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诡三国 > 第1702章 大风招财

诡三国 第1702章 大风招财

作者:马月猴年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1-11 21:46:55 来源:23小说

(cc)?

蔡谷等人么,就像是斐潜的那两个本家兄弟一样,才疏却又志大,看着别人管事情,也不理会自己能不能做得好,便是眼热,惹出来了事情便免不了牵连旁人,让旁人来搽屁股。但是完全丢在旁边,根本不理会,也是不行。

斐潜现在得职级已经是相当高了,如果说从现在开始,斐潜能够延续不倒,斐氏也就算是在关洛之间响当当得一个新贵门阀了,当然,具体能不能沉淀成为老门阀,就不是一代人得事情了。

所以蔡谷、斐和、斐虞等无能之辈,也就成为了斐潜现在的鸡肋问题。

现在看起来,蔡谷、斐和、斐虞等人并没有什么多大的野心,平日里面也就是追求一些吃吃喝喝什么的,而按照斐潜现在的身家,就算是养一帮子这样的人天天吃喝,也花不完,所以之前也没有多少在意,然而现在蔡谷明显被旁人所利用了,而其身又无自知之明,这就比较麻烦了。

那个时代的人,都不缺乏野心者。

斐和、斐虞年岁也大了,终究不可能永远扔在学宫之中不闻不问,硬要提拔么,也不过就是斐潜一句话的事情,可问题是斐和、斐虞两人不管是学识还是智慧,都是个问题,真要是担任了什么官职,恐怕就是在民事上祸殃百姓,在军事上损兵折将……

扔到地方上去下基层锻炼一下,增长见识和经验,从某个角度上来说也是不错的,但是像是蔡谷、斐和、斐虞这样的人,享受习惯了,当然不会愿意,也没有那个自觉,否则早就可以安排安排了。

这是一个问题,另外一个问题就是若是娶了蔡琰,蔡邕的墓,也需要重新修缮一下。还有跟弘农杨氏之间的关系,也会变得有些微妙。作为弘农杨氏来说,肯定也会担心斐潜什么时候找个由头来个秋收算账,虽然现在也不见得有多么的忠诚,但是斐潜并不想要立刻就将矛盾激化,温水煮青蛙才是更佳的模式。

理论上,人是可以学习和进步的。所以蔡谷、斐和、斐虞等关系户,也是有可能变好的,但是这样的不确定并不值得斐潜期待。

汉代以孝治国,只要相关孝道,即便有罪也可轻减,甚至冒着触犯国法的风险去尽孝,反倒可能会被传为美谈。在这样的大环境之下,斐潜的声名么,向来也是较好,所以不可能完全不管这些人,只是要如何安置,就成为了问题。

不如……

斐潜正琢磨着的时候,忽然有兵卒前来禀报,说是河西之南,聚集了大量的羌人,似乎意图攻伐河西和陇西!

“嗯?这个杨义山……” 斐潜皱了皱眉头,然后将兵卒呈递上来的情报拆开,方有些恍然,“原来如此……”

……(づ ̄3 ̄)づ……

黄昏,一抹残阳慢慢地没入地平线下,留下几片红彤彤的云彩,依旧流连在苍茫的暮霭之中。

这里是河西之南的高原地带,也就是后世西藏的区域之内。大帐之外的空地上,杨阜负手而立,默默地望着昏暗的天空,心中思绪万千。

如果有额外的选择权力,杨阜也不愿意将局面推向了战争。战争是政治的延续,因为在谈判桌上拿不到相关的利益,而且矛盾无法调和之下,就必然走向战争。

在西藏的这些人,这些混合起来的鲜卑、羌人,还有古孟族人,因为隔绝在西藏这一块区域时间长了,也因为东汉长时间根本没有力量去涉足这一块地区,所以这些人就以为这一块区域是他们的领土,连带着包括河西走廊也是。

在这些人的眼中,汉人反倒是侵略者。所以他们掠夺了白石羌的货物,烧毁了临时的汉人营寨,将抓捕到的人捆绑在木柱子上活活晒死……

关键是杨阜察觉到了在这些事情其中不怎么好的迹象,这样激烈的冲突和矛盾,似乎有人在背后推动!或者说,有人故意要挑起事情来,不愿意事态平息!

“参军……”许定站到了杨阜身侧,也和杨阜一样看着天边的残阳,说道,“还是要打一场……这些人怎么就这么说不通呢……”

杨阜摇了摇头,说道:“不是说不通,而是这些人装糊涂……许都尉,你知不知道羌语之中,‘鹘提悉勃野’,这几个词是什么意思?”

许定说道:“还请参军指教。”

“呵呵……”杨阜笑了两声,用手朝着南面的方向指了指,说道,“这就是他们自己给自己的封号……‘鹘提悉勃野’,就是是天上的太阳之王,或是光明之王的意思……许都尉,你觉得给自己取了这样的一个名号的人,会心甘情愿的进行和谈么?”

许定默默的摇了摇头。

“可是……”许定欲言又止。

杨阜看了一眼许定,说道:“许都尉有什么想法,不妨直说……”

许定拱拱手说道:“某不过是想起了西羌旧事……”

杨阜叹息一声,点了点头,说道:“这也正是某忧虑的事情……若是不打,迟早便是大患,而若是不可一战而定,恐怕当年……”

陇西和西凉贫瘠,西域长久以来都没有汉王朝的统属,并非是因为在汉代的时候西域就已经荒漠化了,而是因为常年的战争状态,导致这一块区域不管是畜牧还是农耕,都无法满足几万军队和十几万百姓的最基本需要。

想要控制这一片的区域,常备兵卒至少要有两万左右,而要养活这两万的兵卒,就必须至少要有二十万以上的常驻人口基数。

当年西凉羌族反叛,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并不是羌人反复无常,而是朝堂派来的官吏根本不管西凉的死活,倒行逆施,横征暴敛,造成了西凉民生凋敝,财物匮乏,哀鸿遍野。当然,对于这些官吏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