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四合院:开局秦淮如送上门 > 第522章 心怀家国

四合院:开局秦淮如送上门 第522章 心怀家国

作者:伟栋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1-10 09:21:55 来源:书海阁

学院生活草草结束后,见识远不如其他各位兄弟能力强,但也有一番大志。”

“诚然我们的学问尚浅,无法比拟朝廷大臣们的博学。”

“可作为大秦公子,我们必须心怀家国。虽然以前或许有人先提出了精彩见解,所以不敢贸然发表意见,但在家宴上,我们可以畅所欲言,至少分享各自的看法。”

“大秦历代先王,用了上百年的时间,终于统一天下建立了大秦帝国,我们作为后代子孙怎能不奋力前进、整日消沉呢?”

说罢,

秦长青环视四周挥袖示意宦官与侍女们离开。

经过短暂的犹豫后,宦官和侍女都撤退出门外,院内只留下了各个公子和公主。

秦长青起身在已经熟透的羊腿上撒了些辣椒粉、花椒粉,切割好递给在场每个人一份。

扶苏望着秦长青的眼睛,透露着几分疑惑。

他始终摸不透秦长青的真实意图。本来推测这场家宴是想联合其他的公子,可是目前看来,秦长青似乎只是希望亲人相聚温馨用餐罢了。

他试着咬了一口羊肉。

确实味道绝佳。

随后,扶苏主动开口:“弟弟说得在理,家人共聚理应更加热烈些。作为大哥,我也不能保持沉寂不说话。”

“对于如何实现长久和平……”

“我也有几点考虑。”

“据我来看,现阶段大秦应推行仁政来安抚广大人民群众。”

“民心稳则帝国安稳。”

秦长青摇了摇头,接着说:

“兄长说得有点笼统。”

“我提议换个思路探讨一下:假如以国家角度来看,该怎么治理呢?而从民众角度来看又是如何呢?我们身处宫廷之内享受无限奢华。我自己曾经亲身走过一些平民区,了解到生活的艰辛。单纯提出‘施行仁政’恐怕解决不了问题。什么是真正的仁爱?对象是谁?付出了怎样的代价?我们真正需要找到可行性的举措而不是停留在理论层面的说辞。也许‘长期稳定’的议题确实有些抽象且缺乏具体实践经验,那换个主题来谈谈——你们觉得治理一个地区的重点在哪里?”

四下一时鸦雀无声,相互对视了几秒钟都无语凝噎。

确实他们都曾设想管理一方土地,不过像现在这样被直接问出来的情况,估计还从未有过先例。

胡亥咀嚼口中肉后,稍作犹豫,接着说道:“我不知道怎么治国,也不懂得怎样治理百姓,但是我们大秦是以法治为基础的国家,只要是按照法律行事的话,不论是国家管理还是群众治理都不应该困难。”

“所以我认为,管治的核心在于法治!”

旁边,公子高兴思良久。

接着说:

“在我看来治理的关键是在稳定。”

“动荡的时代注定灾难不断。”

“管理一个国家最重要的是首先保证整体安定。周朝延续近八百年时间,但其中不断发生战争导致家国破败、流离失所,在这样的条件下,连最基本的生活都是一种奢望。如何能够讨论到治理方面?现在,在父皇英明领导下,六国之地已经归附于我,匈奴也被击退远离边境,百越势力无法威胁大秦军队。只要扫清外面的威胁再清除

然而,

他对这些并不在意。

待到其他公子们都表达完意见后,扶苏环视四周,确认没有宦官和侍女,心中稍感踏实,才开口说道:“我以为治理天下,关键在于仁政。四海安宁,国家太平,百姓富裕,这就是大仁。”

“若想实现这一大仁的目标,”

“就必须推行仁政,减轻百姓负担。”

“当百姓生活无忧,自会安居乐业,不再违法律,也不会发动叛乱。”

“眼下父皇的措施,确实是征用了太多民力。如果施以仁政,废除一些苛法,地方民众还会抱怨秦朝的法令严苛?没有民众的支持,六国余孽又如何能卷土重来?”

“治理天下的根本,在于仁。”

“执政当推行仁政,待民应当宽容,唯有这样,才能得到民心所向,万民顺服。”

扶苏说完,周围一片寂静。

秦长青也不禁挑眉。

他觉得实在无力吐槽,不清楚应该夸扶苏正直,还是批评他情商太低。其他公子即使有不同的看法,也不会公开批评始皇;而扶苏似乎是毫无察觉,直言不讳,让人不禁摇头。

公子高见状急忙说:“兄长认为在仁,我认为在于安稳。我们各位兄弟大体已表达了各自的想法,不知道十弟怎么看呢?”

