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九锡 > 130【煌煌大势】

九锡 130【煌煌大势】

作者:上汤豆苗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1-11 18:12:52 来源:23小说

九锡广陵春雨130【煌煌大势】江北四军的增设成为定局,细节问题当然不会在大朝会上商议,比如兵员、军械和饷银诸事,这是枢密院的职责。

李端不想给一些人拖延的机会,沉稳的语调在殿内回响:“朕参考过靖州都督府送来的边境地形图,决定将新增四军分别命名为阳翟、盈泽、江华、旬阳。其中阳翟军和盈泽军归靖州都督府管辖,江华军和旬阳军归淮州都督府管辖。”

齐**队的命名遵循两种规则,其一是以驻地为名,比如广陵军和盘龙军。

其二则是有特殊地位的军队,比如陈澜钰统率的镇北军,亦或者是京军南衙以“威”字命名的十二支军队。

天子的决定并不出奇,群臣没有反对的理由和必要,因此纷纷附和。

李端又道:“关于新增四军的都指挥使,郭枢密可有举荐的人选?”

此刻郭从义已经彻底冷静下来,虽说心中还有一些抵触,但也知道大势不可逆的道理,坦然接受才是最正确的选择。

起初他和李道彦的想法接近一致,天子调边军武将入京是为了改变军中的势力格局,因此他们寄希望于将这些新锐武将留在京中,无论枢密院还是兵部都有足够的虚职安置他们。

然而天子压根没让事情进展到这一步,直接用一招釜底抽薪堵住绝大多数朝臣的嘴,让江北四军的增设成为不容置疑的事实。

表面上看只是倒了工部侍郎屈丰华一人,但是能够站在今天的朝会上,并且有资格开口发言的重臣哪个不是人精?

这件事根本不能细想,他们越想越会觉得心中发寒。

在刘守光提议增强边军实力之后,第一个站出来反对的人是刑部侍郎李适之,接下来才是屈丰华。换而言之,屈丰华的表态是一个完全随机的事件,没有人能预料到这一点,包括天子和左御史中丞许佐。

李适之的言辞还算中正端方,并无出格之处,再加上他是左相李道彦的长子,所以没有成为许佐弹劾的对象。但是屈丰华则完全不同,他的用词过于凌厉直白,成为其他人对刘守光群起而攻之的引领者。

然后他便遭到许佐强硬有力的弹劾,接下来秦正的指控更是给屈家的棺材板钉上最后一颗钉子。

在屈丰华被当场拿下之后,群臣不由得会思考一个问题,如果跟在李适之后面发言的不是屈丰华,而是他们当中任何一位,会不会是类似的下场?

从许佐和秦正果决的反应来看,他们肯定不会只有屈丰华一人的罪证,否则在不确定谁会第一个跳出来的情况下,他们无法确保能够掐灭朝会上反对的声音,从而让刘守光的提议顺利通过。

天子见好就收,没有顺势大发雷霆,但这种引而不发的震慑有着极好的效果,以至于他的政令可以首次畅通无阻地推行下去。

像郭从义和李道彦这样的重臣自然不担心会沦落到屈丰华的下场,然而天子在这场博弈中取得全面的优势,逼得这两人身边的文武百官不敢表态,便已经达到他的目的,因为郭、李二人总不能亲自上阵不留半点余地。

一念及此,郭从义心中轻声一叹,微微垂首恭敬地道:“关于此事,臣谨遵圣裁。”

李端又看向其他人,见群臣都没有表态的**,便淡然一笑道:“江北七城是靖州和淮州两地都督府通力合作收复的疆土,将士们需要嘉赏。既然如今要增设四军,朕认为从边军有功之将当中选择数人担任各军都指挥使较为妥当,郭枢密意下如何?”

郭从义躬身一礼道:“陛下圣明。”

李端转头朝旁边的宣旨太监微微颔首,后者便开始宣读一系列任命圣旨。

群臣尽皆凝神听着,抛开那些溢美之词,重点关注各人的实际军职。

淮州都督府来安军都指挥使贺瑰,调任江华军都指挥使,加封罗源县开国男,赏食邑三百户,赐紫金鱼袋。

淮州都督府镇北军都尉苏章,擢为旬阳军都指挥使,赐紫金鱼袋。

靖州都督府广济军都指挥使霍真,调任阳翟军都指挥使,加封连江县开国男,赏食邑三百户,赐紫金鱼袋。

靖州都督府安平军都尉皇甫遇,擢为盈泽军都指挥使,赐紫金鱼袋。

四名边军武将当即出班领旨谢恩,这场大朝会进行到此刻,终于给了他们亮相的机会,群臣无不好奇又有些羡慕地望着这几人。

天子的封赏并未结束,又有五人先后接到任命和封赏的圣旨,他们全部成为江北四军的高级武将,毫无疑问这九人将组成新设四军的骨架。

此番十二名边军武将入京,还站在原地的便只有陆沉、厉冰雪和陈澜钰三人。

李端静静地看着接连出班谢恩的年轻武将们,心中不由得涌起激动和振奋的情绪,他为了今天这一场大朝会准备太久的时间,如今终于迈出坚实的第一步,他又怎能不喜悦。不过当他的目光扫到李道彦和郭从义等人,心情又渐渐平复下来。

try{mad1();} catch(ex){}

行百里者半九十,他很清楚这句话的含义。

“北疆战事中,淮州都督府的镇北军屡立战功,无论是最开始的守御之战,还是青峡之战当中的勇往直前,乃至后续战事中在伪燕沫阳路攻城拔寨,这支军队的表现都无可指摘。朕知道众卿家对这支勇猛的边军有些陌生,但是朕希望你们明白,在长达三个半月的作战中,镇北军先后歼灭和俘虏的敌军超过两万人,这接近他们自身兵力的两倍!”

李端稍稍抬高语调,望向始终平静肃立的陈澜钰,继而微笑道:“陈指挥使,你可愿留在京中为朕分忧?”

这句话立刻让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