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都市 > 铁血残明 > 第三百六十章 召对

铁血残明 第三百六十章 召对

作者:柯山梦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1-10 08:52:20 来源:书海阁

“督理二军门现有之兵取自各省,若将兵马交还给各地抚臣,自当募兵补齐,如若留兵留饷,则予各抚臣补齐,督理二臣及四巡抚所领之兵,总数便是十二万。”

程国祥又道,“督理乃贼兴之后新设,原无兵马定额,守陵兵马原属凤督,若以十二万之数,窃估应新募六万上下,所需钱粮实非小数,其本名各色、行粮、坐粮、步骑之比,本兵可有预计?”

杨嗣昌转向皇帝道,“臣以为凤泗二陵兵马守陵不动,应多招步兵,其余十一万中步骑仍通以七三为率,督理之外亦可多练步兵,不必拘泥七三,计得骑兵总约三万六千,含草料日给一钱,年该银一百二十九万六千,步兵七万四千,年该银一百三十三万二千,此未分行坐二粮,若有留用边军已领坐粮,照原数只给行粮,南兵未分行坐二粮,名色数亦不必增……”

程国祥突然打断,“本兵稍待,既说到南兵,前闻应天抚臣张国维宿松大捷,却是以江南之兵独破贼众十余营,不下二十万众,向道南兵羸弱,可见正如本兵所言,贼堪战者实不甚多。查得安庆兵马未分行坐二粮,步兵月给五钱,骑马内丁带草料月给九钱,安庆合共不足一万兵马,便按三七计,年费不过七万四千,即便地方自募乡兵所费稍有差池,谅亦不过十万。此一万兵既可破十余营有名悍贼,照此编练十二万兵,亦足可灭贼,年费应只需百万两上下,何需二百六十万之多。”

程国祥说罢看着杨嗣昌,而杨嗣昌一时张口结舌,宿松大捷的申详未到,但应天巡抚衙门和南兵部的塘报都到了,虽然过程很简略,战果却基本都写了。

照杨嗣昌对内地兵马的了解,所谓大败十三营二十万贼,肯定是夸张的,他估计也就是扫地王带了几个小营头,因为大意在江北水乡中了埋伏,张国维侥幸得了个大胜。

安庆守备营能独力剿灭一个巨贼,已经是今年最大胜利,皇帝看到塘报是很开心的,对刚接任的兵部也是好事,大大缓解了今年的压力,但杨嗣昌万没想到程国祥在这里等着他,竟然是拿胜利论证可以减饷。

脑中赶紧组织一下说辞道,“司农有所不知,应天兵马实不止此数,此番战前从江南各地抽调精兵,方有此大捷,且安庆一地向来是守而非剿,不需跋涉远途,是以钱粮所费本少一些。”

程国祥乘胜追击道,“若是只防不剿,那宿松数千贼子是如何死的,数万俘获又从何而来,卢军门滁州大捷,用了两万余精悍之兵斩首数千,这自然是剿,为何应天官兵斩首数千就不算剿了?那扫地王去了无数州县,怎未见守城官把他抓了的。从未闻防贼能斩首数千,总还是要杀将过去才行,可见那应天兵马是着实剿了的,非是只防不剿。”

杨嗣昌略有些难堪,所谓防剿其实是说营伍的定位,而非防就只能防,剿就只能剿,一时跟程国祥说不明白。这奏本是之前就写好的,宿松大捷是刚来的,他因忙于确立剿贼策略,只是让人查了应天兵额,对以前的兵饷确实还没留意到,现在被程国祥这般在御前直接驳斥,脸上顿时有些挂不住。但程国祥逻辑自洽,仓促之间无法反驳,眼下皇帝正为大捷开心,自己总不好说是张国维吹牛的,而且也没证据。

