐木廊邻着街面,木廊檐前还挂着四盏红纱西瓜灯。

酒楼正中门楣上方挂着一块泥金黑匾,上写着“鹤鸣楼”三个大字。

门匾下,朱高炽面露尴尬地指了指,轻声询问:“皇太孙,咱们真要进去?”

鹤鸣楼,是国营妓院十六楼之一,三楼以上有特殊服务。

朱允熥默默点头:“你不要乱想,咱们是来体察民情的。”

嗯,与士子们交流。

朱高炽还想说什么,却见皇太孙已经迈步进去了。

酒楼内就是大厅,已经散坐着数十个人,三五一席,都是举人打扮。

他们有的吆五喝六、拼酒正酣。

有的醉眼迷离,正仰着头望着天花板出神。

还有的在摇头晃脑吟诗作对。

更有的喝醉了,硬拉着别人听自己刚作的文章……

他们来自全国各地,什么品性的人都有。

朱允熥二人走了进来,身后远远跟着吴强和几个锦衣卫便衣。

跑堂的立刻笑容满面地迎了上去,冲着朱允熥笑道:“嗬!状元郎莅临,好兆头!”

又扫了眼身后吴强几人:“公子是几位?”

朱允熥道:“就我们俩人,后面的不认识,去挑个雅座。”

听力极好的吴强:“......”

跑堂的伙计抬起头对楼上喊道:“两位状元,楼上雅座,请!”

二人登楼,朱高炽调侃地说道:“第一次被人称为状元,心里美滋滋的。”

朱允熥淡淡一笑,指着楼下一堆:“来的都是状元,在这种地方,别说是当状元了,给钱就能当爹。”

“想当爹怕是要去三楼。”朱高炽道。

朱允熥惊讶地看着他:“看来你懂得不少啊!”

二人一齐笑了。

楼上雅座,也有不少人。

透过帘子,朱允熥看到了先前的富家公子。

那厮正与一个二十出头的年轻人吹牛。

只见方中宪将酒杯往桌面上一撴,叹道:“这一次会试,家父放出话来,不考中便不许回家,也不准让我与佳人吟诗作对,说是让我去那庙里当和尚。”

张信笑道:“方兄才华横溢,风流倜傥,花间手段冠盖京华,你若当了和尚,那庙里的尼姑们可就有福了。”

这时,忽听有声音自隔壁传来:“不想金科状元言语如此轻薄。”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大明:我的祖父是朱元璋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soumal)大明:我的祖父是朱元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方中宪与张信一怔。

走到隔壁雅座一看,里面竟坐着一个老道士!

老道士并没穿道袍,只头上挽了个髻儿,戴着条雷阳巾。

他两条淡淡的眉毛,一条高高的鼻梁,面色白得像纸,偏是嘴唇血红,使人一见便生鬼神之念。

见二人走了进来,老道士看向张信,呵呵一笑:“今日老道得见状元郎,实在难得。”

张信笑道:“你说我是今科状元,刚才跑堂的也称我们是状元,还有楼下那些,全是状元。”

方中宪也笑了:“我说老道,你想骗钱就直说,我送你十两。”

说着,真掏出了十两银子拍在茶桌上。

老道看也不看那银子,反而看向方中宪:“你父亲的愿望怕是落空了,莫说你考不中,就是想当和尚,也是没机会了。”

他声音细得像铜丝,听得人耳鼓嗡嗡颤响。

方中宪问:“老道,你这话什么意思?”

老道淡淡一笑:“三天之内,你必有牢狱之灾,此时若是回家静坐养神,或可避免。”

方中宪闻听此言,丝毫不掩饰心中的鄙视之意,当即大笑,仿佛听到了世上最大的笑话。

在他心里,凭自己的身份地位,敢让他下大狱?

方中宪指着老道:“胡说八道!三日后我若逍遥法外,那当如何?”

“贫道袁珙。”老道干脆自报身份。

可对面二人皆是没有反应。看书喇

方中宪道:“袁珙是谁?没听说过。”

“......”

老道尴尬的不知道说什么。

当年自己凭借出神入化的相术,名震江南,这俩小辈居然不知?

老道不想理会二人,于是偏头。

却发现了不远处走来的朱允熥二人。

老道眉头不自然的跳动两下,脸上露出不可思议的表情。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返回书架

喜欢大明:我的祖父是朱元璋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soumal)大明:我的祖父是朱元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