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临高启明 > 第二十二节 新的计划

临高启明 第二十二节 新的计划

作者:吹牛者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1-10 08:52:49 来源:书海阁

第二十二节 新的计划

在三亚安游乐码头上等待看着大鲸号缓缓的靠岸等着安装设备的元老和劳工们当然不知道装在大鲸号甲板上包裹着芦席和油布的货物有着如此复杂的来历。元老们对工业口创造奇迹已经是习以为常,至于归化民对这种事情完全是理所当然――还有元老干不出来的事情么?

除了准备进行设备安装的元老之外,大鲸号还顺道将返回临高述职兼过年的王洛宾等人带了回。结束了新年假期的元老们一个个红光满面,原本驻三亚的元老把买得的女仆也带到了三亚,连一贯愁眉苦脸的卓天敏也带回来一个女仆--长得还不错。他一直担心不下的儿子已经有了彻底的解决办法。芳草地办了一个专门收纳元老子弟的班,把不多的几个“小元老”都收了进去。同样采用寄宿制,一方面免得缠爹妈们的手脚,另一方面也进行集体主义的教育,确保二代目不会变成废物。

李海平也回来了。不过他不在大鲸号上,而是在6艘单桅三角帆巡逻艇上――这是海军调拨给他加强三亚分遣队的。六艘渔业特务艇的舰队的确让人有点放心不下。

“王工,听说这次的年会办得很成功。”何方回在码头上皮笑肉不笑的说道。

“是啊,方非办事能力很强!郑尚洁也很会来事!”王洛宾眉飞色舞,似乎还在回味当晚的盛况,“先不谈这个。女仆,不,设备现在是全部到位了,我们要力争尽快把第一船铁矿石运出去!”

“女仆到位我看到了。”席亚洲大笑起来,“晚上就力争先开一炮。”

众人都笑了起来,何方回说:“说到女人,已经有点不知肉味了。找时间得开开荤了。”

“还找找时间,今晚就地正法!”席亚洲拿手往下一劈。

穿着普通的劳工作训服,戴着宽边草帽,带着藤制手提箱,身上还挎着帆布包的女仆们困惑的看着这群说着奇怪话语的元老。她们经过了几天海上颠簸,一个个都萎靡不振。

在女仆们身边,还堆着许多大大小小的包装箱和捆包,上面有黑色的墨体大字写着“三亚特供?办公厅”。

“这些都是办公厅给大家准备的生活用品。”

“办公厅真是我们的贴心人……”

何方回咳嗽了一声:“铁矿石没问题,都堆在料场上。安装好装卸设备马上可以外运。用大鲸运吗?”

“大鲸先运一船走。”王洛宾说,“不过卸货得好几天,安装设备至少也得一周……”他算来算去,把大鲸的货舱装满最快得到二月上旬了。

运来的矿山设备有二套:一套是斗式提升机,另外一套是选矿设备――田独铁矿是中国少有的富矿,但是其中也夹杂着品质不高的贫矿石、共生矿石和开采中带出来的无价值的脉石。选矿之后再进行运输能大大节约海运的吨位占用。

一行人搭乘小发艇,横渡大东海到了榆林堡。王洛宾关照先把女仆们暂时安置在榆林堡外的劳工营地里,和女卫生员们和办事员住在一起。

当天在榆林堡召开的“铁矿石外运工作会议”上,气氛十分之热烈:大家就矿石外运、设备安装和女仆安置问题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讨论,会上统一了思想,明确了目标,一致同意将这三件任务作为1631年第一季度三亚大区的头等大事来抓。

设备安装,当然由机械总厂派来工程师萧贵负责;季润之负责基建方面的协助;矿石外运还是归卓天敏――他目前暂时代理田独矿务局局长的职务;至于女仆安置,就由季润之全权负责了。

“企划院还有关于移民拓殖和产业升级的方案。”王洛宾清了清嗓子,“这两个方案都是长期性的,不是急务,不过从现在开始就要逐步开始运作起来,做好基础准备工作。”

企划院决定在巨人行动的第二阶段,即1631年第三季度开始,分批次从大陆移入一万五千人口。其中小部分来自海南岛本地的其他州县,大部分来自大陆流民,用来充实三亚大区。为当地的工农业发展准备人口基础。

大量的人口涌入,势必要准备大量的基础设施:住房、给排水和道路。还要牵扯到如何给骤然增加的人口提供足够的粮食、燃料和卫生服务。

“……这里一部分要依赖临高的供应,一部分要立足本地自产。特别是建筑材料生产和建筑工人培养……”王洛宾说。

卓天敏表示担忧:“砖瓦好说,只要能供足煤炭,就算临高供不上链条和滑车,也可以建造轮窑来凑合,水泥、木材这些就得专业设备了。”

水泥供应要有水泥窑,木材得有专门的木材处理厂和干燥窑,这些基本建设都需要临高制造专业设备,派遣技术人员,光靠三亚自己的小修配厂和几个元老是弄不起来的。

王洛宾说:“这些项目都列入企划院的方案里了。而且准备在1631年的年内就完工――为1632的三亚产业升级做准备。”何方回问:“什么产业升级?”