程国祥是为了不加饷,因为一旦加饷,户部要多出许多麻烦来。而崇祯明显是偏向杨嗣昌的意见,此时脸色也不太好,温体仁看了看崇祯,已经知道皇帝的意思。

按说张国维本是他要打击的目标之一,但现在宿松大捷一上,温体仁知道谁也动不了张国维,索性便放过此人,他咳嗽一声对程国祥道,“司农掌户部,钱粮自是精通,应天兵饷亦无错漏,然则六钱九钱已是往年之时,张国维到任应天之后多次上本,皆因前饷过低,每招兵甚至无人应募,是以多方筹集。如今应天兵马已增饷银,此番能大败群贼想来是一因,其二安庆鱼米之乡,米豆每年出江供养江南不知凡几,所费自然少许多,反观四正之中,陕西、河南、湖广、凤阳皆已残破,去岁卢象升有奏湖广河南米豆价已是往年三倍,今年更甚之,追剿之际沿途破败,恐还需车运马托,这耗费便更多了。若仍按旧饷给付,一旦饷尽兵马不行,甚或兵顿变为贼,岂非失了练兵荡寇的本意。”

程国祥见温体仁出头,知道没法对杨嗣昌穷追猛打,他对温体仁客气道,“此前旧饷之外已有新饷,各地考绩以辽饷第一,征收自是先保辽饷,各地旧饷积欠多年,新旧两饷之外若再加征,更是难上加难,地方征收不乏敲骨吸髓,户部亦要顾虑民力不支。下官的意思,官兵剿贼首要还是将士得力,而非凡战不利便称钱粮不足,户部已多方筹措,甚而各省留存都大多提取,非是没有尽力。”

温体仁放下心来,方才他并未说现在应天兵饷是多少,张国维报来的是步兵九钱,内丁一两八钱,边丁二两二钱,仍比杨嗣昌报的少得多,而且只有部分营头能拿到这个数,其他很多还是照旧例。今天要议的必然是增兵增饷,程国祥如果一路穷追猛打,不但兵部的事情办不成,甚至这里所有人都下不来台,包括皇帝在内,因为是他破格提拔的杨嗣昌。温体仁也并非是回护杨嗣昌,只是因皇帝最近十分看重这个兵部尚书,温体仁作为孤臣,自然必须站在皇帝一边,当下对程国祥道,“司农自然是尽心尽力的。”

程国祥客气一句又转过来,杨嗣昌顿感紧张,只听程国祥说道,“去岁有滁州之捷,今岁又宿松,可见总督关内总理关外之策已有成效,似不必再分十二万兵,且分隶督理抚臣各自为战,虽增兵增饷,却未收协同之效。若按本兵所言专兵专用,尚需将现兵现饷料理一番,其中颇多耽搁,即便增兵增饷,何如直接给各军门加兵额即可。”

现在程国祥已放过应天兵饷的问题,温体仁向杨嗣昌看了一眼,示意他回答。

杨嗣昌见绕过了安庆兵饷问题,也送了一口气,赶紧接话道,“在下以为宿松大捷正可印证专兵专用之利。”

程国祥沉稳的道,“何以见得?”

“方才司农言,向以南兵不如北兵,卢象升总理五省之时,所领剿贼兵马皆取自辽镇、湖广、河南,安庆之兵从无调用,查得此战所用安庆守备营,除救援江浦参与滁州之战外,一向专任安庆防剿,归属应天巡抚调用,可谓权责相一隶属分明。若去岁滁州大捷之后,五省总理调遣随用,安庆一地便无兵可守,今岁宿松不免败绩。此前湖广、河南、陕西无不如此,兵马隶属不清,督理抚臣权责不一,未收协剿协防之效,有事反互为掣肘,因此有此专兵专用之议。”

程国祥听罢一抬头,还要与杨嗣昌争论,崇祯今日本是让他来领取任务,不是来论证可行性的,当下不给程国祥继续理论的机会,直接向温体仁道,“温先生一向票拟督理抚臣奏本,本兵所言可是实情?”

