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临高启明 > 第二百一十二章 闺阁的秘密(一)

临高启明 第二百一十二章 闺阁的秘密(一)

作者:吹牛者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1-10 08:52:49 来源:书海阁

这82号出品的“澳洲汉服”虽说与明代款式相仿,用得却是现代裁剪技术,穿着更为合体美观,用得又是上好的衣料。加上一套华美的手工簪子。蔡兰打扮起来十分惊艳。

蒋秋婵有些吃惊,蔡兰对解元老的来访,虽不能用“冷冰冰”来形容,但是颇多敷衍。沐浴更衣颇为勉强,梳妆修容草草了事。怎么今天有“为悦己者容”的意思来了?

郝先生到底和她说了什么,让她的心境起了如此大的变化?

“大娘,这衣服可还好看?”

“穿在姑娘身上,再合适不过。”秋婵由衷赞道,果然是“人要衣装,佛要金装”!蔡兰原本也不过是中人之姿,连秋婵都闹不明白为什么澳洲人会对她那么上心。如今这用心一打扮,果然不同!

蔡兰的嘴角微微泛起微笑,秋婵这些日子来还第一次见到她有这样的笑容,不由满腹狐疑,也不敢多问。

解迩仁是坐轿子到三总府来得。他每次到蔡兰这里都是天色落暮,这个时候街道上基本已无行人。

平日他到三总府,总要先去视察一番驻扎在这里的国民军和各个机关的归化民人员。不过到蔡兰这里,便哪里也不到,轿子直接从角门进去,直接在蔡兰的院子下轿。

早先他来这里的时候,蔡兰很是冷淡,更不用说出来迎接了。最近他发觉这个女人对自己热情了一些,似乎感情上也有所依恋。这让解迩仁暗暗得意,果然泡妞还是要看“软磨”的功夫。

今天他一下轿,蔡兰便已经站到了台阶前,俯下身子深深福了一福。

“老爷万福……”

解迩仁摆了摆手,什么话也不说,直接走进了正房。他解开外面的棉布干部服的扣子脱下外套。一个丫鬟赶紧上来接住,用竹衣架撑开挂在衣帽架上。另一个丫鬟给他取来了草拖鞋替他换上。

“洗澡水已经烧热,请老爷更衣入浴。”蔡兰低声道。

解迩仁坐在搪瓷浴盆里,点上一支雪茄,边泡澡欣赏着窗外的小院子:浴室是他自己设计改建过的,搪瓷浴盆下面是加热室,从室外烧火加热空气再加热整个浴室和澡盆,这样即不至于“大煮活人”,又能加热整个浴室的空气――虽说眼下是夏天,不过估计怎么也得在这里干上个一两年的,小冰河期的梧州大概也不会温暖。

浴缸对面镶嵌着从临高运来的玻璃,窗户外面是他自己设计监督修建的一个不到两平方米的“日式庭院”。白沙、片石、水钵、草木点缀的精致。洗澡的时候边抽边欣赏,让精神和**都放松下来,把他从白天繁忙的公务中解脱出来。让他从一个元老,梧州地区主任……还原为一个普普通通的男人。

小书亭app

洗过澡,他换上82号特供的真丝睡衣,来到正房。丫鬟仆役们都已经回避,离开了正房,一盏煤油灯点的雪亮。

一桌子酒菜量不多,却颇为精致。蔡兰给他斟上酒,解迩仁喝上几口,只觉得浑身舒坦。

看来,还是出来外任的好,在临高哪有这么考究的享受!解迩仁原本冲天的怨气也稍稍平复了下去。看着在旁垂首伺候的蔡兰,也觉得比往日温柔娇艳,他心情大好,随口问道:

“前些日子,你去龙母庙进香了?”

“是,奴婢去了。”

“龙母庙那边,情形如何?”

“倒还安静。”蔡兰道。

“噢,”解迩仁来了兴趣,“百姓们怎么样?”

“总还过得去。”蔡兰道,“只是……”

“只是什么?”解迩仁来了兴趣,往日他和蔡兰说话都是一问一答,很少听到蔡兰有自己的表述。

“都说粮食太贵。”蔡兰道,“无缘道长与我说,说外面治安不好,佃户们不肯缴租子,今年粮食怕是指望不上了,市面上的米又贵,快要负担不起了。”

“他们庙里不也有户口米买吗?”

“这个奴婢就不知道了……”

无缘道长的确与她说过这话,目的不外乎是希望蔡兰能给解主任吹吹枕头风,看能不能给庙里争取些好处来――讨好达官贵人家得宠的妾侍这是庙里屡试不爽的手段。

“这算不得什么。再熬几个月,地面上都安静下来了,自然能收到租子了。”解迩仁此刻谈兴大发,“再说过不了多久就有大批粮食到梧州,粮价马上就会下跌了。不必担心!”

