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四合院:重工兴国 > 第371章 计算机中心

四合院:重工兴国 第371章 计算机中心

作者:偶尔失误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10-17 01:20:47 来源:书海阁

飞机很快就抵达了目的地。

依旧是沪市。

在取得了刘爸爸的同意后,通过中科院联系到了沪市的国家计算机中心,沪市分院。

此时的国家计算机中心,有南北两个,一个在京城,另一个,就在沪市了。

不是方想不愿意在京城找。

而是沪市的更近一些,也方便一些。

“郑院长,你好,我是方想。”

到了计算机中心,联系到了对方后,方想很快就被迎到了办公室。

“方教授,非常欢迎您莅临指导。”

郑院长是一名四十出头岁的中年人,比方想年龄大一些。

他是第一批公派留学生,78年12月留学到普度大学计算机系。

82年学成归国,没几年后,就履任了沪城计算机中心的院长一职。

78年12月第一批留学生,一共有52名,最大的有四十岁,最年轻的33岁。

人数最多的就是从燕大选拔出来的13人。

剩下的,基本上都是从全国各个大学选拔的青年教师精英。

因为距离上一次公派留学有十年之久,这些除了极个别的有过苏国留学经验,其他人都完全不懂外语。

7月份决定公派留学后,8月份选拔,9月开始抓紧时间学习,到了12月准备出发的时候,他们也就集中培训了三个月时间。

当时去办理签证的时候,有对方使馆官员询问他们。

“知道你是去干嘛的吗?”

有人因为听不懂外语,就干脆拿出自己说的最流利的几句话。

“我叫XXX,出生于42年,今年36岁了。”

“非常好,过了。”

瞧,就这么离谱。

你别笑,这对话可是有记录的!

而让人欣慰的是,这52位公派留学生,全部归国。

可当第二年,也就是79年第二次公派留学人数增加到了300人这一年起,就有相当部分的留学生滞留国外,终生未归。

当然,这是题外话,咱们不聊这个。

第一批52人全部归国后,其中有十几名当年就评选进了中科院,还有一些在后来工程院成立的时候,也评选了进去。

郑院长,就是卢院长介绍的。

“不敢,谈不上指导。

今天过来,一个呢是想参观一下咱们的计算机中心。

另一个呢,就是想寻求一些合作。”

方想握住郑院长的手,赶紧笑着谦虚了一句。

“走,咱们一边说一边聊。”

郑院长自然也是知道方想的,笑着寒暄了几句后,就带着方想换上了白大褂,走到了机房里。

“这些呢,都是咱们高价从国外购买过来的。

虽然比不上国际最先进的技术,但也已经比过去咱们的技术大大领先。”

郑院长一边走着,一边指着那些大铁疙瘩说着。

如今的计算机,可不像后世家用电脑一样小巧。其实即便是后世的超级计算机,那也是个庞然大物。只不过寻常人没机会见到罢了。

方想看着这些看起来毫无特色的机器,心中却一番感慨。

犹记得当年去的那个夹皮沟,那里的计算机,跟眼前的计算机,其实看起来颇为相似。

但那时候的计算机,却都是国产的。可惜后来经历了风暴,国内的计算机产业全部停摆。先是没了资金,后来部分裁撤,人员分流。大量的技术人员和设备,在那几年里都废了。

要知道,六十年代的国产计算机,可是能达到国际平均水平的。当然,那时候的计算机技术,也确实落后的没眼看。

但仅仅过去了十几年,就拉开了这么大的差距,导致到了方想穿越前,都没有赶上。

如今国家也开始关注这一块,只是怎么说呢?

也仅限于关注,拨一点钱,参与一下,知道怎么回事儿就行了。却压根儿就没有意识到,这是未来产业革命的支柱。

上一次知道沪城计算机中心,还是从约翰牛马可尼公司进口航电设备的时候。

当初,方想可是认为自己吃了个大亏的。后来又花了两个亿,才买下了完整的源代码。

如今,那源代码,就在京沪两地的计算机中心,由他们研究和优化。并对J-8、J-10、J-11做出针对性的升级和匹配工作。

“我有个想法,不知道郑院长是否了解集成电路板?”

跟着郑院长参观了两个机房后,方想已经对目前国内的计算机水平,有了一个大概的认知。

虽然清楚可能这次之行,不会有什么结果,但还是问了。

“集成电路板?跟我们不一回事儿啊!”

郑院长皱了皱眉头。

“那咱们有这方面的人才吗?”

方想对于计算机这块,也就是停留在会装机、会装系统、会打游戏的层面。

更多的,他还真没有去深入研究过。

“方教授是有什么具体的想法吗?”

郑院长此时已经看出来方想对参观已经没了兴趣。便干脆的带着方想再次往办公室的方向走去。“我想搞一搞电动车,就是用电池驱动电机,把车开起来。

只是只有电池和电机,肯定是不行的,还得有控制模块,电池管理模块什么的。

这些,我觉得应该需要电路集成化这块的知识了。

奈何我也只是个连门都没入的门外汉,所以这不就来请教专业人士了嘛。”

方想也是痛快,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直接说自己不知道,其实不丢人,反而是不懂装懂的人,很容易丢人。

就像当初某人醉驾入狱后,又重出江湖做了个节目,指点江山,说的头头是道。很是吸引了一大波流量和关注。

人们听着他说着自己不懂的领域时,听得是津津有味,感觉这个人知识居然如此渊博,厉害厉害。

可慢慢地,他说的越多,质疑的人也就越多。

原因无他,说的多了,漏洞就多,听到的专业人士就多了。再加上后来发现他是个公知,这下好了,人设彻底崩了。

“方教授,恕我直言,这一块目前国内还真没有相关的人才。

如今计算机设备这类的东西,据我所知,全部都是高价从国外进口来的。

很多时候,连使用都需要看着说明书,或者请人家现场教学操作。更别提摸清楚人家是怎么造出来,是个什么原理了。”

郑院长摇了摇头,对于方想所说的事情,非常不看好。

其实郑院长也不清楚,如今国内还真有人研究这个,但一个还停留在初级摸索阶段,二呢,也没形成规模。

所以不为人知,难以打听,也是正常。

“这样啊。。。”

方想的眉头顿时就紧锁了起来。

“那要是我跟咱们中心合作,培养和研究这一块,能不能行得通呢?”

不过方想没有放弃,没人搞,那就从我这块开始搞起!

先不说长城实业那里有数百亿的资金趴在账上,单一个132厂的户头上,还有4个多亿等着花呢。

我还就不信,砸钱难道还砸不出个水花来?

“这可是个无底洞啊?!

先不说资金需求多少,国家会不会批的问题。从头开始研究,就不知道要多少年才能有个眉目。

要不,咱们看看国外有没有机会?”

郑院长也跟着皱起了眉头。

“那就一起搞!郑院长,要是您点头,我现在就去交大和复旦。

国外那边,我也找人看能不能挖点人或者买点资料回来!”

方想却是已经坚定了信心。

赚钱是干嘛的?不就是用来花的吗?

钱不花,那还叫钱吗?

喜欢四合院:重工兴国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

四合院:重工兴国搜猫阅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