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九锡 > 第854章 【针锋相对】

九锡 第854章 【针锋相对】

作者:上汤豆苗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1-10 09:01:38 来源:书海阁

这位义愤填膺的大臣不是旁人,正是大齐朝廷的财神爷,户部尚书景庆山。

在他之后,大量朝臣纷纷表态,哪怕是那些讲究官员仪态的文臣,此刻也都怒火中烧。

上面坐着的三位贵人何时经历过这种场面,尤其是年仅五岁的李道明,很明显受到了惊吓,若非宁皇后在旁边相伴,他肯定坐不稳当。

最后还是许佐看不下去,出声制止了殿内的骚动。

许太后的嗓音适时响起,她简略说了李宗本的死因,按照薛南亭的建议,把宫女勒死改成持刃行刺,其他细节未做改动。

当听到那个名叫金巧兰的女官至今还没有抓到,景庆山肃然道:“启奏太后,臣认为此案非同小可,区区几名宫女断然不敢行谋逆之举,她们一定是受人指使。”

许太后沉吟道:“景尚书莫非有怀疑的人选?”

“臣想要说一说大行皇帝遇刺之前发生的事情,还请太后允准。”

“景尚书直言便是。”

听到许太后这个回答,景庆山转过头,凌厉的目光直指陆沉,冷声道:“秦国公,下官斗胆问一句,大行皇帝遇刺是否与你有关?”

群臣哗然。

这一次连许佐都无法平息。

薛南亭不禁皱眉道:“景尚书,你身为朝堂重臣岂可胡言乱语?你若有真凭实据,可以当众公布,不可含沙射影似是而非。在这种极为紧要的问题上,绝对不能信口开河!”

景庆山告罪道:“左相息怒,下官并非无端污蔑,只因心里有太多疑惑,不得不当面请教秦国公。”

众目睽睽之下,陆沉淡淡地问道:“景尚书想知道什么?”

景庆山稍稍平息自己的情绪,沉声道:“当初国公回京不久,大行皇帝于宫中设宴款待,不知可有此事?”

“有。”

“宴席结束之后,大行皇帝欲重新启用韩忠杰,然而国公态度坚决,始终不肯让步,敢问国公可有此事?”

“有。”

陆沉镇定地应下,随后问道:“我记得当时景尚书并不在场,不知你为何会知道得这么详细?”

面对群臣瞬间汇聚过来的目光,景庆山面露悲痛地说道:“大行皇帝此前曾在召见臣的时候说过此事,莫非国公觉得这很奇怪?”

“不奇怪,随口一问罢了。”

陆沉不急不缓,继而道:“你还想知道什么,不如一口气全说出来。”

“好。”

景庆山今日显然豁出去,根本不担心这是否会彻底得罪陆沉,抬高语调道:“国公手握边军权柄,二十多岁便已步入权臣之列。这并非下官肆意污蔑,当日大行皇帝就是否救援代国一事召集群臣商议,国公旁若无人训斥临江侯,视朝堂规矩如无物,最后更是拂袖而去,公然藐视朝堂,古来权臣莫不如是。”

陆沉可以感觉到殿内的气氛愈发凝重,但他只是微微皱眉,没有迫不及待地驳斥对方。

景庆山继续说道:“无论中枢还是边疆,都要形成均衡之势,这是大齐祖制,就是为了防止出现权奸之祸。原兵部尚书丁会赴任定州刺史,刚到定州便遭遇刺杀,足以证明定州对朝廷缺乏最基本的敬畏之心。当时下官便怀疑这是国公所为,然而大行皇帝仍然选择相信你,毕竟你这些年为大齐立下很多功劳,谁都要夸一声国之柱石。”

说到这里,他面上浮现愤恨之色,咬牙道:“倘若大行皇帝不那么信任你,又何至于今日之乱!”

