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九锡 > 381【开端】

九锡 381【开端】

作者:上汤豆苗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1-11 18:12:52 来源:23小说

李端那番话虽未明言,可是殿内三位重臣都明白其中深意。

他登基十四年来,面对朝中极其复杂的局势和盘根错节的各方势力,他表现得极其耐心,几乎没有享受过先帝那般大权在握独断朝纲的待遇,但是他依旧能不骄不躁地沉稳前行。

在这十四年的时间里,大齐朝堂上的主旋律基本就是妥协和退让。

或许夜深人静之时,李端也曾无比艳羡北方景国的皇帝,羡慕他能一言九鼎,连庆聿恭这等掌握军权的名将也必须遵循他的指示行事。

可李端也不是没有收获。

抛开秦正和薛南亭这两位从一开始就支持他的重臣不提,如今李端首先能确保八千禁军完全忠于自己,从主将沈玉来到下面的都尉和校尉,都是他亲手提拔起来的股肱之臣。

其次便是成功掌握北衙一半军权的上将军刘守光,李端在此人身上不知耗费多少心血,终于争取到他的忠心支持,在先前李端想要壮大边军的时候,刘守光的表态打了其他武勋权贵一个措手不及。

如今南衙中也有陆沉和陈澜钰,虽说他们暂时不能帮李端掌控南衙的全部兵马,至少不会让南衙形成一股合力。

这些还只是明面上的改变,至于李端在这十四年里,究竟在朝堂上培植拉拢了多少心腹,连薛南亭都不清楚此节详情。

一直沉默的织经司提举秦正开口说道:“陛下,臣认为亟需解决的问题主要有三個。”

秦正不疾不徐地说道:“第一,朝堂大权被江南门阀世族把持。两位宰相和御史大夫暂且不提,六部尚书和侍郎,有十三人和那些高门大族有着密切的联系,不论是出身门阀世族,还是姻亲和座师的关系,总之他们可以视作一个整体。除此之外,翰林院、国子监、御史台、九寺、七监,其中有大量官员深受江南世族的影响。”

“薛怀义?”

简而言之,李端在某些角度堪称南齐的开国皇帝,如果南齐存在的问题连他都解决不了,指望后继之君来解决更加不可能。

陆沉听来只觉触目惊心。

直到此时此刻,秦正终于不再沉默,因为他知道天子已经下定决心根除顽疾,身为人臣自然要竭力配合。

在这之前大齐有一百四十余年的国祚,南渡永嘉虽然继承大齐的国号,而且李端是以皇七子的身份名正言顺地继承大宝,但是在后世的史书上多半会将南齐视作一个新的朝代。

这是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

他今天召这三人入宫,主要目的便是统一思想,让每个人都明白接下来要做什么,因此继续说道:“大齐存在很多问题,不论朝堂还是军中,朕希望能在有生之年尽量多解决一些问题,不让后继之君前路坎坷。”

当然,眼下薛南亭根本无暇考虑这些问题,他望着御案后的天子,脸上浮现一抹沉痛的神色,道:“陛下,臣的叔叔医术精湛,臣立刻派人去将他请来京城。”

李端微微一笑,温和地说道:“爱卿有心了,朕听太医院正提过他的名字。不过,太医院正是令叔的师兄,他也查不出朕的毛病,只说可能是脏腑上的问题。虽然太医们没有明言,但是朕知道自己的身体状况,有些事必须早做打算。”

李端心中颇为触动,颔首道:“薛相放心,朕明白,朕的身体还能坚持。”

薛南亭闻言愈感悲切,可他终究是朝廷右相,肩膀上扛着大齐一京十六州之地的重任,必须时刻保持着清醒的理智,唯有躬身道:“臣恳请陛下保重龙体,好生将养,万万以天下苍生为念!”

此刻通过秦正的讲述,他才知道江南世族对于大齐朝廷的影响力,难怪先前薛南亭会冒着触怒天子的风险直言劝谏。

或许便是因为这种绝不插手朝政的姿态,秦正才能十四年如一日地掌控织经司,并且在各方势力满心戒备的情况下,他能将织经司发展壮大。

对于大齐而言,元嘉之变河洛失陷理应算做一个转折点。

李端转头望去,欣慰地说道:“你说。”

陆沉抬眼观察着天子的脸色,确实能看到几分黯淡之色,只不知具体是什么问题。

绝大多数时候,秦正在朝会上都是缄口不言,除非天子询问才会开口,所言也是基于织经司掌握的确凿资料,如若不然便是一个闷嘴葫芦。

李端双眼微眯,薛南亭沉默不语。

他知道天子当初登基是依靠江南世族的拥护,所以才会让渡出一部分权力作为交换的代价,但是过往终究只有一个模糊的概念。

即便抛开京军的存在,就算李端敢对江南世族举起屠刀,唯一的结果便是朝廷陷入瘫痪,各州官府立刻崩溃。

更何况江南世族之中并非全是贪官污吏或者裙带之臣,左相李道彦便是一个鲜明的例子。

想要改变朝廷权柄被那些人把持的现状,就得有足够的能臣干吏进行替换,还不能动摇到朝廷的根基,这件事的难度甚至要超过陆沉在边疆对抗景朝铁骑。

try{mad1();} catch(ex){}

秦正继续说道:“第二,京军目前仍然是由江南世族出身的武将控制,从枢密使郭从义、上将军王晏到大将军侯玉,这些人背后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京军南北两衙目前的十七位都指挥使,仅有定威军都指挥使陈澜钰出身边军,其他十六人的籍贯都在江南,更不必说下面的都尉和校尉这两级将官。纵然陛下采纳陆侯的建言进行将官对换,短时间内依然无法改变这个局面。”

他的发言很直接,没有半点委婉之处,显然是因为此刻殿内君臣四人是一条心,自然没有拐弯抹角的必要。

李端沉吟道:“朕这些年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