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明世祖,中兴大明 > 第65章 汉川

明世祖,中兴大明 第65章 汉川

作者:理振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1-10 11:48:13 来源:泡书吧

沉默的对峙开始了

鄱阳湖两侧,整个东亚地区最庞大的两个军事集团,开始隔湖对垒。

对于明军而言,通过和谭泰的战斗表明,两军之间,尤其是满清八旗以及精锐绿营,和明军还是有相当差距的。

故而李过的策略变得稍显保守一点,先稳固鄱阳湖西侧九江、南昌、南康各府,命令袁州府方向的赵印选部迅速拿下宜春,吉安方面的郝摇旗也在加紧发动抗清义军。

焦琏部被派驻湖畔的渚溪镇,警惕清军水师登陆

多铎这边,也仿佛陷入沉默,谭泰撤出九江后撤往都昌,和叶臣一起防卫鄱阳湖东北地区。

从地图上看去,两军势均力敌,分别控制鄱阳湖两侧,以湖中间的江心岛为界,分别控制了湖西北和湖东南。

双方都不愿主动登陆,而是不断派出水师骚扰,总计七万多人,超过六百艘战船在广阔长达二百里的湖中交界线上你来我往,巡游袭击。

在零星血色交锋中,令人窒息的沉默下,却是暗流涌动的积蓄力量。

犹如两名绝世高手般,分别而立,静静等待对方的第一击。

-------------------------------------

清初地理学家顾祖禹在自己的《读史方舆纪要》中这样写道

“湖广之形胜,在武昌乎?在襄阳乎?抑在荆州乎?曰:以天下言之,则重在襄阳;以东南言之,则重在武昌;以湖广言之,则重在荆州。”

其人指出湖广重要战略要冲有三个,襄阳、武昌、荆州。

在他看来,如果着眼全天下,那么襄阳在天下之中,北可倾泻中原,南可雄踞江表,东可居高临下进取江南,西可挟制巴蜀,是“天下之腰膂也”,南方政权得到襄阳,才能保住江南,并且有机会图谋北方;北方政权得到襄阳,就可以居高临下,在长江上任何一点攻击江南。

而武昌和荆州,则是江汉平原的重要节点与门户,前者可以直接控制长江,是“九省通衢”,而后者卡在湖广北部最重要的腹地咽喉。

问题是,现在这三个地方只有一个武昌在明军手里。

堵胤锡非常敏锐,在济尔哈朗进驻江北之前,他就趁机连忙派军渡江抢占武昌对面的汉阳、汉口,得到了完整的后世所谓“武汉三镇”后,又拿下了北面沿江的黄州府城黄冈。

这才算在长江防线上找到了两个立足点。

济尔哈朗的大军来的很快,由于明军秋前开战让清廷措手不及,以至于一部分扩军计划还没有完成,但济尔哈朗手下依旧有超过八万人。

尤其是其中镶蓝旗精锐超过八千人,是此战中仅次于多铎镶白旗外参战最多的八旗部队。

汉阳西北,是明军江北面对清军最前沿的据点,汉川县城。

汉川,位于汉江汇入长江的末尾,是武汉三镇的门户,也是清军要攻取武昌腹地所要攻克的第一城。

约两丈高的土胚包砖城墙上,大明光复军前军第七师总兵李明忠按剑而立,面色肃然,冷冷看着远处踏地而来,如同阴云般的数万大军。

那是济尔哈朗的主力部队,八千镶蓝旗精锐和四万多绿营。

济尔哈朗的意思很明显了,在席卷了襄阳、郧阳、承天等江北诸府县后,最终还是把眼光放到了武昌,这个唯一还在明军手中的战略要冲。

满清八旗将帅用兵,不同于桂北孔有德那般迟疑,而是向来决然,这大概是从大兴安岭的雪原中狩猎所得来的兵法,不发则已,一发必中,在没有找到目标之前毫无动作,积蓄力量,一旦做出决定,就如同重箭所发,倾泻而出。