其实这也是一部分朝臣心里最真实的想法。

放眼朝野上下,有能力做出弑君大案的人委实不多,有动机这么做的人更少,毕竟天子在位这两年来,既未凌虐百姓,又没苛待官员,甚至都很少杖责宫人。

只有陆沉因为权柄太重,已经让天子难以接受,君臣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甚至到了公之于众的地步。

换句话说,陆沉弑君这件事不是没有可能,即便这里面还存在大量的不确定性,比如陆沉如何能够将手伸进宫闱,驱使那么多人为他效死。

人在极端愤怒之下,很难保持清醒的理智,这就是景庆山和一部分朝臣此刻的状态。

当然,光靠这些推测不可能给一个实权国公定罪,景庆山看起来更像是发泄心中的怒意。

许太后对此心知肚明,所以她依旧高高在上地坐着,并未顺势插话。

而宁皇后此刻的心情极其复杂。

因为先前陆沉在后宫两次关键表态的缘故,她对这位年轻臣子十分感激,否则若是让李宗简继续留在后宫,亦或是让许太后日夜带着李道明,她知道自己一定无法扭转局势,必然会辜负和天子的夫妻情义。

当她听到景庆山一连串的质疑,不由得暗暗攥紧了手,定神看向依旧渊渟岳峙的陆沉,希望他能够将景庆山驳倒。

陆沉在这个当口自然没有再去关注宁皇后,他先前做的那些事不单单是为将来考虑,更不是突然同情心爆发可怜孤儿寡母,而是必须要在定北军和飞羽军到来之前,延缓迟滞许太后和李适之的谋划。他环视神情复杂的朝臣们,冷静地说道:“景尚书之意,因为我和大行皇帝存在一些矛盾,所以我就要先让人杀死丁会,再做出弑君这种胆大包天的事情?”

景庆山直言道:“无论如何,伱身上总有嫌疑!”

“那好,我也问你几个问题。”

陆沉目光微冷,高声道:“依照你的污蔑,本公显然早就怀有不臣之心,绝对不可能是临时起意,否则本公如何能指使大行皇帝的贴身宫女,是也不是?”

这是一个最简单的逻辑推断。

刺驾弑君可不是那么简单容易的事情,没有提前几年密谋筹备,绝对无法做到这一点。

景庆山当然不能睁着眼睛说瞎话,只能点头道:“是。”陆沉冷笑一声,漠然道:“照你这么说,我为何要回京?”

殿内一片死寂。

景庆山语塞。

许太后的脸色不太好看。

便在这时,一个镇定的声音响起:“秦国公果然能言善辩,不过在下官看来,即便景尚书的推断没有真凭实据,亦不能洗去国公身上的嫌疑。如今刺客不见踪影,不代表国公就能安稳无忧,因为大行皇帝早就发现了你的不臣之心。”

群臣循声望去,只见是锦麟李氏之主、吏部尚书李适之。

陆沉抬眼望着这位满身清贵之气的文臣,面上竟然浮现一抹浅淡的笑意,问道:“李尚书此言何意?”

李适之没有直面陆沉的问题,反而正色道:“薛相,许相,难道你们真打算眼睁睁看着此人还能泰然自若地站在朝堂上,却将大行皇帝的叮嘱抛之脑后?”

所有人关注的焦点瞬间汇聚在两位宰相身上。

许佐嘴唇翕动,看着不远处的陆沉,眼中似有千言万语,尽显挣扎艰难之意。

薛南亭面色沉肃,片刻后转身对着陆沉,缓缓道:“七天前,大行皇帝命中书拟旨,派内侍省少监苑玉吉带人前往贺州龙林城捉拿原刑部尚书高焕,以及其兄高确,盖因这二人涉嫌谋划两年半前的皇陵刺驾案。四天前,大行皇帝召本官、许相和李尚书入宫,言明当年之案细节蹊跷处,并告知我三人,当初两名隐藏在工匠中的刺客是受长乐宁家余孽宁不归指使。”

听到宁不归这个名字,一些大臣顿露恍然,他们或多或少知道这个宁家破门子的故事,毕竟当年闹得沸沸扬扬人尽皆知。

在所有人极其凝重的注视下,薛南亭似有犹豫。

李适之见状便冷声道:“大行皇帝还说,那个宁不归现在还活着,因为他受到秦国公的庇护!我听闻此事大感震惊,连忙派人暗查,发现宁不归确实还活着,甚至还活得很滋润,他居然大摇大摆地行走于江南望族之间,意图串联图谋大事,有枫林傅家傅阳子为证!昨夜得知此事,我心知不妙,然而深夜不敢冒然入宫,原本打算今日清晨便入宫面圣,却不想——”

他双眼泛红,厉声道:“不想迟了一步!”

