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九锡 > 第875章 【圣人之道】

九锡 第875章 【圣人之道】

作者:上汤豆苗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1-10 09:01:38 来源:书海阁

父子二人来到太华池畔的八角亭,景帝坐在宫人们提前准备好的藤椅上,乌岩则毕恭毕敬地站在一旁聆听训示。

他似乎还没有从先前激荡的情绪中抽离出来。

不怪他如此失态,毕竟二十多年来,景帝在他心里的地位比高山更高,敬畏之心压过一切,说一句噤若寒蝉并不为过。

今日骤然听到景帝那句满含期许的勉励,乌岩险些当场掉下眼泪。

景帝看了一会秋日阳光下水面上的涟漪,平静地说道:“这大半年你很用功,朕都看在眼里。虽然有些时候你的处事手段略显稚嫩,但是至少你有上进的心思,这便是可取之处,所以朕对你抱有期望。眼下你即将监国,朕便考考你,如何才能成为一个有为之君?”

乌岩好不容易平复的心境猛地紧张起来,因为这个问题太过宏大,而且让他当面评说帝王之道,这显然有些逾越。

景帝见状淡淡一笑,抬手斥退周遭的宫人,道:“想到什么便说什么,朕不会见责。”

乌岩忐忑地思考着,小心翼翼地说道:“父皇,儿臣认为如果可以做到朝堂政治清明、百姓安居乐业,应该就是有为之君。”

“你说的这些没有错,不过还有一个前提。”

景帝双手拢在身前,徐徐道:“你要能掌控手中的力量,才能让臣民按照你的设想做事。如果朝中吏治败坏,百官阳奉阴违,你要如何处理?如果百姓民不聊生饿殍遍野,你要如何安抚?”

乌岩默然。

景帝转头看着他,似笑非笑地说道:“不听话的臣子便杀了,百姓敢造反就调大军扑灭,是不是这样?”

倘若治国真有这么简单,史书上就不会有那么多亡国之君。

乌岩明白这个道理,所以他诚挚地说道:“请父皇赐教。”

“其实这些手段本身并没有问题,但是身为帝王要站得更高一些。”

景帝抬起右手高过额头,耐心地说道:“朝中吏治败坏,究竟是他们腐化的速度太快,还是你身为天子赏罚不公偏听偏信。百姓竖旗造反,究竟是有人蛊惑人心煽动民怨,还是官员和贵族沆瀣一气荼毒百姓。你首先要弄清楚发生这些状况的缘由,而不是立刻做出武断的定性。为君者,最忌被情绪牵着鼻子走,它会让你变得愚蠢又短视。”

乌岩豁然开朗,敬服地说道:“儿臣明白了。”

景帝颔首道:“知其源头,对症下药,方为处事正道。”

“是,父皇。”

“朕知道你身边有不少幕僚谋士,想来这大半年他们给你出谋划策,教了你很多权谋之道,不妨说说有何心得?”

乌岩有些迟疑,看着景帝鼓励的目光,于是老老实实地说道:“他们确实说过很多,儿臣闲暇时总结了几条。”

景帝微笑道:“说来听听,莫要害怕。”

如果没有先前和谐的气氛作为铺垫,乌岩根本不敢实话实说,不过他也知道自己的幕僚里肯定有父皇安排的人,于是鼓起勇气如实道来。

“第一是平衡之法,朝中官员和贵族难免会因为各种各样的关系结党抱团,无论哪朝哪代都无法禁绝,因此帝王绝对不能让某个利益群体一家独大,否则必然会威胁到皇权的安危。”

“第二是杀伐决断,所谓慈不掌兵义不理财,掌握权柄更是如此,心慈手软只会埋下无尽的隐患。尤其是对那些敢于窥伺皇权的人,务必要用鲜血和杀戮震慑一切宵小。”

“第三是威不可测,虽说揣摩上意是绝大多数臣子都会做的事情,但是看不透的人和事才是最可怕的,才会让那些人感到畏惧。倘若帝王的心思可以轻易被臣工猜透,那么他就很难真正控制朝堂。”

“第四是黑白相间,这世上既有精明老练的奸臣,也有迂腐昏聩的忠臣,奸臣不代表愚蠢,忠臣也不代表聪慧,品格与能力不一定完全对等。因此用人不能只看忠奸,还要注重他们是否能在合理的位置发挥作用,并且要有随时罢黜他们的手腕。”

乌岩越说越流利,他注意到景帝的表情一直都很平静,于是恭敬地说道:“父皇,这就是儿臣大略的想法。”

其实他心里还有一个念头,这些手段都能从景帝的治政过程中找到对应的例子,只不过他终究不敢妄议君父。

景帝沉吟片刻,颔首道:“你身边的文士倒也不算肤浅,这些心计便是所谓的帝王心术。乌岩,虽说你的天赋确实要比纳兰稍逊一筹,但你胜在勤奋好学且善于总结,假以时日便能愈发纯熟,只要能做到言行合一,对付绝大多数臣子都已足够。”

乌岩心中一喜,面上不敢表露出来。

景帝端起桌上的茶盏饮了一口,平静地说道:“不过朕要告诉你,这些帝王心术不值一提。”

