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明世祖,中兴大明 > 第52章 南昌(上)

明世祖,中兴大明 第52章 南昌(上)

作者:理振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1-10 11:48:13 来源:泡书吧

朱由榔对于这个结果还是比较满意的,他倒是没觉得拿下山寨有什么难度,就算没有教导师,以焦琏的本事,最多也就是再拖两天而已。

真正令他欣喜的是教导师表现出来的战斗力,说明自己搞的军事改革方向并没有出错。

经过近代化训练,以文化和民族主义思想武装起来的军队,从组织度上就胜过封建军队,当然,最重要的是,这样的新军队更容易被他朱由榔掌握,从而削弱军头们的影响力。

不然什么扣军饷养亲兵、养选锋的事情难道朱由榔不知道吗,知道又如何?惯例罢了,只要不过分,还不是得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所以只能用培养新式军官的方法,温水煮青蛙,慢慢改变风气。

故而对于此次立下首功的教导师将士,朱由榔大为慷慨,亲自表彰,众臣都知道朱由榔这是表明态度,这教导师就是天子亲军,日后必然前途远大。

斩杀了贼首的马万春、沐显亮被提了军阶,说起来之前朱由榔还想过把后世的军衔弄过来,在教导师中应用,但等他一番描述,朝瞿式耜等人讲明白了军衔是啥,迎接他的却是内阁大臣无语的目光。

这玩意,不就是大明武将的散阶嘛,还用得着另搞一套?

再次顿觉自己是小丑的朱由榔一番询问才知道,古代本来就有自己的“军衔”,那就是武将散阶,只不过没有覆盖住底层士兵,只有有品级的军官才有,比如当年大明建州左卫指挥使努尔哈赤的散阶就是龙虎将军。

只需要那一套系统精简一点,再延伸到普通士兵,就完全和后世军衔没啥区别……

明朝武将散阶最低只有从六品,也就是百户、把总一级,朱由榔继续往下延伸,也不需要他“发明创造”,历史上有过类似事件,唐朝的散阶制度就相当完善,朱由榔直接照抄就是。

九江城南的三个营寨,数日之间被陆续拔除,九江城从此被彻底孤立。

朱由榔终于放心地直接四面围困九江,准备强攻,而九江城中,谭泰却是差点气炸了。

“南昌那帮奴才干什么吃的!”

之前他布置城南三个营寨就是为了沟通和南昌联系,避免被彻底孤立围困,他并不傻,当然想到明军必然会先攻击拔除这三个营寨。

所以通知了南昌方面,一旦九江城南营寨被攻,南昌方面就北上策应,以保证两地联系畅通。

结果,焦琏前后五六日,连克三寨,南昌方面居然毫无动作!

发完了火,谭泰也没有其他办法,只能派人偷偷出城,尝试联系,让南昌方面立即北上夺回三寨。

可谭泰不知道的是,此时的南昌府,已经天翻地覆……

时间回到四天前。

“将军,章于天今天又下命令催了,让我们马上开拔,北上和明军接战。”

“他还说,明日之内,必须开拔,否则就会上报南京,弹劾将军。”

南昌城郊,清军绿营大帐内,金声桓阴沉着脸,听完身前将佐的汇报。

“你有说了军饷的事情吗?”

面对章于天这两天的催逼,金声桓拿出了明军的老传统——开拔费。

是的,因为明末军队废弛,饷银克扣严重,近乎没有,所以闹饷是家常便饭,作战之前的开拔费就是其一。

虽说相较而言,清军入关后,收编绿营兵马的军饷比起原来的明军,可以说是丰厚及时多了,但章于天一向排挤金声桓,对其部多有克扣,再加上金声桓自己也不干净,喝兵血也不少,故而麾下将士过得并不比当年好多少。

如今金声桓再将屎盆子全扣在章于天身上,煽动士卒,要军饷、开拔费,从而达到拒绝出兵的目的。

章于天当然不将金声桓放在眼里,一直逼催。

金声桓挥了挥手,让将佐下去。

而后大帐背后一名低调的年轻人快步走入

“金将军,是时候做决断了!”

