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明世祖,中兴大明 > 第67章 小将

明世祖,中兴大明 第67章 小将

作者:理振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1-10 11:48:13 来源:泡书吧

但刘文秀冷眼旁观的心情很快就下去了,因为接下来发生的一幕,实在是超乎了他的意料。

北岭之上,随着两军箭矢交锋后,逐渐在半山接战,明军攻山的基本上也都是精锐,全部着甲,按照队哨,列为五到二十人的小队,刀矛混杂。

而清军方面,毕竟被耗了十多日,军士疲乏,很快就有些支应不住。

阮进亲自领数百甲士,于阵后督战,并令三百善射士,于阵后策援前方作战的将士。

但就在明军先锋一度冲上山头,距离那岳乐帅旗不过百步的时候,两侧山林,却是忽得涌来数百八旗甲士,将冲锋势头顶了回去!

这些八旗兵卒,全部身着双重甲胄,后队挽弓,前队擎刀,尤为彪悍善战,无惧生死,分为左右两队,对半山腰上的明军截杀。

自不必提,这些八旗甲士便是镶白旗重建后特有的,索伦营佐领,索伦各族丁口十分有限,直到康熙年间,也就几千人马,此时撑死也就能动员出两千多人来,隶属镶白旗十个佐领。

不过在之前漫长的攻防战中,损失惨重,眼下只剩五个残缺的佐领,不过六百人而已。

阮进见状,咬牙率督战甲士,冲上前去,将渐有溃散的士卒重新逼回战场,同时命下方士卒放铳,先把对方压制一头再说。

在一比一的情况下,明军士卒几乎不是这些彪悍的八旗甲士对手,而攻山时,队伍被迫列成散队,又无法发挥明军纪律严明的优势。

只是在阮进的严令,和后方火力输出下,才勉强维持战线。

刘文秀在远处看得真切,倒是有些理解后军为啥顿兵于此长达十余日了。

这种情况以前也不是没有过,当年桂北之战,明军在尧山山地与孔有德、尼堪优势兵力周旋,不也是差不多的道理,难道那个时候的明军比清军强多少了?

乃至于后世,清初活跃十几年的夔东十三家,硬生生撑到了康熙初年,也是占了类似的便宜。

优势地形,外加精锐步卒,不可能只有明军会,人家清军就全都是傻子。

这种情况下,除了大兵围困,慢慢消耗,而后一举歼灭,还真没有什么太好的办法。

不过好在,眼下看情况,战斗已经进入到了最后阶段。

想到此处,刘文秀转首对张名振道

“不如让随我而来的左军士卒上前一试?”

张名振脸色颇黑,这话未免有些侮辱人,什么叫让你左军士卒一试?合着这山下八万后军将士,还不如你这刚刚渡河过来的几千人马是吧?

奈何人家战绩摆在那里,还真不能不服气。

张名振并非一人,他身后还站着诸多后军将领,听闻此言,无不愤然,又面面相觑,毕竟自家都督都还未说话,不好上前。

正当此时,一个年轻的清朗声音却是从后方传来。

“末将愿领兵援护阮总兵!”

众人闻声,纷纷看去,只见后军总兵霍湅身侧,一员明明只是参将打扮,不过二十的年轻将领,朗声出列拱手请战!

事实上,他连参将都不是,只是参佐衔而已,也就是个副团级干部,在眼下一众军、师大佬面前,实在是毫不起眼。

之所以能站在这里,乃是因为他是霍湅亲信,替其掌管亲兵,而今日帅旗这边,轮到霍湅执勤,也就是说,他是来这站岗的。

总兵霍湅见状,当即大声呵斥,让他连忙退下

这也是维护之情,毕竟要是一不小心得罪了张、刘等大佬,他一个小小参佐,日后前程可就断绝了。

这个年轻人原是陕甘人氏,要说关西出将,的确如此,不仅清军那边这样,明军这边,也是一票陕甘大佬。光复右军撤入陕西以后,接管了甘肃部分州县,文安之便就地征发了士卒,陕甘壮士,向来名冠天下,是古代王朝一等一的兵源。

