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临高启明 > 第五十七章 约定

临高启明 第五十七章 约定

作者:吹牛者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1-10 08:52:49 来源:书海阁

“不说这个了。”看到杨招娣的表情变得阴郁起来,谭双喜赶紧把头转到一侧去,假装去看平静的河面,平复了一下自己的心情,把杨招娣的形象从心里赶了出去,再多看几眼,也许他就要改变自己的决定了。

“等什么时候北方光复了,或者不需要我再上战场了,我再回家相亲,过个安稳的日子。不过我也不知道我还能做点什么,也许回去晒盐都没人要了吧。”谭双喜说着,突然笑了出来,但仍旧没有转回头。

两个人在沉默中各自注视着窗外平静的河面,黄昏已经开始降临,文澜河泛起了点点金光。不知道是谁先噗呲的笑了出来,然后两人默契的相互露出一个笑脸,今天的相亲无疑是失败的,但这种感觉却是两人从未体验过的美好。

从茶馆出来,虽然相亲已经结束,但是

“双喜哥,”走下河岸远远已经看得到东门市公共马车站了,还是杨招娣打破了沉默,“既然你不想结婚我也不想嫁人,就这样回家肯定还会被安排其他人相亲,要不我们都告诉家里人,我们两个在……”最后几个字,杨招娣有点说不出口,声音已经小的像只蚊子。

这个意思简单的不能再简单,谭双喜当然瞬间就明白了,只是一下子也找不到一个词来形容,该说什么好呢?相好,好上了……在有限的家庭教育里面,他听到的都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而伏波军的教育里面,尽管也有婚姻自由这样的社会改革内容,但这些课在他们听来和念经一样,并没有什么感触

“谈恋爱?……好。”谭双喜终于从脑海里面找到了一个新词,直觉告诉他这个词代表的是两个人之间的感情,一种超越合适过日子层次的描述。

“就是这个意思吧,这样俺娘就不会逼我了。”杨招娣低着头嗯嗯的答应了一下,两手摆弄着自己衣襟,听到了谭双喜肯定的回答,这才抬起头开心的笑了起来,侧对着谭双喜的脸庞上,一个小小的酒窝浮现出来。

“招娣……杨招娣……”马路对面一个穿着格子布外套的女人朝着两人招手。

“梅姐姐……”杨招娣兴奋的也招了招手,然后向谭双喜解释,“这是财税班的梅姐姐,她可是班里的大美人哦”,说着别有深意的向谭双喜眨了眨眼睛。杨招娣显然是很想和这个梅姐姐一起走走,然而谭双喜并没有去认识一下这位梅姐姐的兴趣,于是就此话别。再见的客套话说完,杨招娣还是迟疑的补了一句,“有空的时候你来农场找俺吧,我带你去看农场的试验田,保证你没见过。”说完,笑嘻嘻的跑过马路,和梅姐姐两人热络的挽着手臂,向着东门市方向走了。

落日正在坠入远方的天际线,文澜河如同一条金色的带子,萦绕在这片富饶的土地上。晚霞穿透了树叶,照在谭双喜的脸上,让他感到温暖和平静。世界从未如此美丽,命运从未如此的变化无常,在元老院造就的新世界里,谭双喜和杨招娣不再沿着他们一眼就能望到未来的轨迹生老病死,他们畅想着广袤无垠的世界和无限可能的机遇,而命运也终于向他们露出了微笑。

谭双喜回到家,好好的睡了一觉。这几天他一直在奔波。临高本身并不大,他却跑了一个遍。眼下他迫切的需要好好休息一下,松弛下神经。

一觉醒来已经是日上三竿,看到阳光照在雪白的石灰墙上,他顿时慌了神:这么晚了!

多年来的军旅生涯已经让他养成了早起的习惯,虽说是休假在家,也对大白天睡觉这种事颇有罪恶感。

起身穿上衣服,床下母亲给他预备了一双软木底的藤编凉鞋――这也是最近几年的新鲜玩意,不过农家很少穿。毕竟这软木鞋底不耐磨损,干农活一天就废了。

看来,家里人是把他当成客人来待啊。谭双喜摇着头走到堂屋,桌子上用竹笼罩着早饭,里头是一碗干米粉和拌米粉吃的熟酱。

谭双喜一笑,果然是拿自己当客人待了。他拿了漱口缸和毛巾,走到院子里,从水缸里舀起水来,盥洗起来。虽说刷牙是元老院的“新生活运动”推广的重要内容,但是在农村地区,有这种习惯的人依旧不多,再者牙刷牙粉也是一笔开销。所以受影响的主要是军人、职工和有孩子在读书且较为富裕的家庭。

