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诡三国 > 第2672章名利情仇皆为由

诡三国 第2672章名利情仇皆为由

作者:马月猴年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1-11 21:46:55 来源:23小说

最快更新最新章节!

川蜀之中。

修建道路发生的各种诡异事件快马上报到了川中。

出了问题,当然就要解决。

去解决问题本身,而不是解决提出问题的人。

徐庶作为后援支持的重要决策者,他自然要替在前线的徐晃去解决问题,就算是徐庶之前从未碰到过的新问题。

徐庶传来了马恒。

川蜀有闻司的分司,负责人是马恒。

马恒这几年也算是四处奔波,最早的时候是在汉中,后来又到了陇右,再往后回到了长安述职之后,就被派遣到了川蜀之中来搭建川中有闻司的分部。

因为有闻司是明暗双线,明面上好说,一些文职工作而已,传递行文,收拢档桉,所以也很好招揽安置,徐庶给马恒调配了一些文吏,再加上马恒自己找了一些人,也就搭建起来了。

但是暗线的人员,一般来说不怎么好找了。

马恒这一段时间来,也都是在忙这个事情。

『拜见使君……』马恒向徐庶拱手见礼,『恒来迟,还望使君恕罪。』

徐庶笑着说道,伸手相邀,『不必多礼,还请就坐。』

徐庶看了一眼马恒脸上身上的尘土,『仲常辛苦了。广汉郡内,可有所获?』

马恒在来见徐庶之前,是在广汉郡搭建有闻司的框架,一方面走访乡野,一方面寻找暗线的人才,接到了徐庶命令之后,才从广汉郡而来。

『属下于郪县之内,寻得王雒阳后人……』马恒笑了笑,『可谓贤良,恒以授其职,可观其后效……』

『王雒阳之后?「贤哉贤哉,我县王君」?』徐庶问道。

马恒笑道,『正是。』然后又说道,『王雒阳清廉,不取民财,不纳供奉,以至家中贫寒,又无田产,几至饥渴也,虽如此,家中依旧读书不辍,勤勉而作,实属难得……』

徐庶也点了点头说道:『曾闻王雒阳任三年,民政为之一清,无吏索市,无官贪财,奈何中道而亡,实乃憾事也。王雒阳亡故,有百姓祭奠于途,叹天之不公,收此贤人,又喟雒阳三年未有吏豪夺于市,贤人之亡,恶当又生……』

马恒也是叹息了一声。

徐庶摆摆手,『既然是贤人之后,若可用之,当善待也。好了,今日唤仲常前来,确有要事相商……』

『使君请讲。』马恒拱手说道。

『仲常可知南中劳役之事?』徐庶问道。

马恒微微皱眉,『使君可是说……劳役疫症之事?』

徐庶缓缓的点了点头。

『使君之意是……』马恒低声问道。

徐庶捋了捋胡须,『徐将军得讯之后,迅勐而击,以弥祸乱。不过某总是觉得此事略有蹊跷,还望仲常多方查探,清查一二……』

马恒低头领命,『此乃属下份内之事。』

……(ò?ó?)……

刺探消息的最佳位置是那些?

或许后世的人会说,司机,保镖,秘书……

但是在汉代,能接触到紧要消息,并且职位不险要的,就只有一个。

书左。

书左是主办文书的左吏。又称为门下书左,位掾、史之下。

不仅是中央朝堂尚书台内有书左,一般的州郡县内,都有书左,由州郡长官自行辟除。有时候会分内外书左,内书左是州郡长官亲近的属吏,称门下书左,处理一般的文书的外书左则是少两个字,就叫书左。

张公就是这样的一个书左。

他在川蜀已经很长时间了,早在刘章之时,就已经是担任了广汉郡的小吏,后来又被调到了绵阳,最近才到了成都,担任成都书左。

张公穿着一身文士长袍,原本应该是玄青色的,只不过漂洗多次之后略微有些褪色发白了。他在腰间挂着一个布包,里面大约装了一些东西,慢慢的离开了住所,往集市而去。

『张书左,忙啊?』坊丁见到了张公,打了个招呼。

张公点了点头,笑了笑,没说什么,更没有解释他为什么会出现在这里,以及要去做一些什么……

张公是傻子么?显然不是。所以除非他需要这个坊丁配合做一些什么,亦或是想要让这个坊丁透露什么消息出去,否则正常人是不会和一个点头之交去详细说明自己下一步要去做一些什么事的。

张公很小心。

小心才能活得长久。

成都如今很是繁华,大街上人来人往。

百姓喜欢这种繁华,也享受这种繁华,张公同样也喜欢,但是有一个问题,就是要好好的享受繁华,需要不少钱财。

有钱才有繁华可享,否则这些繁华都是旁人的,和张公没关系,不是么?

张公绕过了街口,然后到了集市上。

集市之中,往来的人更多了,也有更多有意思的货物,比如醇香的酒水,上好的羊肉,如果还有更多的钱,甚至有西凉的大马,西域的胡女,都是可以的……

什么?书?

不,张公对书不感兴趣。

书对于张公来说,只是他用来爬升的工具,所以他对于这个工具没有进一步专研的兴趣。

只不过他现在还是个书左,而且是刚刚调到成都来的书左,他一切都必须小心,所以他走进了书坊,然后翻来找去,找到了一本最为便宜的文集,付了钱,拿在手中走了出来。

再一拐弯,张公走进了一个小食肆,要了一些食物和茶水,然后又要了一小壶上好的酒水,一小碟的羊腿肉,一边翻看文集,一边慢慢吃喝起来。

随着社会物资的渐渐丰富,一日两餐的规矩也渐渐失去了原本的约束力量。

其实在上古时期,部落年代,因为生产力不发达,人们也不会什么观念制度所束缚,也没有什么世间观念,所以基本上就是有东西就吃,饿了就吃饭,不饿就不吃,没有定时定点吃饭这种说法。是一直到了商周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