“回皇上话,督理皆为贼起之后新设,总督所用精兵抽调自陕西三边,理臣所用除辽镇边军,其余多取自河南、湖广,因督理皆要大剿,非精兵不可,大抵各省可用之兵皆抽调随用,贼百数十营分窜各地,抚臣无兵可用,一遇败绩不免推诿塞责。各领兵将官,一面受命于督理军门,一面受命于地方抚臣,或一命剿一命守,或一命河南一命凤阳,不免前后为难,更有桀骜者两不奉命,纵贼以自高身价,老臣以为本兵之议切中机宜,专兵专用方可除此流弊。”

杨嗣昌对崇祯道,“专兵专用之外尚需足兵足饷,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无论安边荡寇,都是打的银子,前方用兵一日缺不得银,否则兵顿为贼矣,督理抚臣征讨之际,最为钱粮操劳,去岁总督洪承畴遣人赴云南催饷,虽未无奈之举,亦可见办饷之难,臣请仿成化旧例,以户部一侍郎专管剿贼钱粮,此十二万兵马折色出处,本色留用何府何县,在在要明白,务要足兵足饷,以收荡寇实效。”

崇祯点点头,冷冷看向程国祥道,“司农可还有异议?”

皇帝和首辅都表明了态度,明显已经定了调子,程国祥虽然对增兵增饷多有抗拒,但也知道胳膊拗不过大腿,当下放弃了抵抗道,“既如此,便依本兵所言,只是二百六十万两不是小数,各部照原数增减多少,加饷加在何处,均输还是因粮皆需详议。此外往日增饷,工部、太仆寺各有份额,臣请本兵与各部一同计议,又或勋戚士绅捐输若干,以略解民困。”

崇祯面无表情的道,“贼定要大剿,兵定要大用。饷若不出自民间,便该发内帑,帑藏如今空虚,勋戚士绅愚顽不灵,只知抗拒捐输,宁可待贼去了都为他所有,这等人指望不得,还只得是增饷。无论因粮还是均输,主理钱粮乃户部本分,限两日内查明约数奏报。”

程国祥无话可说,但也知道皇帝说的是实情,去年就发旨让北直隶的勋戚、士绅捐输,几乎无人响应,皇帝也没有办法,这筹钱的事最后还是落在他这户部尚书身上。

银子的事情有着落,皇帝又转向杨嗣昌,表情和声调都柔和下来,“此前本兵上本,言及审势用人,办贼之人务要得力,尤以督理二臣最为要紧,朕深以为然。”

杨嗣昌偷眼看了一眼皇帝,见皇帝神色如常,刚才皇帝的话语中,对督理二臣作了特别强调,实际想换的应该是五省总理。

杨嗣昌到京以来,也收到各方的信息,皇帝对王家桢是绝对不满意的,这位五省总理到任之后,到现在没有离开过开封一步,言称是居中运筹。他被替换是必定的,之前宫内外各种消息表明,皇帝属意熊文灿,但此次宿松大捷斩首数千,还抓了火烧凤阳祖陵的扫地王,战果比滁州大捷还多,不知皇帝的心意有没有改变。

口中回复道,“七省十境之中,此前已有之巡抚应堪办贼,其中不乏才德俱佳之人,譬如漕督朱大典、应抚张国维……”

他一边说一边观察皇帝,希望得到一些信息,果然皇帝打断道,“应天兵马一向羸弱,此番宿松可称大捷,足见张国维任事,筹饷选将练兵无不得力,虽申详未至,但运筹用兵料来无差,这个抚臣是用了心的,以此德才巡抚一方应是够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温体仁知道这是皇帝给张国维的评语,也是给温体仁的暗示,此番无论钱谦益案怎么办,不能牵涉张国维。杨嗣昌也得到了需要的信息,皇帝的意思是张国维继续当巡抚,没打算让他接任总理之职。

崇祯扫了三人一眼,“督理抚臣之外,百总千总游参总兵亦要所用得人,安庆守备营的庞雨,自桐城民乱始,已是第四次报捷,想那宿松十三营之中不乏有名巨贼,换作其他参游总兵,或逃窜避贼或闭城不出,待贼走再以零获敷衍塞责,这庞雨却以一营新练之兵独拒群贼,更战而胜之,确属难能可贵。此等精悍之兵,无论防剿皆可大用,此番既然增兵议饷,本兵当不拘于是否四正之内。”

杨嗣昌赶紧道,“皇上属意中兴,自有名将辈出,臣此前思虑不周,回部即作更定。”

崇祯点点头,“朕听说还有人上本弹劾庞雨,说他勾连张国维,虚报战功破格提拔,温先生是否有此事?”

