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诡三国 > 第1987章工业新进,玉钢新生

诡三国 第1987章工业新进,玉钢新生

作者:马月猴年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1-11 21:46:55 来源:23小说

那一顿饭,诸葛亮吃得很用心。但是吃完了会不会有一些心得体会,斐潜却不得而知了。至于诸葛亮将来,会不会因此得出一个怎样的感悟,会不会明白所谓朴素的民生才是这个世界的基础,这不是斐潜所能控制的,因为诸葛亮和郭嘉一样,都是非常聪明的人,而聪明人认知这个世界都有他们自己的模式和方法,只有他们自己想通了才最为有效。也最为长久……就像是历史上诸葛亮,就算是伪善也好,独裁也罢,但是至少,他做到了他说的那些话语,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没有像是司马懿那样谋划皇位,不是他能力不足,而是他不屑于去做,甚至忙到了连他自己的儿子都没有充足的时间去教导。当距离最大的诱惑只有一步的时候,能够控制自己的行为,不跨过那一步的人,都是值得敬佩的,因为有太多太多的人直接在诱惑前倒下跪舔了。当然,经历不一样,结果也有些不同,就像是钢铁,锻打的模式不一样,产出的品质也不同。诸葛亮或许直至现在依旧不明白斐潜为什么要留着荆州这个问题,但是斐潜期盼着有一天诸葛亮能够想明白。这也是斐潜带着诸葛亮去吃一餐农家饭的原因。有时候,想问题的角度不一样,结果就会完全不同。诸葛亮到现在,还不是一个合格的政治家,甚至连历史上的他原本的标准都没有达到,简单来说,真的只是一个青春版,看起来外观差不多,平常时候性能似乎也差不多,但是如果高负荷运作的时候,就未必能够流畅了。诸葛亮虽然已经足够贴近基层了,甚至在南阳也亲自耕田,但是斐潜相信,那只是体验,生**验,就像是什么大明星大演员,然后装个样子拔个菜,但是要真的一年到尾种地耕田么,呵呵,抱歉。所以,说到底,诸葛亮的角度,比陈群要好很多,但是依旧站得不够低……士族对于整个大汉,是有促进作用的,这一点毫无疑问,但是同样的,士族的弊端也在慢慢的显现出来,到了当下,展露无疑。打个比方来说,士族对于大汉,就像是大脑,一开始是作为智慧基础存在,引导着大汉披荆斩棘前进的,但是现在大脑要侵占手脚的空间,然后试图将手脚全数吞噬到自己肚子里……只有一个大脑,是无法抵御外敌的,就像是孔孟之道,文化昌盛的宋代。没有,或是缺乏大脑,只有手脚强悍也不行,就像是元代,无法长久。因此,必须有一个度,大脑要有,手脚也要有,并且还要有铁和血。陈群,鲁肃,诸葛亮,都有自己的立场和感知,所以他们都看到了一部分,但是也忽略了另外的东西,而站在斐潜的角度,推动这个世界向前的,不是他们三人看到的表象,而是在表象之下的那些内在联系……农桑解决生存问题,工匠技术则是带动了生产力,而生产力的发展,会降低了成本,提升了利润,商贸将这些产品滚动起来,产生更多的附加价值,然后士族子弟记录总结,提供思路和方向,并且引领着持续向上攀升向外发展,这才是斐潜当下强大的根本,也是希望未来大汉能够持续下去的模式。每一个环节都很重要,每一部分都不容有失。就像是春耕农桑很重要,但是工业也同样重要一样。斐潜现在就在长安的工房之中,这里是长安渭水下游,不管是利用水力还是排污,都比较方便。没办法,这个年代,讲究不了太多。在工房的周边,还有一个大校场,常年驻扎兵卒,一方面练兵,另外一方面就是专门负责这里的安全巡逻防御。这里,不是斐潜自夸,是全大汉,技术最为完备,最为先进的冶金工房。原本在平阳的工房有一半的工匠转移到了这里,或者说,长安工房基地的建设完毕,使得斐潜麾下的高级冶金工业,扩大了一倍。在平阳的工房,现在主要研制一些比较机密一些的东西,然后是由黄氏家族里面的大匠黄斗来负责,而相对来说比较大众一些,需要大量产出的,就转移到了长安这里,一方面相对来说交通比较方便,一方面也有比在平阳更充足的水力资源,可以更大规模的提供一些物品的产量,特别是钢铁。当然工房的搭建不是一两天能做到的,高炉和水力设备的配合也是需要磨合的,因此直至现在,这里的工房才算是进入了完全体,向着更高的技术方向前进。从某个角度来说,华夏汉代的技术发展,要得益于春秋战国的遗产,也要得益于那个野心勃勃的汉武帝,或者说,得益于战争。秦王朝为了获取战争上的优势,所以将青铜器的制造推上了巅峰。而汉代,为了和匈奴对抗,整个铁器工艺,也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冶金是整个科学技术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种技术,不是仅凭文人凭空畅想,也不是完全依靠工匠的苦干,而是在不断的试验和失败之中,由双方紧密的合作,不断总结,才有可能盛开出绚丽的花朵。斐潜到了汉代的时候,就觉得汉代冶金工艺很奇葩……华夏在青铜时代的起步,其实是比较后进的,在距今4000年左右的新石器时代晚期遗址之中才出现若干小件铜器,冶金技术起步就比地中海那边要晚了不少。到了商代,才第一次出现铁器,铜钺铁刃,而且这个铁还是铁镍合金,也就是比较典型的陨铁质地,很有可能就是天降之物冶炼而成的。到了西周,在冶金方面基本情况依旧发展不多,依然是不会冶铁的。在春秋的某个时期,华夏人终于是找到了冶铁的方法。这个冶铁起步,应该说是比较晚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