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都市现言 > 七零,穿书后假千金回村种番薯了 > 第230章 陈记者大开眼界&采访知青

陈记者和摄像师也看出来了:“这么看来,两块五确实不贵。”

林雨想给罐头打广告嘛,于是便多说了一些。

“这些水果的路费也不便宜,加上我们都会挑出质量好的放进罐头,这每一罐,都是用心做出来的。”

陈记者笑着说:“听你这么说,我都想多买一些了。”

林雨大方道:“到时候送您二位几瓶,回去给家里人都尝尝。”

陈记者赶紧拒绝:“这怎么好意思,这么精贵的东西,留着卖吧,社员们也不容易。”

林雨心里满意,这个记者,能体会工人的不易,是个有同理心的人。

林雨也就不担心他回去会瞎写了。

虽说两人都拒绝,但林雨打算等他们要走的时候,再偷偷把罐头塞给他们。

这是待客之道,也不算贿赂吧?

林雨接着又拿出两瓶荔枝罐头介绍:“这是两种口味的,一种更甜一点,一种荔枝味道更浓厚。”

“有一种吃法,不怎么爱吃甜的人,把这个汤汁倒进碗里,加点水,就变成一碗微甜的糖水了。”

林雨说的就类似于后世的冲泡饮品,很方便。

陈记者点点头:“适合拿出来招待客人。”

他把做法记下,打算到时候介绍给读者。

两人之后又看了油桃的处理过程,桃子罐头的味道也不错,尝过以后,都很喜欢。

摄像师还说:“下次让孩子妈也买点桃子的,孩子应该会喜欢。”

林雨说:“这个没有黄桃罐头那么甜,味道不太一样,也很受欢迎。”

他们还要感谢黄桃罐头打下的基础,人们对桃子罐头的接受度很高。

吃过他们厂里的油桃罐头的人,基本都会回购。

毕竟人们还是喜欢新鲜的,换一种果子的口味,滋味也更丰富。

介绍完产品,陈记者又开始采访工人。

林雨可以看出来,他对农民、工人这一类型的人更感兴趣。

是个干实事的,关心民生的人。

这一采访,陈记者更惊讶了:“你们都是其他大队的?”

在来之前,他只听说这个厂规模不小,但他觉得始终就是一个大队办的厂,难道还比得上大厂不成?

没想到这个厂居然还接收了许多周边大队的工人。

这可就是名副其实的社办工厂了。

青山公社的每个大队,都有工人在厂里工作。

罐头车间里的工人有来自牛头大队的、东山大队的、东风大队的........

“你们是自己来的吗?”

工人们说:“是大队选出来,我们再过来面试的。”

陈记者了解了一下选拔的标准,感慨道:“林厂长,我发现你们的规章制度,比大厂还要严格啊。”

国营大厂里可有不少关系户,但他们这个厂,反而是真正按照实力来选拔的。

而且这几个大队的干部,竟然也没有意见?

林雨耸耸肩:“我们一开始也就是一个小作坊,每个人都得干活,哪有钱养闲人啊?”

“后来建了厂也一样,不干活进来养老的,大家都不会惯着。”

这附近几个大队也都知道厂里的情况,大队干部们自然也不会给厂里添堵。

免得厂子办不下去,他们工作都没了。

林雨感叹道:“大家都很珍惜这个厂。”

正是大家对食品厂的这份寄托,让林雨充满了力量。

她早早就下定决心,要和大家一起,把食品厂做大做强。

大家齐心协力,自然不允许有人拖后腿。

因此那种走后门进来养老的人,是没有的。

即使有,也会被赶出去。

到时候丢脸的就会是他背后的人了。

陈记者无数次被食品厂的职工震惊到,心里的想法变了又变。

“今天来的这趟,真是让我大开眼界。”

林雨笑着说:“你再多留几天,可能还会发现更多惊喜呢。”

陈记者原本打算采访完就离开,但现在看来,他确实还有许多没发现的惊喜。

于是他说:“那我们就多留两天。”

林雨:“那你们可以住在我们家,要不是宿舍还没建好,就可以住宿舍了。”

陈记者:“你们还打算建宿舍?”

林雨虽然钱不够,但是牛是要吹的:“是有这个打算,那些别的大队的工人,有的人家离得远,需要个地方休息。”

“现在工人越来越多,我们也得为他们考虑啊。”

陈记者感慨道:“你们真是个有人情味的工厂。”

“如果真的建了宿舍,我能不能再过来看看。”

他想知道,这个厂的未来会如何。

林雨自然是答应的,别管建宿舍楼有多困难,她总有一天会做到的。

从罐头车间出来,陈记者两人又跟着林雨回到了办公室。

歇了一会,他就开始采访职工了。

办公室里的职工大多数是下乡知青。

关于他们的话题,现在也是社会大众所关注的。

国人讲欲扬先抑嘛。

陈记者以为他的重点会放在这些知青身上,但没想到先采访的那些工人,已经给了他很多的启发。可以说处处都是重点。

光是新闻的标题,他就能想出十几个。

这会见到知青们,他已经不觉得稀奇了。

但他还是按照自己写的采访提纲,采访了知青们。

“你们都是知识青年,来到乡下是什么感受呢?”

宋美丽先回答道:“一开始觉得很辛苦,没干过农活,那会真觉得受不了。”

“后来渐渐习惯了,但是却不知道自己下乡的意义在哪里。”

陈记者点点头,这是许多知青困惑的地方。

他们响应号召下了乡,以为自己是来和农民兄弟共同进步的。

没想到一来面临的却是无穷无尽的农活。

他们都是知识分子,干活自然比不上老练的农民。

他们的知识也派不上用场。

许多人便开始疑惑、迷茫,找不到人生的意义。

宋美丽最开始也是这样。

“后来创办了食品作坊,需要考试,那个时候才感觉到知识的用武之处。”

陈记者:“最开始的作坊是什么样的?你们那时候对作坊有没有信心?”

这问题问的都是厂里第一批职工。

宋美丽回答:“一开始的作坊只是几间小土房子,那时候我们也不知道将来会怎么样。”

欧漫青倒是说:“我对林厂长有信心,作坊建立没多久,就能给队员们发工资了。那时候感觉很骄傲。”

喜欢七零,穿书后假千金回村种番薯了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

七零,穿书后假千金回村种番薯了搜猫阅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