洗漱完毕,谭双喜端着大碗,用筷子搅动着米粉,把酱搅匀。虽是个大晴天,阳光普照,院子里却是凉风习习,十分的舒适。

他在院中的桌上摆下碗筷,从洗菜的大木盆里挑出一根水灵灵黄瓜,甩干水,一口黄瓜一口米粉的吃了起来。

篱笆上南瓜的花开得正旺,白色的菜粉蝶上下飞舞着。篱笆外头的道路上静悄悄的,大家都去干活了。只有他一个人这么悠闲懒散。他已经很久没有这样了。

他家的房子是前不久刚刚翻建过的,设计图纸用得是“新农村规划”中的样板房。大致是三间正房,左右厢房,前后各有院落的设计。即便于居住,也利于搞庭院经济。爹娘显然没在庭院里花太多心思,除了种了几垄菜地自己吃菜和后院养了几头猪之外,就没什么“项目”了。爹妈和兄弟三个人伺候一百多亩地,也的确够忙得了。

他家距离马袅不远,按照元老院的行政区划属于“马袅镇”,却不是“灶户”,没有“荡田”也没有盐槽。好在他家里还有几亩田地。每年入秋旱季盐场旺季的时候去打零工,春天雨季来临前回家伺候田地。除了苟大户谋夺盐场的那几年之外,日子倒也勉强过得。

澳洲人来了之后,清理了田亩赋税,谭家每年的税赋虽说没少,但是杂七杂八的“规费”却被一扫而空,负担轻了不少。谭双喜去当兵之后,又享受了不少优待。他父亲和兄弟把家业整顿的井井有条,也不再去盐场打零工了,这种苦活现在都是大陆上来的新移民在做。

他家没有把田地承包给天地会,而是陆陆续续的买进了本村其他人家的一些田地――全靠了谭双喜寄回来的军饷和战时津贴,爹娘把这些汇款一点一滴的收集起来,伺机收买别家的田地。

不管在哪个时空,农村人手里最缺的就是现金,变卖土地的时候往往卖不出高价,谭家二老靠着谭双喜汇回来的钱,手头宽裕;加上这几年因为去城里“做工”的人越来越多,许多人都把手里的土地廉价发卖,搬进城镇去住。谭家的就这么陆陆续续的累积了一百多亩地。

谭家老夫妻刚过五十,还算是壮年,还能出力,谭双喜的兄弟谭双庆也是十七八的小伙。为了种地又贷款买了两头西门塔尔牛。按照农村的标准,算是“家业兴旺”。新盖的房子,储下的木料,都预示着家里打算着办喜事。自然,这喜事的主角就是他了。

要说谭双喜不想娶媳妇,那是胡说八道。谭双喜是个正常的男人,二十四五岁的精壮汉子,又在全是男人的军队里,哪有不想女人的。正所谓当兵三年,老母猪都是双眼皮的。谭双喜可不止当了三年兵。

“黄票”固然可以获得的一时发泄,但是年岁渐长,总觉得身边缺少了些什么。在部队里,生活紧张有序,这种空虚感很容易被填满。回来这几天,午夜梦回的时候,寂寞空虚却像是一双有力的大手,不断的揉搓着他的内心。

“也许,是该成个家了。”

谭双喜陷入了某种矛盾之中,一方面他不愿意在上战场的时候后方多一份牵挂,也不想万一自己阵亡或者伤残拖累人家的好女子;可另一方面,身边有个知冷知热的女人,休假回家的时候有人候着……

想到这里,杨招娣的一颦一笑似乎又在他眼前浮动起来。他忽然意识到昨天自己的胡乱承诺意味着什么,不觉暗暗懊悔。这小妮子,鬼精鬼精的!

虽说明白这个约定对自己没有半点好处,但是杨招娣的笑靥如花却又让他反感不起来。

算了,事已至此,也没有后悔药可吃了。谭双喜放下碗筷,吞下最后一口黄瓜。想着要给家里做些事。

院子里扫得干干净净,菜地也浇过水了。连他带回来的衣服被装,娘也洗得干干净净,晾晒了出来。后院的猪和鸡也都喂过了。谭双喜走了一圈,没发现有什么可干的活计。

父母的勤勉,谭双喜是从小就看在眼睛里的,但是这种勤勉过去并没有给家里带来多大的好处,无非是勉强维持着一家人的生计罢了。与现在相比,真是“换了日月天地阔”。

既然家里无事可做,不如到村里头转转。看看老人们还在不在,儿时的伙伴又怎么样了。

喜欢临高启明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

临高启明搜猫阅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