“化工。”王洛宾简短的回答道,“确切的说,是盐化工。”

三亚附近的莺歌海是亚洲最好的晒盐场。在旧时空是海南最大的盐场,也是中国南方最大的海盐场,这里的海水浓度达到波美度3.5,是世界上仅次于红海的最咸海区之一,制盐条件十分优越,在旧时空这里的盐场年产盐可达27万吨――而且还有扩容增产的余地。

大量的海盐是化工业的基本原料。在三亚开发建设盐化企业十分便利,而且三亚的地理为止使得未来在这里开发石化也有优越的条件――从东南亚运来的优质原油可以在这里就近加工。

“太强了!”几个人都有点目瞪口呆了,原本大家觉得自己开发了田独铁矿,在原始丛林,荒芜的海滩上从无到有的建设起现在的局面就很了不起了,没想到后面还有更大的事业要做。

“我们的事业真是一眼看不到头!”季润之惊呼道,兴奋之情溢于言表。他本身就是个喜欢“大型”、“巨型”的建筑党人,对大项目有着天生的迷恋。

何方回却有些担忧:“化工我是不懂,不过化工厂里这么多的管道、阀门还有大大小小的罐子,机械总厂能搞定么?”

“这就要看你们的铁矿石能多快得运出来了。”萧贵说,“说白了工业就是要有足够的钢铁。有了钢铁什么都能造。”

“好吧。我们一定竭尽全力。”

女仆既然到位了,元老自然也不便继续睡在集体宿舍里的架子床上了。就算眼下没有豪华别墅,起码也得给元老的单人宿舍创造一点“家”的感觉。

季润之早就想搬离兵营式的榆林堡里的宿舍,搞个海滨别墅住住――不仅是享受,也能借此练习下自己的营建手艺。现在送来了女人就名正言顺了。他随后就在三亚地区军事委员会的工作会议上提出了为元老建造海滨别墅的动议――全体通过。

季润之手头的建筑资料都是现成的,又有何方回这个三亚本地人的指点。很快就在大东海旁靠近榆林堡的选定了一处小海湾。此地风景优美,地形又便于警戒,季润之立马就敲定在这里修“别墅”。

他在浅滩上花了三四天时间建造了七栋“海滨小木屋”。小木屋之间用木结构的廊桥连接。这种小木屋在旧时空的海滨度假胜地很常见,高架悬空架构,木结构,稻草顶。临高版“海滨小木屋”甚至没有用木墙壁,而是木条钉出墙壁框架,再用芦席封装,也能遮风避雨挡视线。建好了有模有样颇有“原生态和谐相处”的意思。

“小木屋”前有廊檐。季润之又搞了几盆热带植物放着作为点缀,廊檐上放上几把藤椅:海水从脚下流过,看着海边的风景搂着女仆喝小酒……众元老参观之后赞不绝口,几个临时来出差得不免羡慕嫉妒恨――要知道临高可没有这样美丽的海滨景色。

“就是不耐台风。”季润之说,“台风季来临前得把东西先搬走。至于电力……”

王洛宾拦住了他的话头:“不供电了,免得有人说劳民伤财。”

何方回也连连点头:“有这么好的风景还要电做什么!有个马灯照明就好。顺便还能钓钓鱼。”

当晚元老们就纷纷搬入小木屋去了。除了席亚洲和李海平之外。这两位驻军首脑照规定都得住兵营里,只能在假日的时候来小木屋消遣了。

女仆们都安排了工作――元老们不大放心让自己的女人一个人独守空房――席亚洲利用驻军司令员的权力,给自己和李海平给女仆办了军籍,算是入伍当了勤务兵,名正言顺的安排自己的营房里伺候。其他人的女仆也纷纷当上了领导秘书和办事员。河马却没有从办公厅手里买女仆――他已经把郭芙搞到了手。

喜欢临高启明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

临高启明搜猫阅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