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九锡 > 第866章 【一个都不放过】

九锡 第866章 【一个都不放过】

作者:上汤豆苗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1-10 09:01:38 来源:书海阁

“第二件事,太子殿下年幼,且近来京中人心惶惶,为了防止中外隔绝引发更大的风波,臣斗胆建言,可让两位宰相、荣国公和姚宪台等重臣,这段时间于宫中宿值。”

陆沉冷静地说道:“请殿下定夺。”

宁皇后微微颔首,旋即看向薛南亭和萧望之等人,询问道:“众位卿家意下如何?”

萧望之自然没有异议。

薛南亭心中涌起复杂的情绪,他委实没有想到陆沉最先提议的不是报复那些陷害他的人,而是尽可能维护天家的安全和体面。

这两项提议可谓周全妥当又光明磊落,一者让宁皇后和太子得到充分的保障,二者无论苑玉吉还是沈玉来都忠心于天家,陆沉并未趁这个机会插手宫禁。

与之相比,李适之不仅提前很多年就暗中培植金巧兰这样的刺客,还能在大庭广众之下驱使上百名禁卫,这是何等大逆不道、丝毫不将君臣纲常放在眼里的狼子野心。

虽然在李道彦出面之时,那些擅动的禁卫已经被及时赶来的沈玉来带着禁军拿下,此刻早已被关押起来,这不代表殿内的文武百官会忘记那个荒唐又可怖的场面。

此刻再看陆沉如此缜密又坦荡,满朝文武尽皆心有戚戚,再也没人质疑宁皇后对陆沉的信任是否不妥。

薛南亭看了一眼神情沉静的陆沉,心服口服地说道:“国公公忠体国,令人敬佩。”

陆沉欠身道:“薛相谬赞。”

其实他的想法与百官的感怀略有不同。

放眼朝堂上下,如今他真正在意或者说忌惮的唯有李道彦一人,先前那位老相爷三言两语便卸下许太后的权柄可见一斑。

如果李道彦趁势给他加一些禁制,即便陆沉心里会不舒服,也不好公然反对从而破坏自己的形象。

李道彦什么都没做,仿佛他仅仅是来宫里指认李适之,以此避免锦麟李氏阖族覆灭的结局,但是陆沉心里很清楚,老人比所有朝臣都看得透彻,他已经不能再逼陆沉退让。

或许这有些无奈,却是当下最理智的决定。

对于陆沉来说,哪怕不谈宁皇后的信任和仰仗,如今他有锐士营三千铁骑驻守皇宫之外,两万余边军精锐把控京城东门,陈澜钰亦不会站在对立面,这样一来他已经完全可以控制住局势,还有什么必要在这个敏感的时刻强行掌控皇宫?

他让苑玉吉提领后宫防务,让沈玉来继续掌管禁军,只是不想破坏大好局面,至少可以让宁皇后和满朝文武安心。

一片祥和之中,右相许佐朗声道:“国公之言十分妥当,不过本官觉得你似乎漏了一人。”

宁皇后登时心生好奇。

陆沉淡然道:“许相请明言。”

许佐极为罕见地微笑道:“国公漏了你自己。值此紧要时刻,重臣宿值宫中乃是理所当然,又怎能少了国公这样的定海神针?”

宁皇后醒悟过来,亦抿嘴轻笑道:“极是。”

陆沉微微一怔,旋即坦然道:“殿下容禀,臣理当尽忠尽力,只不过弑君真凶虽已查明,这件事却不会是李适之一人所为,他必然还有诸多同党。方才沈侯也说了,今日皇宫虽然没有出现动乱,但京中禁军和京营一点都不安分,这足以说明李适之处心积虑勾连甚众,臣要尽快揪出所有心怀不轨之徒,还大齐一个海晏河清。”

他的语气很平淡,然而落在一些人耳中宛若晴天霹雳。

只有角落里被禁卫控制住的李适之面无表情,就像一个已死之人。

“国公这番话倒是提醒了本宫。”

宁皇后稍稍思忖,继而问道:“国公可有要求,不妨一道说来。”

陆沉略感讶异,以前没发现这位皇后有何过人之处,当初参加宫中那场家宴的时候,他只觉得对方还算内秀,不成想如今她的反应这般敏捷。

许太后比她年长数十岁,这几天的表现简直不堪一提。

他镇定心神,拱手道:“臣确有两件事想奏请殿下允准。”

“但说无妨。”

“织经司提举苏云青忠心于国,却因为被臣牵连,遭到那等乱臣贼子的构陷被夺官下狱,恳请殿下许其官复原职,如此织经司或能帮助臣更快平定乱局。”

宁皇后稍作沉吟,随即点头道:“本宫以前听大行皇帝夸赞过这位苏提举,如今又有国公作保,想来其人必是大齐忠臣。来人。”

一名内监恭敬地说道:“奴婢在。”

宁皇后道:“你携本宫懿旨即刻前往织经司,着苏云青官复原职,统领织经司各部人手,协助秦国公清查谋逆大案。”

“奴婢遵旨。”

内监当即领命而去。

陆沉继续说道:“殿下,关乎第二件事,臣实话实说暂时无法信任刑部和大理寺部分官员,所以臣想用自己的方式来清查谋逆大案。”

宁皇后心中一动,试探性地问道:“国公欲用锐士营的将士们?”

