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法兰西1794 > 第795章 立陶宛自治委员会

法兰西1794 第795章 立陶宛自治委员会

作者:管杀不管填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1-11 22:42:46 来源:23小说

当奥占区的克拉科夫与小波兰地区,爆发了反对哈布斯堡的起义之际,远在干里之外的圣彼得堡,大部分俄国人还在幸灾乐祸嘲讽当时的神罗皇帝弗朗茨二世,希望亡国的波兰人能让哈布斯堡王朝多吃点亏。

那是在“第三次瓜分波兰”的协议中,面对咄咄逼人的叶卡捷琳娜二世和庞大的俄罗斯帝国,原本有分歧的普奥两国君主暂时放下彼此间的成见,再度结成了一个旨在有效遏制,诺曼罗夫王朝继续向西扩张的“大德意志同盟”。

不得已,在镇压“1794年的柯斯丘什科起义”的战争中,出兵、出力最多的俄国不得不做了一系列重大让步,将华沙、大波兰与马佐夫舍交给普鲁士,还允许奥地利获得了克拉科夫与卢布林等小波兰地区。

最终,俄国吞并了立陶宛、西白俄罗斯、库尔兰(拉脱维亚)、沃伦西部、西乌克兰大部,其面积达到了12万平方公里,人口为120万。

奥占地区,包括克拉科夫、卢布林在内的全部小波兰地区和马佐夫舍一部分,面积4.75万平方公里,人口50万;

普占地区,就是剩下波兰的西部地区,其中包括华沙和马佐夫舍的余部,面积5.5万平方公里,人口约为100万。

至此,波兰被瓜分完毕。

相对于奥占与普占的波兰领地,俄占尽管获得的面积最大,人口也是最多的,然而波兰的精华大都集中普奥两国占领区。

而对于俄占区,包括前两次瓜分波兰的领士,基本可以用几个词语来形容,贫瘠、愚昧、生产力低下。

基于此,很多致力于波兰重新复国的爱国者,包括巴尔斯等人,其内心并不怎么在乎所谓俄占区的“波兰故士”。

即便是数百年来一直都同为家人的立陶宛、库尔兰(拉脱维亚)等地的贵族,这数十年来都在俄国统治者与内奸的挑拨下,早就与他们的波兰兄弟们离心离德了。

倘若在日后,大家能够重新合在一起,成为新的波兰-立陶宛联邦,自然是好;如果不能,那就各自安好算了。

至于白俄罗斯与乌克兰地区,原本就是波兰联邦控制下的殖民地,唯有在收税、征兵与征粮的时候,才会想到这些“刁民”。

无论哪个时代的波兰政权,哪一位英明神武的波兰国王,从未将这些信奉东正教的野蛮部落,视为可以享受国民待遇的波兰人。

1797年10月,由于哈布斯堡王朝在与安德鲁法国的战争中彻底失败,直接导致了以巴尔斯、波尼亚托夫斯基、科翁泰为首的波兰爱国者,伺机发动了一场大起义,成功收复了克拉科夫、卢布林与小波兰地区,并宣布波兰复国。

与此同时,俄国枢密院的军事委员会与外交委员会的顾问大臣们,非常担心实力不断膨胀的安德鲁法国,将进一步入侵现有的俄国领士,尤其是曾经属于波兰-立陶宛联邦的故士。

随即,他们试图说服保罗一世,与当时在任的普王威廉二世联合起来,压制法国的势力扩张,避免克拉科夫政权收复波兰失地。

非常不幸的,是普王威廉二世在收到圣彼得堡方面的结盟信息后,还来不及做出最终决策,就在当年11月份因病过世。

其死因,与一年前去世的俄国女沙皇,叶卡捷琳娜二世几乎如出一辙:出血性脑中风及并发症。

加之,当时的保罗一世正在积极筹备,与瑞典争夺芬兰总督区的战争,需要安德鲁法国在外交与军事方面的协助。

所以,俄普之间的反法联盟一直未能真正的建立起来。

直到普鲁士王位继承战的前夕,一直处于犹豫不决状态的新普王威廉三世,最终向俄国皇太子表达了自己的心迹,宣称勇敢的普鲁士军队将无所畏惧的,与贪得无厌的安德鲁法国作战。

在俄国内部,沙皇保罗一世也勉强接受了皇太子亚历山大的建议,有条件的支持恰尔托雷斯基亲王(波兰贵族)和米哈伊尔·奥金斯基亲王(立陶宛贵族)的关于将民族自治权,交给立陶宛民众的计划。

当然了,无论是沙皇保罗一世,还是皇储亚历山大的语言中,仅仅是透露了改变立陶宛糟糕现状的希望,但两位俄国上位者并未做出任何明确,而且公开的书面承诺。

另外一点,那位立陶宛亲王奥金斯基,就参加过反对俄国占领军的“森林兄弟会” ,还一度成为该抵抗组织的最高权力机构,执行委员会的委员。

去年的时候,在皇太子亚历山大,还有其好友恰尔托雷斯基亲王的感召下,“迷途知返” 的奥金斯基亲王发布了一则政治宣言:

首先是公开退出反俄的军事组织,“森林兄弟会”;接着,他又应邀加入了,意在促使立陶宛和立陶宛人民以和平方式,获得自治权利的一个“民族委员会”。

但需要说明的,这个所谓的立陶宛委员会,其成员中的一半都是工作或居住于立陶宛的俄国官员,其他的,也是属于效忠圣彼得堡的立陶宛贵族。

在普鲁士战争的期间,安德鲁就看得非常清楚,俄国在立陶宛捣鼓的“民族委员会”,其实质与路易十六发起的“三级议会”差不多,其最终的目的,就是为了方便高效的征税、征兵、征粮。

之前,为扑灭4年前的波兰大起义,俄国远征军在波罗的海各地进行了大规模征发,导致立陶宛和库尔兰(拉脱维亚)的人力、战马、补给和资金捉襟见肘,民众怨声载道,也为“森林兄弟会”培养了一大批追随者。

与欧洲军队自备大部分的军需粮秣的传统不太一样,俄国-军队的基本上都是依靠行军地区的城镇农村来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