这位年轻人便是那时候入伍,但由于其家学渊源,不仅读书懂礼,还武艺了得,在一次右军各营比武之时,赢得弓马第一,得到总督文安之亲自褒奖。

当时刚好兵学苑成立不久,兵学苑招生,除了每年的统一招考外,还有一个途径,就是各军推荐优秀士兵员额,文安之觉得这个十七八岁的年轻人大有可为,便一封荐书,推荐给了兵学苑军官进修科就读。

学成以后,正值后军扩军,领厢总一职,宿州一战,斩获颇丰,立下乙等功,被霍湅提拔为参佐,一直放在身边培养。

不过霍湅也是多想了,张、刘二人虽然互相不太顺眼,但都不是小肚鸡肠之辈,为人光明磊落,哪里会在乎这个?

只是张名振见对方年轻,但又不忍打击自己麾下将士的敢战之心,有些迟疑,打算勉励两句。

倒是刘文秀顿时来了兴致,因为他听得对方有些陕甘口音,刘文秀本人就是延安府出身,故而有些亲切。

故而温声问道

“这位小兄弟是陕西人氏?”

那还尚未留须的年轻小将只是拱手,不卑不亢地回应

“末将临洮府人氏!”

临洮就是后世的甘肃白银,只是此时的甘肃尚未独立建省,这里归属陕西管理。

刘文秀见对方器宇轩昂,丝毫不以两位一品都督,和诸多总兵前,就畏缩,这番年纪,有此胆识,颇为难得。

而且刘文秀也是久经战阵,所见壮士无数,从对方身姿上看,恐怕也是个练家子。

越看越欣赏,竟是转头对张名振道

“如此年轻俊杰,实在难得,不若便予后辈一次机会吧?张都督以为如何?”

张名振自无不可,既然刘文秀都开口了,自己这个后军都督哪有退缩的道理?

便问那小将

“小兄弟唤作何名啊?”

“末将岳镇邦!”

-------------------------------------

张、刘二人,既然同意,自然没有不尽全力策应的意思,张名振从自己亲兵之中拨了二百甲士,直属上司霍湅也多调了二百精锐与他。

但岳镇邦却出人意料的推辞了张名振的亲兵。

按他的说法是,张名振作为一军都督,亲兵多是征战多年的老卒,固然战力彪悍,但他自己不过只是一介二十出头的中层将佐而已,骤然掌此强军,威望不足以服人,上下难以一体同心,反而害人害己。

所以自己只需领平时与自己相善的霍湅部亲兵,以及八百精锐步卒即可。

此话一出,倒是让张名振也正视了这个年轻人。

岳镇邦一手挽弓,腰间插刃,令麾下近千士卒,全部弃了长兵,只持短刃、藤牌,并从霍湅处多讨了数百掌雷,令每名士卒都能配上两枚。

随后也无需炮火试探,直接接替刚刚退下的阮进所部士卒,一马当先,冲在最前。

其人平时在军中,颇得基层将士拥护,此番所点兵将,也俱是相处日久,或是统领过的旧部,配合格外融洽。

岳镇邦不再要求麾下按照哨队分组,而是让众人以平时相善战友组合一起,每五人一队,队头背上插小旗分辨。

这倒是相当于解散了原本光复军的编制,重新恢复到了以前明初时期,小旗、总旗的分散建制。

岳镇邦挽弓在最前,清军的阻击箭矢,在他们临近攻山时,就不出意料的来到。

其人先是一手擒住藤牌,在挡箭之余,仔细探听观察清军弓手方向,随后找到一处山石隐蔽,放下藤牌,搭箭挽弓,两三息间,就忽得回身放矢。

箭如连珠,抽射不停,他身后亦有十多队,也全部持弓,做出相仿动作,以弓箭相对山上清军弓手,这些人都是岳镇邦平时带出来的,射术功夫,在全军都算前列,竟是一时间差点压制住清兵,至少也吸引了对方。

而趁此机会,其余刀牌甲士,纷纷快速上山,以五人为队,互相紧密用藤牌防护。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