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四合院:开局秦淮如送上门 > 第484章 得到练习简

四合院:开局秦淮如送上门 第484章 得到练习简

作者:伟栋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1-10 09:21:55 来源:书海阁

“恭喜兄长。”秦长青作揖表示祝贺。

阆看了看四周,突然压低了声音:“秦兄弟,我看到你之前回答官员问题,表现得十分优秀,想必你的学问一定不错。能否与我商量一件事?”

“何事?”秦长青立即警觉起来。

他知道阆过于热情,肯定有所图谋。

阆低声说:

“可否将你的练习书写简和我的调换一下?我那练习简上还有剩余三四片,如果和你交换的话,我可以再给你半枚秦半两钱。”

阆这是真心想要得到练习简。

听到这里,秦长青愣住了。

就这些?

他原以为阆要说出什么事情。

结果竟是如此。

见到秦长青没有回应,阆显得有些着急。

“一枚!”

“顶多给你一枚钱!”

“再多了我真的拿不出来。”

“兄弟你也是读书人,应当明白学习的艰辛。”

“我根本不想学字,只需要记得自己的名字就好了,但父亲非要让我学习写字。从小习武的我哪会这些,已经浪费了许多习字简,到现在还没有练好。”

“你知道习字简有多贵吧?”

“学室一个月只给我们提供十几份,那根本不够用。可是识字必须通过不断练习,否则根本学不会。”

“请你帮忙一下吧。”

秦长青忍不住笑了笑,他明白了阆为何说这些话。他在前面提到了他祖父在‘上计’考核中获胜的事,显然是希望借助这层关系让秦长青愿意与他交易。然而,阆终究是个年轻人,无法稳住情绪。

当见到秦长青久久不答,他误以为心思已被看出,于是全盘托出自己所面临的问题。

阆可能想不到秦长青长期生活在山林中,并未想到这方面的复杂因素。此刻,他终于理解了 ** 。

“我禀清淑气,生而秀为士。”

“我久未入世,忘了世界本就是复杂莫测的。熙熙攘攘的人们大多为了利益而奋斗。”

“我其实才是个特殊案例。”

他默默提醒自己保持冷静,同时说道:

“这笔交易我愿意做。”

“但我们要订立契约。”

别契券是用来保证交易的凭证!

在秦朝时期,进行任何交易都需要立契券。

所谓的“契券”,是一块写有合同内容的竹简。上面有不同的齿痕标记,以区别不同的信息。买卖成交后,在简牍上写下合同内容,双方各执一半。日后若有纠纷或错误出现,可以用此作为证据,解决争议。

这契券是具备法律效力的!

法律规定,在一定时间内不可遗失此凭证。若契约遗失,则称为“亡券害身”,当事人会受到相应的处罚。

看到秦长青同意,阆大喜过望,立刻大声呼喊:“各位,请见证,我与秦长青即将签订一份契约。”

说完,他拉过来一名名叫奋的瘦猴子似的青年。他对秦长青说:“他是奋,他的父亲负责管理城中市集。让他为我们立约,你应该可以放心。”

“如果你不同意,我们放学后可以在他的面前签字。”

“不必麻烦,这样就可以了。”秦长青表示。

他能感觉到阆的真诚,但他没想到阆会如此认真,不但让其他学友见证,还让经验丰富的奋起草契券,这让他刮目相看。尽管琅确实有些小心思,却没有恶意。

实际上,他也不需要太多的书写简。

待契约撰写完毕并大声读了三遍确认无误后,奋将契约分为两边递给两人。

直到此时。

秦长青才真切感受到了秦国律法的严密细致。

天下苍生,生活日常中的所有细节无不在这法律的笼罩之下。

法律严密细致到每一个方面!

契券到手后,阆松了一口气。

回到了座位,他将自己的练习简交给秦长青后说道,“秦史子,这次交易确实让你吃亏了。书写简以往市价仅三钱,近日城里价格上涨,目前售价五钱。我不是有意让你吃亏。”

“实在是……家中实在

“我的父亲今年才升爵成为大夫,过去一直都是按‘不更’爵领取俸禄。家中本来就没有什么积蓄,全家搬迁到咸阳时又花了不少钱。我实在是没办法,才会想到这个办法。”

“还请秦长青不要责怪我。”

秦长青淡淡地说道:

“我已经看穿了你的心思。”

“我也曾接受过私塾教育,很清楚在这期间会有很多花销。因此,我能够理解你的所作所为。但正如令史所说,日后我们要当官为吏,你现在可以展现精明,但在官场中,官吏不能有任何偏差。当官的时候,我真怀疑你是否能坚持下去。”

“我确实想过直接拒绝你。”

阆皱眉问道:“那为什么最后还是答应了呢?”

