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诡三国 > 第2495章大汉风

诡三国 第2495章大汉风

作者:马月猴年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1-11 21:46:55 来源:23小说

(cc)这种礼仪规范就很有兴趣。

斐潜一边听,一边让王昶和诸葛瑾在一旁记录。

整个执政的风气,是从上至下的。

这一点毋庸置疑。因为下面的风都是散乱的,若是要以下面的为准,那么上面的自然就是昏头昏脑,毫无头绪。

所以只有在政治层面上的风气统一了,才会对于整个大汉社会层面造成影响。

就像是西汉初期,因为上层政治层面的原因,导致很多时候为了解决问题,就是急躁的推出各种法律法规,而这些法律法规又因为相互之间没有很好的系统化,最终导致相互违背,甚至冲突。

西汉当中就有记载说当时的律令凡三百五十九章文书盈于几阁,典者不能遍睹,说明大汉当时即便是专门的法律工作者,也无法适应这种混乱且无序的律法,更谈不上利用律法来有效的解决纠纷,调理社会冲突了。

以至变成了,人轻犯法,吏易杀人!

动不动就出台一个什么新法规,根本不讲究什么相互关联,也不管什么后续影响,顾头不顾腚的法律法规,使得在汉武帝之时酷吏横行。这些酷吏或许有个别人是忠心为国,但是绝大多数都是借着鸡毛当令箭,以各种拗口混乱的法律法规谋取个人私欲,刚暴强人,害人不浅。

在这样的情况之下,吃过了苦头的大汉上层建筑开始转变了风向,开始求谨求厚。

东汉光武帝中兴之时,光武帝自己就非常严谨,持重避轻,不浮夸不奢靡,身衣大练,色无重彩,耳不听郑卫之音,手不持珠玉之玩,有这样一个皇帝在前,大臣们自然也必须保持一致。

嗯,至少在开会的时候保持一致。

另外一个方面,因为刘秀约束自己,所以他也对大臣,尤其是功臣较为宽厚。他常告诫功臣宜如临深渊,如履薄冰,战战慄慄,日慎一日。

这无疑是比较成功的,在光武帝时期的功臣,多数能够善终。不像西汉开国将帅彼此间常常怒目相向,甚至刀兵相见,争功争赏,人脑子打出狗脑花出来

而当下斐潜召开这样的一个会议,就很自然的被众人认为是类似于光武帝这样的举措,是为了提前安排和告诫群臣,要约束自身,要兢兢业业。

这无疑是一件非常振奋人心的事情。

一方面说明了斐潜并非想要完全摒弃经文,驱逐儒家,另外一方面也说明斐潜是一个成熟的政治领导者,能够未雨绸缪,胜过亡羊补牢。

毕竟这个世界上,还有许多领导者是亡羊还不补牢的

如今天下轻悍好斗,大河上下,大江南北,人皆轻心,动则攻剽椎埋,亦有劫人作奸者不知凡几

当荡涤烦苛之法,每事务于宽厚是也

正是,若以敢悍精敏,巧附文理,风行霜烈,擎誉喧赫之辈为上,恐事不安民不宁,社稷难以稳固,天下亦不得安生啊!

骠骑大将军如今以进贤良,摒绝贪腐,退弃酷苛,正是仁厚之政,天下之福也!

虽说如此,然律不可尽免。所谓掘冢铸币,任侠并兼,借交报仇,篡逐幽隐,不避法禁,走死地如鹫者,当严惩不怠!

讨论相当的激烈。

东汉人崇尚道德,社会上盛行谦让之风。

嗯,至少是表面上的。

在东汉初期,在生活中上上下下身体力行,谦让之态蔚然成风。并且这种谦让的范围是十分广泛,凡对他人的忍让、恭顺和对名利的推让都可以被称为谦让。

此类事迹在后汉书中十分常见,但是随之而来的,便是沽名钓誉。就像是后世有人排队,相互谦让,然后发现有人不排队,结果还占据了好位置,这尼玛还让个屁?

因此对于插队者的惩罚的力度和速度,也就决定了是否能够保持秩序的稳定。

一方面要认识到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另外一方面也要建立一套对于利的标准,否则定然会有人不避刀锯之诛,疯狂的追逐利益。

这就是斐潜给这些学者大小儒者规划出来的一个框架。

大汉,风气。

在后世里面,斐潜见过太多的沽名钓誉的行径,但是并非所有的具备沽名钓誉性质的行为都是坏的,比如某些名人给灾区捐款捐物,只要真的是在捐,而不是借着捐的名义搞事情,亦或是出口转内销谋取利益,那么这样的沽名钓誉也并非完全不可。

儒家,原本就承载着教育的责任,这是儒家的创始者孔子一开始就担负在肩上的丰碑,所以沽名也罢钓誉也好,重点是要做了什么事,而不是唱得什么歌。只要搞清楚这一点,就不会在后世动不动要列队看拉丁舞,尬笑听谢谢你了。

斐潜看着众人议论纷纷,和庞统荀攸交换了一下目光。

庞统微笑着,点了点头,回应了一下斐潜的目光,而荀攸则是若有所思。

荀攸跟随着斐潜也有一段时间了,可是他依旧有时候会觉得斐潜一次又一次的超出自己的想象范围。

在荀攸感觉之中,斐潜就像是一个高居在天下棋盘之上的棋手,轻易的搬动着棋盘上的棋子,而身处于棋盘上的棋子,却看不清迷雾之外的天地,只能是看见自己前进的方向

作为棋盘的基石,是哑巴,是聋子,是瞎子。

这是所有人都知道的事情,能发出声音的,是棋子。

可是棋子也不能脱离自身的位置,当其脱离的时候,就是死亡的降临。

而在棋子之上,那些指挥着棋子的手,是否愿意听,愿意看,亦或是思索未来,那就是可能决定了棋盘胜负的关键。

荀攸微微抬头看了看斐潜,又看了看堂中正在激烈的讨论的众人。

这些人都是棋子,包括荀攸自己。

是的,这些棋子都在发声,似乎都在为了自己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