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长生:我在大明混吃等死的那些年 > 第228章 宁作农夫,不做乡愿

李青又走了一阵儿,直到过年前夕,才停下步伐。

不过,这也给他的生活带来了一定困扰。

家家户户都在过年,连客栈都关门了,李青连个落脚地儿都没有。

大过年的,也不好去人家家里混饭吃,所幸,李青不用吃饭也不打紧,这才不至于狼狈不堪。

最终,李青落脚在一处有些荒败的土地庙里。

唉,这个年过得……还真是别开生面呢,就当是磨砺道心吧……李青苦中作乐。

过年期间,百姓生活当然很好,这没什么可说的,李青便也没再去品味百姓生活,常走在田间地头,看看庄稼长势。

这里相比江南,气候更为温暖,只比交趾、满剌加等一带的小国差一些,不过,不如苏湖那般土地肥沃。

全靠温暖气候撑着,长势倒也挺好。

李青对农作物的了解并不深刻,也不知李家研制的新型肥料有没有传到这里……

嘉靖十二年了。

李青掰着手指头算了算,假期还有四年整,体察民情 交趾之行 武当武装……时间还算充裕,却不算富裕。

趁着暂时无所事事,李青便整个复盘了下这一路的收获,汲取重点牢记于心,以便日后针对性的做出改变。

眨眼,年节过去。

李青又开始了穷游……

又过上了吃‘百家饭’的日子。

滋味儿很足。

该说不说,这大明版图的极南之地,真可谓是穷乡僻壤,倒不是说这里的百姓生活更为艰难,而是经济过于落后,几乎没有什么基础设施可言,到处充斥着原生态。

像样的酒楼几乎没有,做生意的都不多,城镇上就一些粮油铺子,布行,小饭馆,双手都数得清……

唯一让李青有些诧异的是,镇上的私塾还算不错,至少……还有个模样。

怀着品味民间百态的心思,李青走进私塾,在窗外观察。

大白天的,人家又不是瞎子,自然有人瞧见了李青这‘不雅’的行为,给讲学的老先生打了小报告。

不过,老先生瞅李青一身粗布麻衫,满身灰气,只当是他没钱交学费,便装聋作哑了,继续他的讲学……

李青见人家这般大度,便想着待会儿资助一下。

念及于此,旁听也更加心安理得。

学塾里的学生年龄大小不一,有的只有十来岁,有的则都快三十了,个个挺直腰背,聚精会神。

眼睛里好像都有光。

李青能想象到,他们对科举,对功名的向往之心。

“子曰:乡愿,德之贼也。”老先生富有感情的说道,“这种人最是奸恶,以大奸似忠来形容这种人,最是恰当不过。遇上权贵,他们会曲意逢迎,遇上平头百姓,他们也能平易近人,可就是不做实事,喜欢和稀泥,更怕得罪人……,今后啊,你们若有幸科举中第,做了官,万不能做这种人。”

“说得好!”李青轻声赞了句。

大明这种官不少,尤以京官为甚。

这百余年下来,李青见过太多和稀泥、不做事的大明官员了。

“宁作农夫,不做乡愿!”一道铿锵有力的声音响起。

李青瞧了那人一眼,黑黑瘦瘦的,看样子不过二十岁,却给人一种很老气,很……执拗的感觉。

随着他的话声响起,附和之声很快连成一片。

李青欣慰,可欣慰之余,又不免有些唏嘘。

多少读书人,尤其是寒门子弟,在读书期间,甚至在做官前期,无不怀揣一个美好的理想,一颗为国为民的赤子之心。

可随着时间推移,见识过官场浑浊,屡屡碰壁之后,又有几人能坚持初心。

当然了,这种态度总归是好的,很值得肯定。

李青又听了一阵儿,却是有些失望。

倒不是这老先生教的不对,也不能说他教的不好,而是受限于眼界问题,他教的这些,并不适用于科考。

可这种学习氛围,以及这股子正气,很让李青触动。

文章写的再好,也不如一颗报国为民之心,可文章写不好,却很难出人头地,榜上题名。

小地方走出的读书人,更知民间疾苦,相较之下,初心更为坚定,看来今后当注重一下小地方的教育水平了……李青心里想着。

讲学结束,学生们陆续回家。

李青本想趁机去与那老先生谈一谈,加深一下了解,不想,方才喊出那句“宁作农夫,不做乡愿”的年轻人,还在向老师请教问题。

看样子,一时半会结束不了。

听其言,观其行,李青对这对师生的品德还算信任,便迈步走了进去。

“冒昧叨扰,还请勿怪。”李青一揖。

年轻人还了一礼,退后两步,老先生因对方不是自己学生,也还了一礼,诧异道:

“听你口音,不是我们这的人啊。”

“我来自金陵。”李青说。

“金陵?”老先生诧异更浓,“那可是个好地方啊……”

说着,又打量了李青一眼,虽一身粗布麻衫,甚至有些狼狈,可眉宇间难掩贵气。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阁下不是流浪过来的吧?”