乌岩怔住。

景帝继续说道:“你方才说的那四条,其实可以用八个字概况,那便是不仁、不亲、不信、不贵,这是称孤道寡的真正由来。由此延伸开来,帝王心术便是驭下之术,大略能够总结成七条,分别是众端参观、必罚明威、信赏尽能、一听责下、疑诏诡使、挟知而问、倒言反事。”乌岩连忙用心铭记,唯恐漏过一个字。

景帝见状亦未阻止,而是正色道:“然而这些手段说穿了只是术,小道也。你身为监国太子,将来要继承朕的皇位,从一开始就不能只重小道,若是醉心于此,或许能让你成为极有权势的帝王,然则于国于民无益。”

说完这番话,他沉默了一段时间,给乌岩充足的时间思考。

等乌岩的神情逐渐平静,景帝才继续说道:“帝王若是只会操弄权术,即便你能将满朝文武玩弄于股掌之间,让庙堂诸公成为你手中的木偶泥塑,无人不畏服,无人不谦卑,那你也只是那个坐在皇宫里最大的塑像。因为你在长期权争的过程中,早已忘记大景芸芸众生,所见所闻皆是阿谀奉承和勾心斗角。”

乌岩肃然道:“是的。”

景帝问道:“等到那个时候,倘若泾河洪水泛滥,两岸百姓流离失所,一夜之间出现数十万灾民,那些权术能帮你赈济灾民吗?倘若天降大旱赤地千里,那些权术能让你求来甘霖吗?或者说,南齐励精图治兵强马壮,数十万精锐虎贲北上,那些权术能帮你变出精兵强将和粮草军械吗?”

乌岩惶恐地说道:“回父皇,不能。”

景帝放缓语气,温和地说道:“朕再问你,朕能够享有如今的威望,靠的只是这些权谋手段吗?”

“不是。”

乌岩这会已经清醒过来,想了想说道:“父皇开疆拓土经世济民,让大景子民过上比以前更好的生活,所以朝野上下无不敬服。”

“朕没有你说的这么好,否则南齐应该早就臣服。这里面固然有南边君臣自身实力的影响,终究还是朕犯了一些错误,低估了那些对手,否则南边的局势不至于此。”

他忽地咳嗽起来,乌岩见状大惊,连忙问道:“父皇,是否要召太医?”

景帝摆摆手,淡然道:“不必。”

他伸手端起茶盏饮了一口,压下胸腹间的疼痛,继而抬头望着澄澈蔚蓝的天空,缓缓道:“朕并不是说帝王心术完全无用,相反你若要降服朝中那些人精,必须要学会那些手段,所以朕没有干涉你身边的幕僚和文士,并且提前让你参政监国。但是朕希望你记住,身为大景天子不可拘泥于小道,唯有将百姓疾苦放在心中,你才能真正做出一番青史留名的事业。”

这一刻乌岩不禁想了很多。

他想到已经被纳入大景疆域的赵国和燕地,想到如今在兀颜术所率大军稳扎稳打的进攻下、已经丢失小半疆土的代国,还有南边那个出人意料再度崛起的齐国。

当然最重要的是如今大景治下的子民。

“朕在将近二十年的时间里,一直在尽力推行齐人制度,在大都修建很多同文馆,号召百官和景廉贵族学习齐人文化,并非是朕瞧不上自家祖辈传下来的东西,而是因为要维系这样一个庞大的国家,必须要学习他人的长处。”

景帝眉眼间浮现一抹倦色,继而道:“你看过不少中原王朝留下来的史书,理应知道任何一个朝代都很难持续长久,国祚最多二三百年,这是为何?”

乌岩认真地倾听着。

景帝神情凝重地说道:“历朝历代皆是始兴终衰,皆因重驭世之术,轻经世之道,故而积弊难返,国运衰败。所以朕要你牢牢记住权谋小道和治国大道的区别,也是朕让你将眼界抬高一些、目光长远一些的根源。”

乌岩心中百感交集,心悦诚服又无比崇敬地说道:“父皇,儿臣一定会铭记教诲,时时反省自己。”

景帝抬眼看着他,眼中浮现一抹遗憾,轻声道:“你还很年轻,还有很多时间领会体悟,只可惜朕的寿数已经不多了。”

乌岩急促地说道:“父皇,万万不能这般想!”

“命数天定,岂能强求?”

景帝笑了笑,那抹遗憾消失不见,他看向波光粼粼的太华池,面上浮现傲然之色:“不过在朕死之前,总要帮你解决最大的麻烦。如今兀颜术那边进展顺利,代国已是强弩之末,哥舒魁再如何不甘也无济于事。等到明年,朕会亲率数十万大军南下,一举底定天下大局。”

“父皇,儿臣……”

乌岩眼中含泪,感动与悲痛之意交织。

景帝缓缓站起身走到阑干旁,负手而立,悠悠道:“而你的职责便是守护好朕留给你的万里河山。”

乌岩双膝跪地,再三叩首。

“儿臣遵旨!”

喜欢九锡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

九锡搜猫阅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