层层叠叠黑压压的兵马将汉川城三面围了个水泄不通,开始连夜打造攻城器械,准备一鼓而下。

李明忠的出身比较特别,简单说,他以前和孔有德、耿仲明乃是同袍,其人本是文官,为昌邑主簿,投笔从戎,参加毛文龙所部。当初毛文龙被袁崇焕所杀,二人邀请劝说李明忠投靠后金,他却严词拒绝,随后“单骑返京”。

南明弘光朝,史可法选拔将领,李明忠为第一。

隆武朝时,隆武帝企图从广西募兵入卫,李明忠带着六千人赶赴福州,在三水听闻隆武帝已经遇害,遂留肇庆。

朱由榔继位后,将他留在韶州防备江西清军,后来桂北之后,为了“掺沙子”,李明忠和所部被分到了前军任总兵。

堵胤锡知道李明忠在前军当中后,点名对高一功建议此人率部出镇江北。

堵胤锡因为当初招抚忠贞营的经历,和前军各将领的关系特别好,这也是朱由榔让前军留守湖广的重要原因,将相配合,能够解决很多问题。

李明忠用兵风格和焦琏、郝摇旗、冯双礼之类猛将不同,如果一定要给个类比的话,他是那种西汉名将赵充国一类“善战者无赫赫之功”的将领,治军极为严谨,他所部是明军当中为数不多完全没有选锋、亲兵的军队,所有军饷全部足额发放,不养私兵。军令纪律极严,对待上下将士一视同仁,善于安排琐事,无论是扎营、行军、休整都是一板一眼。

这种指挥风格是天生的守备良将,这也是堵胤锡向高一功建议的原因。

“各营都准备好了吗?”

李明忠冷冷对一旁将佐道

在入驻汉川城后,李明忠首先就遣散驱赶了城中妇孺百姓,让人带他们前往汉阳汉口方向,不要留在城内,又征召三千丁壮协助守城,麾下三个营,一个放置于城外刘家塥,呼应城防,剩下两个营留在城中。

而后带着城中将士丁壮在城内外广修壕沟、工事,甚至专门从堵胤锡和高一功那里要来十多门新造元年式火炮,企图重现当初明军在桂林对付孔有德的招数。

粮草辎重也提前准备多时,粮食由于从两广方面转运过来(湖广还没有秋收),有些麻烦,只能吃上两三个月,但也足够了,弹药、箭矢之类则十分充足。

为了增强守备力量,李明忠还专门从堵胤锡那里多要了两千多支新式火铳,好在粮食转运麻烦,但武备局新建的大冶分厂就在旁边,很快就能调集,甚至还多拉来六门才铸好的新式火炮。

当明廷东征江南的决策下了后,大冶武备局分厂的建设迅速加快,规模扩大,大量原本佛山的熟练工匠被调了过来,工部新发下的拨款超过一半都用在这边,这一切都是为了等到战时,明军的武器装备补充不用千里迢迢从佛山转运,而是在大冶就地生产,既可以补充湖广明军,沿江而下,就能运送到江西地界。

如此,城中装备二十门新式火炮,新式火铳超过四千支,四面城门全部被砖石堵死,再加上汉川本就是县城,面积不大,二十门炮放上去,竟是能覆盖绝大部分范围,犹如刺猬。

围城三日后,清军终于响起震天鼓号,北门方向,一部约五千多人的清军列阵抬着各种简易云梯和攻城器械而来,后面还跟着十来门红衣大炮。

很显然,清军还没有发现城中装备了新式火炮。

自从桂北之后,清军又新铸了约五十门红衣大炮,济尔哈朗手中便有十五门。

清军炮队将官开始指挥炮兵选择炮位,但他们却不知道,此时已经进入了明军火炮有效射程当中,可明军火炮依旧沉默,准备等对方停下。

清军炮队终于选择好炮位,开始准备。

还没等他们填装弹药,远处城墙“通通通”数声,战斗已然打响,数枚弹丸飞驰而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