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明世祖,中兴大明 > 第92章 局势(下)

明世祖,中兴大明 第92章 局势(下)

作者:理振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1-10 11:48:13 来源:泡书吧

想通了这一点,朱由榔果断了起来,提拔姜曰广,也是告诉鼓励那些个江浙地区的士绅集团,表明自己这个明廷天子的态度,他无意否决江南士绅集团的政治地位,甚至愿意与之接纳融合。

这也是有原因的,朱由榔现在虽然是大明天子,但他这个天子的地位比较奇怪,因为细细研究会发现,朱由榔的统治基础或者说“基本盘”,并非过去南京弘光政权所依靠的士绅地主集团,而恰恰是曾经明廷的敌人——农民军。

是的,仔细就不难发现,朱由榔众多根基中,最强大的支持者其实就是原农民军,以及原大明两广官僚系统。

其中,原农民军余部是军事力量的主要构成,这一点从光复军的主要将领名录上就可以看出,而两广士绅官僚集团则组成了行政系统,如瞿式耜、张同敞、陈子壮等等,要么干脆就是两广人士,要么就是原本在两广任职。

于是乎,这个从肇庆临时东拼西凑出的政权,却唯独没有明末最庞大的政治力量——江南士绅集团的介入。

可是,在十七世纪中叶的中国,想要摒弃江南士绅集团,而稳固统治江南,可能吗?别说他朱由榔还是明朝皇帝,就连后面外来的满清,在雍正朝以后,都不得不逐渐和江南士绅走向媾和。

更何况,朱由榔既然自认明朝正统,那就不能像人家雍正那样敢和整个士绅阶层打擂台,否则,你猜为什么说封建社会的统治阶级是地主阶级?

于是乎,接纳江南士绅集团便成为了肇庆朝廷接下来的必然路线。

瞿式耜等人让王夫之过来,未必没有怕这位天子犯浑的意思。

朱由榔思索后,说道

“那边把姜曰广那个什么中极殿大学士转正吧,至于具体事务嘛......暂时留在江西,总督江西各府县接收和接下来的秋收事宜吧,而农你给他打打下手吧。”

“除此之外,金声桓的余部,还有王得仁那些人马,都编入光复中军,王得仁为总兵,之前那个立了功的金部参将叫......冯勇申是吧,提拔为副将,暂时统领金部残军。”

王夫之领命,下去撰写诏书传达。

做完这些后,朱由榔又把一众将领招呼入大帐议事,王夫之也列席会议

“大家都说说吧,目前军中情形如何?下一步该怎么办?”

而李过率先的禀报却很沉重

此战,明军斩获甚多,但伤亡同样惨烈。

总兵余龙、马进忠战死,赵任投敌后又被杀,副将方面,塔天宝战死,马进忠部副将也身死,赵任部副将因阻碍主将投敌被杀,庞刚部副将战死。

至于参将以下,数不胜数,总的而言,伤亡超过了四分之一。

再往下的普通将士,就更是惨重,水师方面,除了蒋挺部以外,其余几乎全军覆没,至少超过两万。

军山湖、润陂会战,打得相当艰苦,仅阵亡就过万数,加上重伤、残疾等等,五万大军减员超过四分之一,于是乎,当初南下的水路八万大军,只剩下了一半。

即使有了刘体纯和胡一青两部的补充,也不过六万人而已。

最后,李过建议道

“陛下,为今之计,江西已然平定,江南地区,清虏只剩下了博洛那几千骑兵和几万新兵,门户洞开,我军决不能停下脚步,让清虏有喘息之机!”

朱由榔迟疑道

“可中军伤亡如此惨重......我们还有多少可用之兵?”

李过接着道

“我军伤亡虽然惨重,但清虏损失却倍于我,我军若是将宁宇都督所部加上赵印选那边,以及南昌、赣州金声桓残部,亦能有十二三万人马,足以对付博洛!”

朱由榔颔首

一旁站立的李定国却是突然出言道

“还有一支可用之兵!”

“哦?请宁宇说来。”

李定国看向一旁的王夫之,而后缓缓道

“我记得昔日桂北之战,王抚台发动平乐府诸多土司兵马,很有成效啊。”

“这江西也没有这么多土司啊?”

王夫之不解

李定国确实接着道

“之前赣南民变,赣州、吉安等府,大量民变力量蜂拥而起,何不直接收编?”

李过闻言却是沉吟道

“这些起事百姓基本未经训练,若是编入军中,能战吗?”

李定国摇头笑道

“赤心都督亦是民军出身,如何忘了这些起事人马的路数?若只是一开始,的确大多都是饥民,可随着清虏多次进剿,其中有本事的必然会被磨炼出来,你我当年不都是这么来的吗?”

这话题稍微有些敏感,毕竟当年进剿“磨炼”李定国等人的,不就是大明官军吗?但朱由榔从来不在乎这些,作为一个后世人,真论感情,他恐怕对农民军的观感比明朝强,若非穿越到朱家人身上,早tm反了,这也是他和文官们主要的观念冲突来源,他是真的对这个封建政权没啥感情,至于一意抗清,更多是来源于民族热情和历史预见罢了。

最后,朱由榔决定把这个任务交给郝摇旗和王夫之,同时,也向后方去信,希望湖广方面能够发动民兵补充前线,虽然朱由榔知道,此时的湖广也非常困难,但这就是战争,必须不惜一切代价。

数万将士用生命换来的优势局面不容耽误。

后勤补给一恢复,明军迅速发动起来。

南路军李定国带着左军四个师直扑广信府,打算从福建背后穿插,切断浙闽之间联系,从而吞下整个福建,而朱由榔、李过的北路军也不再耽搁,经饶州府继续东进,兵逼满清江南省,也就是大明的南直隶。

至于江西省剩下的府县,几乎是传檄而定,这年头清兵入关本就才没两年,明朝的影响力,尤其是在江南地区,依旧庞大,不到十几天,整个江西都全部易帜。

而随着消息传开,整个江南,继而整个天下都地震了。

南京城中,无数小道消息你来我往,纵使洪承畴再三以雷霆手段镇压封锁,但完全没用,这么大的事哪里藏得住,何况舆论这东西,从古到今都是堵不如疏,你越压制,下面就越往坏处想。

秦淮河外一处僻静小院内,十来个文人打扮的“风流人物”们正在激情澎湃的“共商大事”。

一名短眉细眼,看起来三十多岁的士子兴奋道

“诸君,我打听到了,天子大军已经兵临徽州府,清虏伪王多铎被斩,博洛又在浙江,如今这南直地界,只有洪承畴手下两三万绿营杂兵!我听闻南昌的燕及公就因为起事反正,被召回为内阁学士,你我都是江南名门,建功立业,报效皇明,就在此时啊!”

此人正是后世被称为“明末四公子”之一的冒襄,冒辟疆。

而坐在首位的,则是隆武朝因为参与江南地区抗清起义,被任命为兵部左侍郎的陈子龙。

按照原本历史,陈子龙应该早就因为起义事前被告发,死了,但由于朱由榔这个小蝴蝶的到来,事情发生变化,朱由榔在南边的多次胜利引起清廷全面关注,反倒是对鲁王系和江浙方面的反抗力量没被当成回事,原本的起义也没有发生,当事人之一黄斌卿更是没了。

在场其它士子纷纷群情汹涌,你一言我一语,却只有这位四十岁的“老文青”一言不发,叹了口气。

所有人都被其人吸引过来,渐渐静下声。

“我之前与炎武告别时,他告诫我,让我少和在座的诸位交往,没有前途的,当时我还觉得他太过狂傲,如今看来,倒也说得不差。”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