温体仁躬身道,“确有此事,此两本所言之事皆为风闻,张先生票拟着查实回奏。”

温体仁低着头,这两本弹劾游击本是很小的事情,并无人给他打招呼,只是弹劾内容牵涉到了钱谦益和张国维,又成了一件大事,当时是张至发批复的,下应天巡按张暄核查回奏。这种事可大可小,可以顺便把小游击办了,还能给钱谦益加一个操持兵权的罪名,但现在大捷之后庞雨简在帝心,对温体仁就完全没有必要,少一个罪名也足够对付钱谦益。

“但有的人不如此想,看见有人能办事的,不是仰慕效仿,却想着拉下来跟他一般。科道弹劾原属本分,平日有些风闻言事,朕也不去管他,但有的人已是无中生有,这又是不同的。安庆数战之功若是勾连张国维,便暂且不说他,江浦打死摇天动,南兵部点验人头核功,那庞雨可是又勾连了南兵部,滁州报功文书出自卢象升,庞雨可是又勾连他虚报,怎不见别的游击勾连出一个大捷来。”

温体仁恭敬的回道,“老臣理会得,内阁必定妥为议处。”

……

三名大臣离开之后,崇祯暂时没有离开,他靠在椅背上闭眼休息了片刻,王承恩知趣的侯在一边没有打扰。

“王承恩,弹劾庞雨及张国维的弹章里面,有无查实之事?”

“奴婢记得张暄回奏里面,虚报军功一事查无实据,但庞雨确拜入钱谦益门下,拜师名帖见在。”

崇祯睁开眼看着眼前肃穆而冷漠的宫城,“江南地方文人收门生也是常事,但他一个武人拜的什么师。”

“这庞雨是捐贡的国子监生,许是家中图个名声,那钱谦益在南都图谋以边才复起,兴许如此凑在一处……”

崇祯嗯了一声,“回奏中还查有何事?”

王承恩低声道,“安庆道史可法回奏,庞雨大节无亏小节有失。”

“好话不用说了,小节有失都有哪些。”

“查得庞雨在桐城壮班任内强占民房门市三间,守备营任内吃空饷一百三十人,此外桐城尚有婚约,却无故不与女家履约,此女节烈明理,立誓终生不嫁。”

崇祯惊讶的转过头去,“这庞雨官至游击竟还未婚嫁?他是为何不履约。”

“史可法只说两家纠葛,未作详述,奴婢想来那庞雨原本是个皂隶,两年来升任守备营游击,大概看不上那女子。”

崇祯失笑的躺回靠背,片刻后收起笑容摇摇头道,“为将者当重信义,否则何以服众”

说到这类结论的时候,王承恩适时的闭上嘴,以免让崇祯疑心。

以王承恩想来,皇帝现在要用人,最缺的就是能打仗的武官,现在是绝不会把庞雨牵连进钱谦益那一个烂泥坑里面去,但大捷要赏,议功的时候提拔到什么程度,就看皇帝的考虑了。

过了好一会之后,崇祯缓缓道,“想那庞雨不过二十岁,少年人骤居高位不免跳脱,看来心性还需磨炼,把这个意思告诉杨嗣昌,兵部该怎么议功还怎么议功。史可法回奏庞雨所涉之事,查实占了百姓的门市俱应返还,军中空饷俱应实兵,着史可法究拟回奏,那婚约嘛,悍勇之将总该先留个后……既是节烈明理之女,着庞雨依信履约不得延缓。”

喜欢铁血残明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

铁血残明搜猫阅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