陆沉敬佩地说道:“殿下明见。”

这一次宁皇后没有立刻允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锐士营三千骑兵的实力显而易见,他们对陆沉的忠诚更是摆在明面上,否则也做不出决然入城逼近皇宫的举动,即便他们从始至终没有威胁过皇宫的安全,但是在这些边军铁骑的心中,朝廷和陆沉孰轻孰重是不需要纠结的问题。

眼下陆沉要用这三千人代替刑部和大理寺的职能,难免会引起京中的恐慌。

然而考虑到之前陆沉顾全大局的表现,宁皇后最终还是下定决心,缓缓道:“本宫允了。不过国公要尽力约束麾下将士,切不可惊扰城中百姓,否则本宫亦不能法外开恩。”

陆沉垂首道:“臣担保不会出现那种情况,若有人无视军纪,臣愿同领责罚。”

宁皇后温言道:“本宫相信国公不会让人失望。”

厉冰雪一边搀扶着自己的父亲,一边饶有兴致地看着自己的丈夫。

她能感觉到陆沉此刻平和的心情,因为宁皇后看起来确实要比那位大行皇帝强不少,至少她懂得用人不疑的道理,也能看清楚当下的局势。

陆沉趁热打铁,诚恳地说道:“臣斗胆奏请殿下,请允许臣调锐士营一百军卒来此。”

此言一出,原本安安静静听着的文武百官猛地涌现一阵骚动。

宁皇后略感惊讶,但是并无不悦之意。

如果陆沉一开始就提出这个请求,她肯定会有被冒犯的感觉,以及浓重的不安和戒备,可如今她通过苑玉吉掌握后宫权柄,沈玉来控制着最精锐的万余禁军,皇宫依然很安全,一百边军入宫掀不起风浪。

更重要的是,陆沉要用这一百边军做什么呢?

很明显不是为了李适之一人。

联想到之前陆沉的话,宁皇后心中恍然,问道:“国公知道谁是李适之的同党?”

陆沉答道:“在今日入宫之前,臣便已经掌握了部分证据,确认有三人是他的同党,另外还有十余人不太确定。臣不愿给他们串联的机会,亦不想因为一时犹豫导致再起波澜。因此除了李适之和那三人需要收押之外,臣想先行隔离审查其余有嫌疑的人。若殿下认为此举不妥,臣也可以暂时不动李适之以外的人,待拿到全部证据再动手。”

其实宁皇后更偏向于后一种方式,不过在短暂的思索后,她平静地说道:“本宫既然将这件事全权交给国公,理当支持你合理的请求,允你调一百军卒入殿。”

“谢殿下信重!”

陆沉拱手一礼。

一些重臣神情紧张嘴唇翕动,然而两位宰相没有开口,萧望之和厉天润更是做壁上观,这个时候他们谁敢跳出来不打自招?

约莫一炷香后,锐士营主将叶继堂亲率一百精兵来到端诚殿外,并未擅自入殿。

宁皇后望着远处的边军锐卒,心中颇为感慨,随即对陆沉问道:“国公,李适之的同党都是谁?”

陆沉向前数步,冷厉的目光扫视过去,一字字念了出来。

“礼部尚书胡景文。”

“户部尚书景庆山。”

“刑部尚书杨靖。”

“翰林学士陈春。”

“工部左侍郎卜明轩。”

“通政司右通政曲康。”

……

无比肃静的大殿内,陆沉一口气念出十五个名字,全部都是四品及以上的高官。

每一个被他念到名字的官员都难掩心中恐慌,更有甚者面色惨白浑身发抖,仿佛陆沉的声音就是恶鬼索命的低吟。

“扑通”之声连绵不断。

十余人仓惶跪下,礼部尚书胡景文颤声道:“殿下,臣与李适之毫无瓜葛,秦国公这是趁机打击异己,请殿下明察啊!”

刑部尚书杨靖悲鸣道:“殿下,臣冤枉,臣冤枉啊!”

余者更是不堪,以头抢地涕泪横流。

角落之中,双手被绑缚于身后的李适之漠然地看着这一幕,眼中泛起鄙夷的神色。

不知为何,望着这群哀求不断的朝臣,宁皇后忽然感觉到一阵快意,同时她也想了起来,先前李适之多次奏请许太后强杀陆沉的时候,这十五人从未置身事外,他们每次都是第一批站出来附和李适之的官员,而且态度极其坚定,没有丝毫犹豫迟疑。

若不是提前串联,他们如何能够做到这一点?

宁皇后没有言明此事,继续问道:“国公,你方才说的三人是指谁?”

陆沉冷眼望着那群人,寒声道:“胡景文、景庆山、杨靖,余者虽有极大的嫌疑,还需要进一步查证。”

“好。”

宁皇后点了点头,没有理会那群人的哀求,平静地说道:“包括李适之在内,所有人串联勾结的证据都要确凿详实,本宫已授国公临机专断之权,一应证据务必要做到妥善全面,不能有任何纰漏。本宫要向世人昭告这等逆贼的罪行,将他们抄家灭族,告慰大行皇帝在天之灵!”

“臣遵旨!”

陆沉朗声应下,随即转身看向肃立殿门之旁的叶继堂,肃然道:“将李适之、胡景文、景庆山、杨靖收押,余者隔离审查!”

“末将领命!”

叶继堂拱手一礼,随即率十五名锐卒进入大殿。

他们毕恭毕敬地向宁皇后和太子李道明行礼,然后分散行动。

叶继堂亲自从禁卫手中带走李适之,其余军卒每人架起一名大臣,在文武百官凛然的注视下,拖着他们离开朝堂。

陆沉看着他们离去的背影,眼中杀气犹如实质,再也无法遮掩。

喜欢九锡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

九锡搜猫阅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