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四合院:开局秦淮如送上门 > 第516章 政权集中

四合院:开局秦淮如送上门 第516章 政权集中

作者:伟栋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1-10 09:21:55 来源:书海阁

“如今,天下统一,政权集中,很多人担心秦国会专行法治,并且有些人将诸子百家衰败的原因归结于法家的强大,认为正是法家的强势导致了百家的衰落。”

“但这显然是不对的。”

“诸子百家都以平息天下纷争为己任。尽管最终是由法家领导解决了这一问题,但这并未偏离各家的基本理想。”

“诸子创立学说的初衷是通过不同的方法来实现天下安宁。如今天下已实现安宁,你们反而过于执着于各自的具体治理手段,这不就是在舍本逐末吗?”

“在我看来。”

“各家学派不仅仅适用于战乱时期,在和平年代也有其发挥作用的地方。”

“战时定江山。”

“而和平时期则应为百姓谋福利!”

“这才是诸子百家存在的真正意义。”

“全是为了人民!”

“现在天下亟待建设和发展,情况类似于当年纷乱不安的形势,这正是各大流派施展才能的大好时机。然而,你们却选择了自我放弃。这不仅有悖于诸子的初衷,更是对自家学说的巨大贻误。”

“诸位为何如此糊涂?”

### 长青

午后时分,咸阳宫。

嬴政享用完午膳后,正坐在偏殿休憩。

不久后。

殿外传来了宦官的通报,说廷尉李斯正在外求见。

“宣!”嬴政直接应道。

随即,李斯步入殿内。

一进门,李斯便恭敬地行礼道:

“臣李斯拜见陛下。”

“平身。”嬴政看了李斯一眼,淡淡说道:“这次入围的百名名士名单已经出来了?”

李斯躬身回复道:

“回陛下,名单已完全公示。”

“在臣入宫之前,并无士子提出异议。”

“嗯。”嬴政点点头,示意他继续。

李斯继续说道:

“回陛下,此次盛会共有五千四百七十五人参与考试。”

“经过王老丞相、隗老丞相、顿弱御史大夫和微臣连续审阅后,一共选拔了九十六名优秀士子,这些人均才德兼备。”

“此次盛会出现的人才之众多可谓空前。”

“参与盛会的人数也创下历史纪录,比魏国早年‘西河之学’以及齐国稷下学宫的士子要多出许多。”

“昔日的‘西河之学’与稷下学宫中的士子参差不齐,虽有名士,但数量极少,远不如这次盛会有这么多杰出之才。”

“这也证明了大秦的文化盛世!”

“臣恭贺陛下!”

嬴政轻轻哼了一声,冷冷说道:“这其中恐怕不少人隐姓埋名吧。”

李斯应答:

“回陛下。”

“臣对此并无确切了解。”

“但依臣之见,情况确实如此。”

“虽然大秦为他们广开言路,但这些士子往往多瞧不起秦国,即便朝廷特赦允许参加,他们也未必敢于透露真实姓名。”

嬴政道:

“朕早就预料到了。”

“既然你认为这些盛会有如此高评,那详细讲述一下哪些人能入你李斯之眼,朕也想听听你们这次盛会选拔士子的具体标准是什么。”

李斯无奈地苦笑了一下:

“请陛下原谅。”

“臣仅负责审阅工作,未能得知每位应试者的真实姓名。”

“尽管陛下要求微臣列举入围名单,但我无法具体说出每一位入选者的文章。”

嬴政眉头微皱,不解地问:“你们真的没看过他们的名字吗?”

李斯摇了摇头。

“臣等确未查看过。”

宫殿内。

嬴政摇了摇头。

李斯有野心,这一点他心里明镜儿一般。

之前他也一直在压制李斯。毕竟,李斯是个较为势利的人,一旦权势到手恐怕便会忘乎所以,他在心底思量多次——该让李斯担任左丞相,还是右丞相?

此刻。

他已经做出了决断。

他对殿外说道:“来人,取一份入选士子的名单过来,朕亲自过目一下是谁入了选。”

话音未落,外面的脚步声响起来了。

很快。

太监将写有名字的羊皮纸递交上来。

嬴政将羊皮纸摊展于宽大的桌上,看着那些名字,眼中不由泛出了一丝凛冽之意。

这群人多是对秦朝心存异志。

看完后。

嬴政将羊皮纸合拢。

他冷声开口道:“秦长青,此次的士子纷争都是你引发的,所以也必须由你自己去平息。这么多士子来咸阳,很多都不是怀揣善意,你想把他们整合到大秦的阵营,只能靠你自己的手段。”

“但是朕既然已经允诺,便会放任一次。”

“朕也看看你该如何应对这帮士子。”

说完,嬴政拿起秦长青提交的奏章,看着秦长青的要求提笔大书“批准”,

准!