秦长青笑道:

“因为你所做的一切并不是为了谋求私利,而是为了让自己的学问更精深。我们在学校就是要掌握治国安邦的道理。”

“然而,什么是官吏的本质呢?”“百姓的生存之依托啊!”

“同样身为官员的学生,如果我们连自己问题都不能解决,怎能去解决普天下人民的困境呢?”

阆脸一红,涨红的脸颊时红时白,最后向秦长青鞠了一躬道:

“兄弟,我服你。”

“在学校里,口若悬河的人不止你一个,但你让我感到羞愧无比,这是目前唯一的例外。我不再让你占什么便宜了。如果以后有什么人给你找麻烦,我会站出来帮你,我在这方面没其他能力,但在打架这方面绝对很有一套。”

听后。

秦长青脸上肌肉抽搐。

哎!

算是白说那么多感慨了吧。

阆虽然在学校待了一段时间,但仍保留了许多乡间的风气,依然带着一丝土气。

然而,这才是秦国人民的真实面目。

正是因为契书这件事情。

秦长青和阆之间也因此结下了一份友谊。

不久,

外面响起了锣声。

上课时间到了。

令史再次回到了课堂中。

眼前的依然是那块大木板,但原先上面写的“灋”“罚”“法”三个大字,在休息时已经被临时记录员擦掉。

此时的木板上一个字都没有。

令史冷漠地说:

“这次课我们会教授《语书》上的文字。”

“我知道你们中大多数人并不喜欢当文职官,而是心向战场,在战斗中获得荣耀,并希望通过战斗提升自己的职位与荣誉,你们可能有些人认为写字只是为了签名罢了,并不值得学!”

“真是这样的吗?”

“并不是!”

“即便是武职人员也要具备书写能力。”

“你们可能以为识会写几个字就已经够用了,但是你们究竟能识别并书写多少字?”

“你们大概也只能认识几百字。”

“那么天底下有多少字你们知晓么?而现今全国统一,当你们带军之时必然会遇到五湖四海的士兵们。”

“有来自秦地的,也有来自于赵国、卫国等地的;你们识字受过训练,但许多士卒没有。他们告诉你的他们的名字,你能确保每次都正确记起来吗?”

“统一前,六国之间的字与读音各异,但据勘定局统计,自商鞅变法以来,秦国的常用字增长到了1350字,至一统时已有约余种。统一天下后的数年里,勘定局整合诸国文字并加以融合,共增加了余种新的字。”

“总的汉字已累计到多种。”

“秦字结构繁冗而其他国家文字简单易懂,统合文字必然带来复杂与简单的不平衡。因此一统天下后,始皇命勘定局对秦字做出简化改革。”

“这就是小篆诞生的原因。”

“即便如此努力地进行文字简并化的工作,秦文仍有近两万个字。”

“你们不去学习书写这些文字?怎么能应对名字千奇百怪的军人们,又如何处理文书案宗呢?如果没有经过学习识字训练,就算给你一本孙子兵法你们中有谁真正通篇读懂了?有谁又能领会书中奥秘?”

“秦之吏不懂文字识读与书写?”

“难道不怕为天下人所讥讽笑话!”

令史冷冷地看着每一个人,在他注视下,没有人敢直视他眼睛。

秦长青端坐在那里,同样感觉到压力。

令史的话并非毫无根据,秦朝的词汇量实在庞大,无论文官还是武将,日常工作都围绕人口登记展开。

例如,

文官涉及登记户籍与征税收支;

武官包括召集士兵、问罪审讯等任务。

从某种意义上讲,近90%秦国官员的职业都以人口管理

“我会先念,你们跟在我后面念,待到能流畅念完,再将这些字誊写在习字简上,等到所有人都记住后,我会再逐一解释这些字的意义。”

话音刚落,令史枯便开始大声领读。

秦长青亦紧随其后。

不过,他不仅跟读,还不时翻开习字简,把这些字一一记下,同时标注上读音。由于此时的秦国尚未使用后世那样的拼音系统,只能通过标注读音的方法学习汉字。

这种方法,实际上奠定了后来人们所谓的‘认半字认偏旁’的基础。

课堂中顿时响起了读书声。

待史子们纷纷将新学的词组记录在习字简后,令史枯开始了每日必修课程——说文解字。对已略通文墨的秦长青来说,这样的课显得轻松许多,

喜欢四合院:开局秦淮如送上门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

四合院:开局秦淮如送上门搜猫阅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