“你之前生活在民间,对民众的需求更为熟悉,必然有不同的见解。”

秦长青站起身,向在座的人行了个礼。

说道:

“不敢说什么高见,只是有一些不同的看法。”

“在我看来,治理国家不论法治,还是稳定、仁政或是制度,关键在于国家的运作能否正常。”

“国家得以运转,”

“关键还是钱财!”

秦长青接着说。

“钱财?”一句话下来,所有人震惊。

他们预料到秦长青会提出令人惊叹的观点,因为他一向与众不同,总有自己独特的看法。

但听到他说的关键是“钱财”二字,确实令人感到意外。

公子高说道:

“十弟,你这话错了?”

“何以把钱财视为国之根?”

“就算不去讨论那些古老的例证,三代之政的失败大多因为制度的崩溃,与金钱又有什么直接的关系?”

将闾公子满腹疑惑地说:“十弟,虽然你以前在外面流浪时或许经历了不少困顿,但你也未免太实际了吧?钱财不过是身外之物,你现在已是皇家子弟,难道还会缺乏钱财吗?”

扶苏眉头微皱。

接着问:

“十弟,我对你的经历了解颇深,即使是你还没公开身份时,也是生活无忧,即便见到过民众的艰难,钱财依然是普通百姓所关心的事,并不应该是国家的核心问题吧?”

“更何况现今的大秦统一货币,货币皆由朝廷铸造,何谈钱财的重要呢?”

其他公子也都面带困惑。

对于他们的惊讶,秦长青依然保持镇定。

笑着道:

“我没有说错。”

“治国最应重视的就是财富!”

“或许你们觉得治理需要完善体制、良好环境、成熟法制及施行仁政,但是我认为最重要的还是钱财。”

“我在外面听到了一句话:有钱能使鬼推磨!”

“尽管有些夸张,但这揭示了一个问题的 ** 。”

“如今的秦,已不是建国初期的秦国,在父皇努力经营下,秦已经初步形成了健全的政治体系,即使仍有改进之处,但其基础框架已经形成;至于法治,自商君以来,已有所建制,大秦现存的一些难题已不至于动摇根基。”

“因此治理大秦未来的重点应在于增加财富!”

“这也许看起来不合常规,甚至可能显得荒唐,”

“但这的确是我的见解。”

“世间熙攘,皆因利往来。”

“如同我的三位兄长所说,只要体制不破败大秦就无忧。而这一庞大体制正是由众多个体组成;让官员办事,就得先保证他们衣食无缺,这一点相信各位也能理解。”

“虽然我们自幼享富贵生活,但我们想过没有,大部分秦地的公务员并不是直接参与生产活动的。”

“他们靠的是俸禄生存。”

“虽说有部

“租税基本上不会有多大变化,因为在粮食产量固定的前提下,增租是不现实的,而租税主要用于皇室支出和官吏俸禄,这是维持整个体系正常运转的根本。因此只要没有大的天灾或人为灾难,整个帝国大致是可以平稳运作的。”

“不过,战争所消耗的巨大资源却全部来自于赋。”

“民众对此早已怨声载道。”

“如今对匈奴的战争已落幕,但是应得的赏赐尚未兑现。这次出动了接近四十万军队,斩敌数万。这样巨大的战功意味着必须支付大量的奖赏,所需的钱粮自然是非常惊人的,至于国库还有多少储备我无法知晓,哪怕朝廷倾尽全力,也难以轻松应付。”

“到头来...”

“很可能会再征人口赋税!”

“而这种状况下,朝廷可能也无能为力,所以他们正在安排数十万人前往北方河流屯戍。这样做一是防范匈奴南下,另一目的,恐怕是为了在当地分配耕地,从而尽可能减少现金的发放。”

“事实上……”

“朝廷根本拿不出那么多的资金和物资。”

“很快,平定百越的战略也要开始推进,此前遭遇了一些困难,加上 ** 染疟疾,对平越深恶痛绝,此次行动不会小,并且所有这些开销,依旧来自赋税;等平定了百越以后,很可能是借鉴北方经验,命令士兵就地守卫。”

“然而...”

秦长青扫视一圈,在场的人后,他继续说到:

“大家都熟知南方的严峻情况。”

“谁真的愿意长期驻守?”

“况且平定了南海同样需要大赏特赏,这还需巨巨额资金,此外,各项在行进中的重大建设工作,即便动用了徭役,但这些劳役人员还是要用餐的,这都是不小的开支。”

“如今的大秦可能早已有心无力。”

“大秦缺乏财政资源。”

喜欢四合院:开局秦淮如送上门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

四合院:开局秦淮如送上门搜猫阅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