他随后将此奏章放在一侧,捡起其他奏报又开始了无表情的审核工作。对这个士子盛会,他并未表现太多的关注。相较于士子大会的结果,他更为关注其后的官职调遣。士子终是不在庙堂之上的。

他的本意查看士子名单不过是为了确认参与的人名单里是否有一些可委以重任的人才。

假若有,那便要善加运用。

若没有,则士子大会结束后会给另一次的机会,也就是最终一次了。

这就是他对这场士子大会的看法。

在咸阳宫里士子名字的揭示并没吸引到太多注意和认真。但在这个咸阳城市里边,平民阶层却热烈讨论着此事。

而这个士子大会。

已经成为大街小巷谈论的重要话题了。

长青

上下蒙蔽,为所欲为的行为已经在这个地方横行。地方官员和地方豪强同流合污,共同压迫普通百姓,百姓们的冤屈无法申诉,满腹的苦楚无处倾诉,最终使得民怨沸腾。“如果仅仅是想要天下的稳定,”“治理方针不妨宽松些,减轻徭役和税收就可以了。”“但若要实现天下大治,”“必须先解决吏治的问题。”“吏治的危害,丝毫不亚于土地兼并的破坏力,甚至比后者更为严重。土地兼并在表面显而易见,吏治败坏的影响则是广泛深入且不易觉察,从国家政务争执,到百姓的每一片桑叶,无所不在,影响深远,后患无穷。”“土地兼并其实并不难解决,只要保持吏治清明,并公平执法,问题就能得以解决;然而如果任由吏治败坏,即使朝廷采取雷霆手段暂时抑制土地兼并,终究也只是权宜之计,终究还会再次出现。”“各种祸患都源于吏治。”“要想实现国家的太平盛世,首先需要整治吏治问题。”“并且任用有才能和贤德的人!”说完这几句话。随即听到另一个声音。“之所以如今的吏治崩溃,原因是忠正廉洁的官员太少了, ** 污秽的官员则很多。”

接着说道陈平道:“大秦国建立的官僚体系强调‘官员不应该享有长期的权利保障,而老百姓也不存在永久不变的身份低微’这一原则。”“但在近年来,出于对地方势力可能带来的威胁的戒备,那些具有救世意愿的人们虽然愿意效命国家,但他们往往难以真正进入行政管理阶层,在此情况下,逐渐转而成为导致混乱的一份子;而之前六国的腐朽官员,因他们曾在六国有官衔,因而得以延续其职位。这种局面岂不是让人啼笑皆非?”“仅仅进行官场内部的肃清工作并不足够。” “如果没有减轻对于地方人民特别是前六国地区人才晋升通道的限制和怀疑,迟早有一天在旧的特权阶级的宣传 ** 下,地方民众很可能会追随他们发起叛乱。”“依我看。” “要实现国家治理的完美。” “在政策上应宽宏大度,而在法律执行层面应当严厉公正!”

正当几人热烈交谈之时,另一个人加入进来发表了个人意见。

蒯通缓慢站立起来,眼神透露坚定而深思的神彩,“过去大秦国确立并施行了一种关于治理国家的全面战略方案,共包括十个主要方面的具体计划和策略。” “它们分别是:法规条例制定、国家组织体制、教育文化的建设、国家综合发展、统一标准规范、水资源管理、稳定边疆形势、军事停火休养、国家长治久安保卫和王朝基业持续巩固。”“直到今天,大多数项目已经得到成功实现。 ” 仅有国家安定一项未完成。

什么是确保国内稳定的计划?

也就是指朝廷决心打击复辟的企图。 然而根据我长时间的观察,这种打击主要是集中锁定之前的六个国家之王族和其他重要成员。 花了多年的时间来削弱他们的势力之后,表面上的危机似乎是消除了。除了移居都城秦京的一部分旧贵外,逃匿在外的部分人也不敢再像以往一样明火执仗。不过当今最严重的危害真的是这些曾经的地位崇高的家族吗?

实际情况却并不是这样的!

昔日的权势家族早已失去了过去的光彩和威严。

真正的隐患其实是富有商人及地方豪强豪门。

因为战争频仍时代各诸侯国为保证资源控制权,大贵族们掌握了领地上的一切产权,并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商业贸易。 商贸势力尽管能够合法购买和交换田地产权,但他们购买的土地实际上大部分归大领主所有,因此能获取的土地数量有限。

喜欢四合院:开局秦淮如送上门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

四合院:开局秦淮如送上门搜猫阅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