解迩仁来访过后的第二天,又到了秋婵歇息的日子。蒋秋婵的娘家就在梧州城内,开着一家名唤“瑞锦堂”的绸缎铺,算不上什么大买卖,但也是传承百年的老字号,家底颇为殷实。

秋婵的父亲已经不在,只有老母在堂,掌管家业的是长兄蒋荣现。

此刻这位蒋家的家主正端坐在字号后面的账房里,愁眉不展。

听家人说妹子回来了,他微微点点头,把手里早就翻了无数遍的账册丢到桌上,暗暗的发愁。

眼瞅着中秋就在眼前,人欠欠人都要一一清算。端午时节正遇上战乱之后,店铺受损,人户逃散。所以各家都没有清理账务。眼瞅再过两个月就是中秋了,这一回,账是非算不可了。账册是账房给他送来得,他翻过无数次,也在算盘上拨拉了无数回。忧心的不是亏损――做生意盈亏都是常事。而是眼下这个有出无进的局面。

“瑞锦堂”在三个月前的梧州战役中也受了劫,店中资金几乎全被官府以各种名目掠去,损失颇为惨重。总算店铺和货物尚得保全,还不至于倾家荡产。

只是如今梧州虽说市面有所恢复,但是绸缎这种东西是天下太平的时候才好做生意,眼下两广的局面,普通人生计尚且困难,有钱人因为屡遭劫难,也不愿意花费钱财。生意之冷清也就可想而知了。

生意不好,花销却不少。按照解元老的指示,没生意也得开着铺子,不许裁伙计,都得养着――虽说不发工钱,可这些人养着亦是一笔开支。蒋家在梧州亲戚众多,梧州一役,倾家荡产的亲戚朋友为数不少,纷纷前来告帮。出于情面,蒋家多少也得帮衬一把。再加上梧州光复之后解元老的一番“新政”,都是善后局摊派到各家商号的。蒋家只有出账,没有入账,蒋荣现的烦恼也就可想而知了。

偏偏这时候,自己的亲妹妹又被乱兵杀死了丈夫,兵乱时节也不敢回婆家去,带着孩子寄居在家里。他作为兄长是义不容辞,奈何家中的妻子却没这般贤惠,眼见这姑子在家里一住三个月,便有了怨言――幸好最近妹子得了个差事,每个月也能赚一两银子回来,耳畔总算是清闲了不少。

眼前的亏空,除去账目上的,他自己心底里还有一本暗账,总得算下来,大概有两千两不到,一千大数是有的。

他的目光回到账本上,搜肠刮肚的看着有哪些是能“应付”的,哪些是必须要付的。

幸好,他最头疼的上家的货款可以缓一缓。绸缎的供货商都在广州府。过往都是派人到梧州来,收完账之后便用银子在梧州采买货物,再运回广州贩卖,可以赚两回钱。眼下道路不靖,上家不大可能冒着财货被劫的可能派人来收账,

如此一来,便可以少去将近一千两的应付。余下的七八百两,有的是非付不可的,有的大可先拖一拖,算来算去,有差不多得有五百两银子才能过关。

钱,他自然还是有的。店里、家里账房里存的还有三百多两银子。母亲和妻妾手里多少有些私房。凑出个五百两来应也不难。不过这么一来,店里家里便没有现钱了――铺子里的货物又卖不动,总不能拿缎子去抵米钱――米店也不肯。

想到米店,又想起了家里食指众多,每月吃饭便是很大的开销。“瑞锦堂”用了六个伙计还有三个学徒。家里有五个男女仆役。光每个月的买米就是一笔莫大的数字――偏偏粮食价格又在飞涨!就算是澳洲人衙门里计口售卖的“户口米”都比战前贵了两三倍。

这兵荒马乱的日子,什么时候才是个头!

蒋容先在心里盘了又盘,算了又算,该付的账款还是少不了一两银子。他不觉心里烦躁――最好这会能发个几百两银子的财!

想到这里,他不觉苦笑:没想到自己居然会有这样荒唐的念头!

他忽然想起了一件事,自家妹子如今是在给澳洲人解元老的“侍妾”当陪妇。这侍妾据说很得“真髡”的宠爱――要是能从这女子身上找到什么门路,能吹吹枕头风给自家些生意便好了……

可是他又沮丧的想到,自家的生意是绸缎,这东西澳洲人眼下根本用不上,也不感兴趣。

要说现在做什么最赚钱,不用说就是粮食生意。梧州城里粮食短缺,非虎口米的价格已经比正常价格翻了一倍,如果此时谁能搞来粮食的话,立刻就是翻倍的利!

喜欢临高启明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

临高启明搜猫阅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