听到这番控诉,宁皇后的心仿佛被一只无形的手攥紧。

她不由得想起那日宫中家宴,席间陆沉的应答。

难道……

不!

宁皇后猛地惊醒,如果这件事真是陆沉做的,背后的许太后绝对不会容许局势朝着这个方向发展,因为她很清楚昨晚后半夜那些事,绝对离不开许太后的支持。

可是现在她该怎么做呢?

薛南亭和许佐没有否定李适之的话,这就证明确有其事,至少大行皇帝明确表露过对陆沉的怀疑。

先前景庆山的质疑更像是一时激动宣泄,很难让所有人都相信陆沉因为受到一些猜忌就铤而走险,然而此刻李适之和两位宰相的表态截然不同。

如果宁不归和高焕确实是两年半前刺驾案的合谋者,陆沉又包庇这两个人的话,那么他身上的嫌疑会无限增加。

毕竟有一就有二,而且两年半前失手,更会让陆沉暗中布局渗透,到如今时机成熟便痛下杀手,逻辑上说得过去。

但是直到现在为止,仍然缺少最有力的证据,那便是宁不归这个人。

陆沉摇头笑了笑,坦然道:“你们说了这么多,通篇听下来都是怀疑、臆测、诛心之论,所谓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如果靠着三言两语就能构陷清白之人,我确实会怀疑自己的眼光,怀疑这些年尽心竭力为这座朝廷舍生忘死,到底是不是一个正确的决定。”

“秦国公倒也不必这般说,没人能在没有证据的前提下将你定罪。”

李适之不再遮掩锋芒,直白地说道:“你若没有窝藏宁不归,自然就没有太多的嫌疑。”

陆沉双眼微眯道:“李尚书打算搜检秦国公府?”

李适之沉声道:“国公之智无人不服,就算你真的窝藏钦犯,又怎会将其藏在国公府内?下官有另外一个想法,或许对于国公而言,城外锐士营三千骑兵的驻地才是最安全的地方吧?国公麾下精兵无数,而这三千骑兵堪称虎贲之最,谁敢闯入他们的营地拿人?”一片沉凝之中,京军骁勇大营主帅、军务大臣元行钦点头道:“确有这种可能。”

群臣肃然。

元行钦论地位肯定比不上三位国公,但是在当下的局势里,他手中握着实打实的五万京军,乃是朝堂上不容忽视的力量。

李适之定定地看着陆沉。

片刻过后,陆沉依旧镇定地问道:“不知李尚书想怎么查?”

李适之毫不迟疑地说道:“此事当然要由太后圣断。”

许太后心中长舒一口气,开口道:“临江侯,你可愿为朝廷分忧,领兵前往城外那三千骑兵的营地一查究竟?”

临江侯便是另一位京营主帅,目前京城中和沈玉来、元行钦三足鼎立的实权武勋之一,京军金吾大营主帅陈澜钰。

他并没有立刻回答许太后,反而转过头目光深邃地看了一眼陆沉。

“如果是让临江侯来查的话——”

陆沉面对殿内大多数人怀疑的目光,语调忽地放松,给出了一个连李适之都没有想到的答案。

“有何不可?”

李适之心念电转,他原本以为陆沉的反应会非常激烈,打算等到那个时候再抛出另外一桩隐秘,从而进一步钉死陆沉身上的嫌疑,争取到绝大多数朝臣的支持,却不想陆沉不按套路出牌。

在他迟疑之间,陈澜钰已经对那三位贵人躬身一礼,平静地说道:“臣愿往。”

喜欢九锡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

九锡搜猫阅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