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明世祖,中兴大明 > 第17章 搅动京畿(上)

明世祖,中兴大明 第17章 搅动京畿(上)

作者:理振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1-10 11:48:13 来源:泡书吧

自顺治元年(1644),多尔衮带兵入关以后,至今,满清已经在京师稳坐了六年多,这六年以来,虽然南边、西边都是烽火不断,按下葫芦浮起瓢,各地抗清战火屡屡难制,但北京城及其周边的诸多京畿腹地,却是依旧风平浪静。

这至少从观感上,能使满清的高层皇族王公们心安,只要战火烧不到自己跟前,不见棺材不落泪,人总是会有些心安理得的幻想。

也正是因为如此,所以当王愬的骑兵纵马兵临西山时,对北京城中八旗勋贵们的震撼力,也非同凡响。

正黄旗内大臣索尼立马调动城中兵马,紧闭诸门,并且派出信使,通知周边府县,并动员丁壮。

整个北京城如临大敌,就连皇帝、太后都被惊动,满城之中,许多不复父兄胆魄的八旗子弟,纷纷喧闹着要退回关外。

城中亦是谣言四起,有说江淮、襄樊吃了大败仗,瓦克达、济尔哈朗已经身死,明军兵逼保定的,亦有说是西边山西已经全境陷落,姜瑄骑兵早已拿下太原,越过宣府,兵逼直隶的。

若是以往时节,纵使再多谣言,也掀不起什么风浪。

可眼下却大不相同,明军的旗帜可是都打到西山了!

西山那是什么地方?

这可是“神京右臂”,距离北京城只有二三十里的肘腋之间啊!

若是站在城楼上,远远都能望见......

-------------------------------------

王愬把大营设在了香山东侧的卧佛寺,这里自唐时就开始营建,有不少现成营房。

他知道,自己的行动不能停下来,时间一久,清廷就会发现自己的虚实,并且从他处调兵,前来围剿,导致自己难以脱身。

至于从何处调兵,倒也不难猜,北京周围四百里内,估计也就是察哈尔八旗了。

之前为了绕过察哈尔部,王愬花费了不少心思,尽量避开草原上的部落集散地,遇到小部落,就直接吃干抹净,不留活口,并伪装成马匪、散寇迹象,虽说有些残忍,但慈不掌兵,千里奔袭在外,亦别无他法。

可张家口、保安州等地的陷落,归根到底瞒不住人,张家口和关外联系紧密,察哈尔那边不可能一点风声都听不到,只待北京这边文书一到,估计就会立马出兵南下入关勤王。

所以,王愬不会,也不能在北京周边停留太久。

他最终的打算,是往南,前往太行山东麓的保定、真定等地。

之所以挑这里,自然也是有缘故的。

一方面,太行山,尤其是太行山东麓,着实适合打游击,不仅是后世抗战时期,八路军晋察冀军区的活跃范围。

在历史上,当年金兵南下,宋室南渡,于太行山地区,也有大量抗金义军活动,一度活跃了数十年,其中最着名的,是王彦的八字军(因面刺\\\"赤心报国,誓杀金贼\\\"而得名),以及后来策应岳飞北伐的忠义社。

若非完颜构等人一意偏安,事实上宋廷在河北山东等地并不缺乏北伐的群众基础,甚至情况要比此时的明廷要好得多。

十方普觉寺,又名卧佛寺,自唐代始建,元代扩建,至明代,依然颇有规模。

寺中僧众,在王愬兵锋抵达之前,就已经逃散避祸了,这年头,哪怕是所谓官军,亦是老百姓恐惧的洪水猛兽,避之不及。

于是乎,王愬干脆带人住进了寺庙正中的三佛殿,几名手下军吏佐官,都聚拢过来,参与军议。

除去贯甲执刀的军官之外,还有一个身着秀才儒衫打扮,看着像是个穷酸秀才的青年人。

王愬对手下诸人介绍道

“这是锦衣卫的胡百户,是朝廷派来协助我等的。”

那胡百户刚才只是一副弱不禁风,畏畏缩缩的文酸措大模样,如今却是忽得挺直腰杆,露出军人利落作风,面色平静,向几人以拳击胸,行了个军礼。

自从兵学苑建立以后,锦衣卫的建设发展也发生了改变,过去锦衣卫选取新人,主要都是从一些跑江湖的行社、镖局、商会,以及三教九流当中发展,全凭给各地千户所、百户所下指标。

这样虽然也有好处,毕竟情报工作,需要的就是这种交往层面广,经验丰富的社会闲杂人员,但坏处也不少,比如保密工作和忠诚度难以保证,并且虽然社会经验丰富,但间谍不仅又不是只吹牛打炮,还需要些专业技术。

于是乎,经过锦衣卫指挥使赵纪的建议,锦衣卫各司从光烈三年起,开始从南京的大明兵学苑中挑选适合的毕业生,补充进来。

同时,也会自己挑选一些十三四岁的少年少女,额外培养。

这位胡百户,就是一名毕业于兵学苑的探马司军官。

向几人见过礼以后,禀报道

“诸位将军,我锦衣卫探马、执行两司,在北直各设有一个千户所,下辖八个百户所,其中探马四百户分别在京师、蓟镇、保定、真定四府,执行司四百户则可以策应军马行动。”

“接到消息后,北直张千户派我来联系诸位,听王参佐言,诸位是打算往保定、真定方向而去。”

“我们这边的意思是可以从良乡、房山南下,攻克涿州,随后由易水,入五回山暂避。”

“我们在涿州策动了七八家心向朝廷的士绅豪强,只待兵锋一至,可以拉动几百乡勇相随,等诸位转入五回山后,可以四处出击,届时我锦衣卫便能趁机策动各地抗清义勇,保定、真定,必是遍地烽火!”

王愬闻言,连连颔首,击案而起

“好!届时咱们必能在这北直闹个天翻地覆!”

“不过在此之前,必须先给多尔衮留下个深刻印象!”

-------------------------------------

北京城性质与南京类似,也分为紫禁城、皇城、内城、外城,层层叠叠,只是不同于以前,这时候的北京内城,被划归满人专属,与外城隔离开来,由八旗丁口入驻,拱卫中心的紫禁城。

多尔衮和满朝宗室先是紧张了两天,可紧接着,他就觉得不对起来。

因为自己的反应实在是有些太大了,归根到底,这股明骑撑死也就五六百人马而已,怎么也不可能打下北京城,何必如此如临大敌?

反而,这两天整个京师如此,倒是加剧了风言风语,以及北直诸地士绅百姓的紧张。

原本只是几百号马贼般的小角色,这般严厉对待之下,下边人还以为有二十万大军打到京畿了呢!

果不其然,天津就传来了两起士民作乱的消息,虽说很快被平息,但也昭告出了某种信息。

多尔衮马上反应过来,知道自己应对过度,连忙又让索尼解除了城中行禁,只是继续防范各个城门。

并且守不如攻,从京畿八旗子弟中抽调了七八百堪用的骑兵,外放出城,直奔西山,作为监视,若是能驱赶对方,甚至歼灭,当然更好。

届时再等察哈尔那边调动的兵马一到,眼下困顿自然消解。

为今之计,比起防范这股骑兵,更重要的是稳住北直地区的人心,自顺治四年以来,朝廷败仗连连,丢了江南,丢了川陕,现在明廷又要兴师北伐,前线打得不可开交,后方的人心自然如潮涌动。

一个不小心,就是遍地烽火。

这个节骨眼,自己越紧张,越容易酿出大祸。

可有些事情,哪里是想躲就能躲得了的,很快,才刚过了两日,那西山的明骑,便是又动了起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