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诡三国 > 第2136章策略有变

诡三国 第2136章策略有变

作者:马月猴年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1-11 21:46:55 来源:23小说

在周瑜面对着选择的时候,曹操同样也面临着各种问题,但是明显的是曹操在做出选择的时候,更为杀伐决断,尤其是在对付汉代拳师方面。

在汉代,或者说在华夏大多数的封建时代,男拳师的数量大大超过了女拳师,因此后世一度女拳师骤然高涨,也可以大略的看成是弹簧回弹。

打拳么,原本是从实战出发,也就是说为了防身健体,但是随着有吃瓜群众在一旁叫好,拳师打拳的目的就慢慢的发生了转变,为了博取更多的喝彩,为了打拳而打拳,毕竟名气大了,好处自然来,这一点,汉代的拳师们也是非常清楚的。

尤其是从清议变成了清谈的拳师们……

本来曹操攻伐荆州,也算是给了这些在豫州打拳的拳师们一些好处,毕竟市面上物品更多了,吃喝玩乐的项目也丰富了一些,甚至可以说如今这些许县之内的拳师可以从从容容的在大众面前打拳,就是得益于曹操在前线的征讨,否则在历史上,曹氏集团当中就连夏侯氏的子女都不得不出城樵采,然后被张飞掠夺了一个小萝莉,就更不用说其他一般的普通民众了。

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这也是骠骑将军斐潜的蝴蝶翅膀,毕竟当下大汉所保存下来的人口和经济,比起历史上来说要多得多,所以相比较而言,物资什么的也会比历史上的大汉要更宽裕一些。

可问题是拳师才不管这个,这些人只想要自己将拳打得漂亮就成了,从为了博取喝彩声的那一天开始,拳师的拳法实际上就已经渐渐走形了,只不过这些人或许知道了装作不知道,或许是已经打得停不下来了……

在当下的大汉之中,特别是在冀州豫州一带,大汉士族子弟确实是从原本的清议,基本上转变成了清谈。

虽然说清议和清谈,只是差了一个字,但是这其中代表的意思,以及在华夏文化史、封建政治格局上,都有截然不同的意义。

前者作为知识阶层的一种共识,使大汉的士林子弟第一次以完整的群体形像登上了历史的大舞台,且在清议过程之中里表现出来的那种浓厚的理想主义色彩及刚正直言之风,一直是后代士子人生价值观上的参照及风骨上的楷模,影响可谓深远。

而后者么……

大汉原本蔚为壮观的清议,到魏晋却变成了空壳一具的清谈,这中间的转换,表面上看来似乎让人迷惑,其实是社会政治形势所迫。

大汉帝国经过了数百年的兴衰,到汉顺帝手里,由于群小干政,外戚擅权,已是日薄西山。堂堂大汉天子,竟然被几个面目猥琐的太监说杀就杀,要废就废,朝纲大坏。这时,虽然百官缄口,可一帮身处朝堂之外的太学生却站了出来表示了愤慨。

这些本来埋首经史的文弱书生因共识而凝聚到了一起,纷纷上书争议时弊,抨击朝政,史称清议,当然,按大汉官方的说法则是诽谤朝政。

话说有人谤讪朝政,朝廷自然要抓一批杀一批,这就是后来的两次党锢,清议是起因,党锢则是结果。

和封建朝廷唱反调的,也不是只有大汉有,春秋战国有,前秦也有,本来也不必大惊小怪,但清议的不同之处,一是它的规模很大,参与清议的书生前后共有数万名之多;二是从清议显露出的刚正之风,那些士子或是入狱,或是被杀,尽管如此,却还是前赴后继,毫不退缩,这才让统治者害怕了。

注意哦,这些士族子弟,在清议刚开始之时,并不求名,甚至是明知有杀身之祸,依旧坦荡前行。譬如李固、杜乔死后,朝廷明令不许收尸,有人便携带了斧头等自杀工具,冒着杀生之祸前去替腐尸驱赶苍蝇,哭嚎流连。如此铮铮铁骨,自然受人敬仰,后世鲁迅也由衷地感叹道:中国一向就少有失败的英雄,少有韧性的反抗,少有敢单身鏖战的武人,少有敢抚哭叛徒的吊客;见胜兆则纷纷聚集,见败兆则纷纷逃亡。

嗯,上面的那句话确实是鲁迅说的。

的确,为了心中不灭的理念,敢于将身家性命全然抛却脑后,奋勇前行百折不挠的刚直之人,无论何时都是值得敬仰,并且也会受到后人的仰慕和赞叹……

可问题是华夏聪明人太多了,当有人看见了这些人被敬仰,被推崇的时候,有些人心眼就活泛了起来,开始模仿着打拳,展现其抗争,表面上或许也是光明正大的在抨击时弊,但是实际上么,就是贪图打拳所能获得的名声,以及落在拳场之中的三瓜两枣。

就像是曹操当下虽说是大体上完成了战略的目标,也和骠骑将军斐潜盟约和谈了,但是拳师们不太满意,他们觉得可以再打一打,甚至开始在公开和半公开的指责曹操是大汉的叛徒,是西京的走狗,是出卖了山东利益的小人……

听闻大将军从宛城撤军,不知真假?

多是确有此事罢!

如此怎生得行?南阳乃是帝乡,岂可轻易拱手让人?!

其中必有蹊跷!

大将军身为朝堂重臣,受天子器重,倚为干城,岂可行此不德之事?岂不是如同资敌一般?!

这又算得是什么?须知大将军坐拥十万大军,出征不禀明其地,回旋也不交卸兵权,置天子于何地哉!

需知自称汉臣者,未必汉臣也……当年袁本初也不是自称汉臣么?

昔日袁本初,今日哼哼哼……

明明可以功于一役,偏偏驻足不打了!

此间甚为可疑啊!

子曰,夷狄之有君,不若华夏之无也!

然也!正所谓,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可悲啊,可叹啊,张兄有廓清天下之志,王兄也有扫荡宇内之才,奈何不得用!

过奖,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