正是锦衣卫探马司的一名千户,为了此次金、王反正,锦衣卫先后向南昌派出了两名千户,探马司和执行司联手,探马司负责和反正将领联络,提供情报支持,执行司负责配合探马司搞一些破坏、刺杀之类。

金声桓有些皱眉

“本官不是不想,而是有些麻烦啊,那章于天实在是油滑得很,自从之前我和他吵了几句,他就警惕起来,从来不让我麾下入城,城防都由他手下的四千多人掌握。”

“王得仁带了一半人马南下赣州,我现在手上不过万余人,南昌乃雄城,就算七八万人恐怕都得碰钉子,何况这点人手?”

那探马司千户听完金声桓言语,只是微笑

“将军放心,锦衣卫自有办法,届时只需等信号一起,将军带兵入城即可!”

“哦?你们有何办法?”

千户虽然对于金声桓反正的决心没什么怀疑,但却相当怀疑对方的保密能力,所以含糊过去并不多言。

第二日傍晚

一处南昌城内大户的后院,这家主人原本是崇祯朝南京六部的一名员外郎,锦衣卫通过姜曰广的关系,成功联系获得支持,作为活动中心。

这些个原东林党、江南士人们成事不足败事有余,没啥行动能力,但大多都是地方豪族出身,为抗清势力提供一些便利和资助还是可以的。

“卯队准备得如何了?”

为首院中家仆打扮的中年人对身前一众部下询问吩咐布置工作。

他是执行司的千户,随着锦衣卫逐渐完善扩张,执行司的执行队扩大到十二队,以十二地支命名,每队百人左右,负责执行各种破坏、刺杀任务。

“临着城外校场的永和门那边已经打点好了,八十多人以帮工杂役名义在几家搬运行会里藏起来了。”

“寅队呢?”

“我们打点了惠民门的几个兵将,把火药藏在船底,从水门运了五六艘,现在已经有四百多斤了。”

中年人点头,吩咐道

“明日做好万全准备,后日傍晚,寅队先点火炸桥,在府衙附近点火,卯队和辰队准备和探马司那边联络的守城士卒夺下永和门,放金声桓所部入城!”

“诺!”

后日傍晚

明代的南昌城,被赣江一条小支流从西南边惠民门方向穿入,把整座城分为两半,府衙在河西边,而面临城外校场的永和门在河东边。

中间由一座换做宝盈桥的石桥连接(笔者实在是没找到这座石桥的名字,姑且自己取吧),今日傍晚,一条乌蓬小船从惠民门方向缓缓驶过来。

船夫戴着斗笠,就如同以往河上送货的那些船只一样,没什么不同。

船只驶入桥下,却是用撑杆慢慢抵停下来,岸上急忙回家的商贩、行人并没有什么惊诧,也许只是这船只出了什么问题而已。

倒是后面还没有通过的船只,有些焦急,正准备上来让这船赶紧走,别挡路。

负责看守桥的几名兵丁,也有些不耐烦,跑到岸边,向下面呵斥。

船中毫无动静

正当兵丁都打算撑着竹排上去盘问时,只听到船中几声呼喊

“全部都离开桥面!”

“快离开桥面!”

随后扑通几声,船上几人全部跳下水来,往东岸游去。

好在时间已经到了傍晚,桥上也没什么行人,兵丁见对方如此嚣张,气冲冲划着竹排登上船,这船真是有些奇怪,上面的屋棚设计的颇高,都已经顶住了桥身,怕不是卡住了?

掀开布帘一看,已经一人都没有了,只有满屋棚的布袋子。

带头兵丁耸了耸鼻子

“这味儿怎么有点……”

“轰隆!”

一声巨响,石桥中段炸裂开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