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诡三国 > 第2935章玉阶生白露,子贡有遗风

诡三国 第2935章玉阶生白露,子贡有遗风

作者:马月猴年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1-11 21:46:55 来源:23小说

(cc)没动手的情况下,主动先送钱,这天使投资人才能做的安稳,否则就不是天使投资人了,而是千里送人头。

苏双几乎就等于是千里送人头了。马超笑纳了苏双的战马,并且还顺便收走了苏双的人头。

后来斐潜打败了马超,对于长安三辅地区的人进行安抚,不仅是告慰战死的兵卒,也对于一般的人做出表彰。

斐潜虽然说此举也有收买人心之用,但是毕竟斐潜是给了这些素不相识的人进行表彰和祭奠。包括苏双在内,当时在长安河洛一带做出稳固地方,收容流民的,都有这么一张的子路布,而苏双死的时候显然没有留下什么家人,只是当时因为张世平和苏双是合伙做生意的,战马也有张世平的一份,所以苏双当时是常常念叨说要给张世平送过去,于是这苏双的子路布,也就到了张世平手里。

在听到了苏双的死讯之后,张世平一个人默默的独坐了很久,他很悲伤,他以为他会痛哭一场,结果发现他一滴眼泪也流不出来。似乎他早就意识到了他和苏双这样的人,最终的下场就是在一场莫名其妙的混乱当中死去,所以他听到了这样的消息之后,只有悲伤,而没有眼泪。

苏双是个比张世平更好的好人,所以他死得比张早。

历史上张世平和苏双,成为了刘备三兄弟的天使投资人,多少还在青史之中记了这么一笔,但是在当下的历史洪流之中,因为斐潜这个河水当中突兀出现的大石头,使得很多后续的水流都悄然发生了变化。

『使君,草民斗胆以此布求见,不为其他,只是想要像使君进言,』张世平低头而道,『这世间人,有好有坏,此为常理也,而商人也是世间之人,故也是有好有坏……然与世间亦同,好人往往先死,因为好人甚少防备坏人……使君闭锁四门,清查奸细,本是好事,只不过……略有不妥……』

庞山民皱着眉,看着张世平,沉默了少许才说道:『何处不妥?』

『有奖有罚,方是规矩。』张世平依旧低着头说道,『小民是行走于荒野之中,穿行于草莽之间,知晓这世间之人,多数都是趋利避害……使君行霹雳手段,原也无可厚非,可是……不如效仿骠骑之法,也用些春风化雨之法,有奖有罚,方为规矩。』

『噫……』庞山民不由得思索起来。

在封建王朝之中,上位者是甚少去奖励下层的人的,因为在很多上位者的观念当中,给出的权柄就已经是最大的奖励了,可问题是权柄能给几个人?而且权柄这种东西真的就是上位者给的么?如果一个城市没有任何的下层百姓,光有一个权柄难道就能凭空左口袋变到右口袋,然后就能莫名其妙出现一大堆的物资用不完?

所有的财富,都是下层民众创造出来的,上层官吏都是食税者。但是因为上层官吏是既得利益者,所以他们自然而然的会用各种手段保护他们的地位和利益。

罚多而奖寡,就是封建王朝的特点,似乎多给下层百姓一点奖励,就像是要挖掉上层官吏的一块肉。在这些官吏嘴里,下层百姓似乎永远都是刁民贱民,而人性原本最为普通的道理,不管是什么阶层都会有好有坏,似乎在这些官吏眼中就可以视而不见。

庞山民看了看张世平,再低头看了看那张子路布,沉吟许久,方点了点头说道:『你说得有道理,不过……这世上多的就是沽名钓誉之辈……』

张世平拱手说道:『即便是沽名钓誉,也至少表面上做了好事,得到了一个好的结果……便如子路之牛……若是送来的牛多了,农耕不就省力了么?』

庞山民沉吟着,半响不说话。道理他不是不懂,但是作为宛城太守,他的屁股自然是和张世平的位置不一样。虽然庞山民之前也在鹿山脚下种过田,但是那个时候他种田更多的是消遣,就像是在终南山上的隐士一样,不是真的以种田为生的,所以庞山民也并不能算是真正的基层百姓。

张世平看了看庞山民,便是继续说道:『使君,这宛城……身处大汉南北东西之中,天生就有各种便利,商贾往来……这商贾买卖,最是趋利……』

『嗯……』庞山民目光落在了桌案上的子路布上,沉思良久,最终点了点头说道,『有理。既然你献此策,必然有所思量,不如直言。』

张世平再拜,然后说道:『可效仿长安商会,组建宛城商会,以商会统御商贾,制定行业规矩,使得善者得其奖,恶者受其罚,自然会比当下各行其是,不知规矩要更好些……』

商会,有实名做实事的,也有挂羊头卖狗肉的,宛城商会么,不好说是后一种,但也没做多少事情。

庞山民盯着张世平,忽然笑了笑,『你手下可是有奸细?』

张世平离席跪倒,『不敢有瞒使君……确实有。草民身份卑微,也无力拒绝……城中商贾,大多数都是如此,故而草民方知晓这规矩之重要,若是使君可以立此宛城商规,自然可以收拢这如今大汉流浪四方之商贾……』

张世平深深的低下头去,『草民流于四方,深知商贾行于野,不如一条狗……宛城若是有失,所痛者也绝非使君一人,亦有如草民一般,希望能在宛城安家,不再是流浪于野的商贾啊……』

大汉不缺人的。

或者说,在小农经济体制下,人口永远都是过剩的,毕竟家中田亩就是那么多,能养活多少人?

因此华夏的封建社会,就必然会维持一定量的失业者,并以此来形成无形的内卷,逼迫下层劳动者不得不接受更低贱的回报,并且也没有多余的气力和时间抬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