李青微笑颔首:“只因有闲,便想四处走走,见识一番人生百态。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小可以为后者不亚于前者。”

“阁下能说出这番话,当也是个读书人。”老先生不由多了几分耐心,道,“你还年轻,行万里路的同时,也不能落下读万卷书啊,能否科举做官,还是要读书才行。”

李青虚心点头,“老先生说的是。”

“不知阁下……”

“我想资助一下本地的教育资源。”李青开门见山,笑道,“老先生莫看我这身行头寒酸,其实……还算颇有家资。”

“啊?”老先生愕然。

那年轻人也是有些不可思议,不过,他不觉得李青能有什么家资。

他问:“萍水相逢,兄台何以如此?”

“同在大明,互相帮助,不应该吗?”李青反问。

年轻人怔了怔,不禁肃然起敬,长长一揖,“海瑞受教。”

“呵呵……少礼,这没什么。”李青微笑摆手,道,“子曰:达则兼济天下。我观此地教育贫瘠,起了几分恻隐之心,恰好有这个能力,算不得什么。”

李青看向老先生,问:“冒昧,请问老先生可中过举?”

老者面上一热,悻悻摇头,“惭愧,老朽只是个落第秀才。”

海瑞则是说:“先生之学问,犹在举人之上,阁下莫以成败论英雄。”

“你误会了。”

李青解释,“光有一颗为国为民的心是不够的,科举更多考的是文章,有个参加过乡试并中举的人来辅助教学,对你们好处多多。”

“这话说的在理。”老先生心胸豁达,丝毫不恼,只是有些颓然,“有是有,可人家还忙着会试,哪有时间教学啊?”

李青沉吟了下,问:“一个月十两银子,一日只占用人两个时辰,可请得动?”

“多少?”老先生声调拔高。

“不够?”

“足够了,太够了。”海瑞还算镇静,“可钱,也太多了。”

“我有!”李青说着,从怀里掏出一张面额千两的银票,随即,又想到了什么,讪讪问,“附近可有钱庄?”

“县城……有一家李氏钱庄。”老先生讷讷说。

海瑞也是两眼发直,若非亲眼瞧见,他实难相信这样一个不修边幅的人,能一口气拿出这么多钱。

或许,这都是对方的全部身家了。

若非对方眸正神清,谈吐不凡,他甚至都怀疑对方是土匪强盗,转念一想,都土匪强盗了,又怎会这般好心?

海瑞瞧了眼先生,见其也没有接的意思,沉声问:“无功不受禄,阁下何以如此?”

李青:“理由我刚不是说了吗?”

“不够!”海瑞摇头,“这个钱太大,太多了,已远远超出‘善举’的性质,我们怎好心安理得的接受?”

“不错。”老先生颔首,同时,愈发满意自己这位学生。

李青还是头一次遇到有钱花不出去的困境,不过,这也更坚定了他的资助之心。

单是这对先生、学生,就足够了。

李青说道:“我大明不全是为富不仁之人,我真的颇有家资,这点钱对我来说,不算什么。”

“可这不是我们心安理得接受的理由。”海瑞说。

“可是因为……君子不食嗟来之食?我这可不是施舍,只是出于好心的善举,以及对我大明人才的爱惜。”

“钱太多了。”海瑞轻轻摇头。

老先生也道:“这自然不算嗟来之食,可无功不受禄啊。”

李青微笑着说:“等他们中了举,做了官,做好官,不就有功了?”

不待老先生再说,李青又道,“难道你不想学生将来做官,为国为民?难道你想误了他们前程?”

“啊?这……”老先生一时无言,陷入纠结。

李青又瞧了眼海瑞,道:“你可以拒绝,可你没资格代表一众同窗拒绝,可是这个理儿?”

海瑞张了张嘴,沉默下来。

良久,他说道:“你从金陵一路走至海.南,路途何其遥远,想来遇上了许多的民间疾苦,如若都这般资助,便是行囊塞满银票也不够使,这可不是一句‘颇有家资,互相帮助’能解释的。”

“老朽也想知道缘由。”

花个钱可真累……李青叹了口气,道:“好吧,既然你们非要个理由,我就给你们。”

“因为我大明有太多老先生口中的‘乡愿’了。”李青又看向海瑞,富有感情的说,“因为你,因为你们,你们的‘宁做农夫,不做乡愿’。”

闻言,先生、 学生,大为触动。

喜欢长生:我在大明混吃等死的那些年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

长生:我在大明混吃等死的那些年搜猫阅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