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明世祖,中兴大明 > 第69章 决战(上)正面碰撞

明世祖,中兴大明 第69章 决战(上)正面碰撞

作者:理振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1-10 11:48:13 来源:泡书吧

五月的天空,分外阴沉

再过三天就是小满,民谚有云“小满小满,江河渐满”,也就是说,整个南方地区的大规模降雨即将来临,这对于刚熬过春季少雨期的农民们是一件天大的喜讯,因为这些降雨对于多年来渐重的旱情而言十分重要。

但在广西北部,一场席卷十几万人的巨大风暴即将爆发。

海阳山后是一般被叫做海洋山,风景优美,盛产杉树、松树,是湖广和广西的天然界线之一。

而尧山则是桂林周边最大的山峰,因唐时在山上建有尧帝庙而得名。

两军生死抉择的战场,就设在这风景如画的两山之间。

第一场正面冲突,是在一个叫做岭阳的小山庄旁进行的。两军的前锋在此偶遇,爆发了一场遭遇战,清军虽然连日作战,疲惫不堪,而且士气低迷,但如今乃是为了求活路,所以垂死挣扎的意志力也不可忽视。

明军前锋稍微受挫,也不气急,只是回师禀报。

明军将六万大军分为十二阵,各有参将统领,以两个雁形排列,自东北方向清军逼来。

孔有德既为突破,便让大军集结为一字长蛇状,摆开决战架势,桂北山区地势狭窄,只能依靠稍微开阔的河谷地带,依据而守,并将兵力向两侧铺开。

除了本阵之外,两军还各有一支游离在外的机动兵力,孔有德这里,是敬谨郡王尼堪所率的四千多八旗劲旅(在平乐、胡一青那折了几百,又在桂林攻城时被朱由榔坑了不少,原本六千骑如今只剩下三分之二了)。

而在李定国手中,便是李过的三千骑兵以及一万精锐。

这次对决相当公平,李定国这边本部也就是六万多人马,而孔有德在桂林城下消耗这么久后,手中能用的也不到七万。

当然,公平是相对而言的,在战场外围,胡一青的“游击队”还在到处活跃,而王夫之抵达桂林后,两万联军与城内守军合流。

朱由榔将城防交给周邦麾下民夫营,而把已然修整了三日的城内剩余约六千明军(部分轻伤员归建)全都带了出来。

现在还不是庆祝胜利的时候,如果不能把孔有德和他剩下的七万大军全部歼灭在广西,那么之前做的这么多准备,付出这么多牺牲岂不是毫无意义?

他不能对不起,那些牺牲在桂林保卫战的将士和百姓。

当然,与之同行的,还有葡萄牙雇佣兵的十六门大炮(与红夷大炮对射中损失了两门)。

朱由榔亲自领军东进,踹清军的屁股,不过他倒是对自己几斤几两掂量得比较清楚,并没有干涉前线李定国的指挥,只是当个吉祥物,用身后那根龙纛振奋士气和凝聚军心而已。

这倒不是说朱由榔喜欢多事,明明可以坐在桂林等战果,却非要跑到前线去添乱,其中还是有着多方考量的。

一方面,此战除了李定国所领导的光复左军以外,还有前军、中军各部,乃至于广西本地的土司人马、葡萄牙的雇佣军参与。这些杂七杂八的人马本就是上个月朱由榔才勉强捏合在一起的,想要让他们统一起来,配合默契,没有让朱由榔这个大明天子,亲自到前线给李定国坐镇更好的办法了。

其次,朱由榔当然也有些私心,作为一个已经干了大半年,过了“实习期”的皇帝,他已经敏锐地察觉到了目前自己麾下的军方势力种种问题,那就是派系独立性太强。

故而他必须要在战争的第一线,越过这些将帅,直接在底层官兵心中建立起领导者的威望,而那杆龙纛便是最好的工具。

清军绿营骑兵总兵马雄部最先与明军军阵接触。

将近三千骑兵犹如铁钎,以箭头状直奔正在列队前行的左军左师总兵王复臣麾下军阵。骑兵短途奔袭,速度很快,三百多步的距离,瞬息即至。

王复臣是跟随张献忠起义的老兄弟,一直在刘文秀麾下听用,乃是刘文秀手下第一悍将。

骑兵们抽出马鞍下的弯弓,朝向明军大阵,隔着数十步抛射一轮,有些人拿着骑矛、花骨朵、马刀,嘴里不断呼喝,喊杀、怪叫一片,作出架势,直欲冲阵。

王复臣乃是陕北出身,对这些同样大多为北方而来的绿营骑兵相当熟悉。

“咚咚咚……”

眼见清军骑兵逼近,明军队列中鼓手进军的鼓声响了起来。

王复臣手提长矛,跃马当先,带着将佐和亲兵向前,随着他的动作,整个军阵也开始动了起来。三个参将麾下,总共数千人一齐前进,将士们挥舞手中兵器,大吼三声“杀杀杀”,声震八方,气势恢弘。

一人高的盾牌和藤牌与长矛、长枪、狼筅交替放置,面对清军骑兵冲锋方向,后面强弓、硬弩、火铳严阵以待,早已装填完毕。

其后又是一通鼓声“咚咚”震响,手持藤牌的步兵在前排半蹲,后面士兵的长矛、狼筅远远伸出指向对面,火铳“砰砰”开火。

清军虽然也有用骑弓、火铳回击,但只能对明军造成零星伤亡。

清军骑兵最前面的百骑犹如割麦子般,顷刻倒下,但后面的如云的骑兵却能凭着惯性直突明军阵内。

三十步,军阵火铳、弓弩齐射,对面的箭矢也蜂拥而至。

这次距离更近,伤亡便顿时增大,前面的长矛、狼筅兵即便有藤牌保护,但依然稀里哗啦地,哀嚎着倒下一片。

哪怕是作为主将的王复臣这里,不少箭矢也透过前方藤牌、枪矛阵势窜了进来,身边几名士卒被射中,立即跌倒在地,咬着牙根,低声呜咽痛叫。

可左军将士毕竟也都是老兵,并非中军那些个民夫壮勇临时充数,阵列依旧完整无缺,毫无动摇迹象。

“杀!”

双方终于碰撞到了一起,在巨大的惯性下,军阵前面的士卒立马就尸横遍野,但清军骑兵的速度也被迟滞下来。

见马雄打算指挥骑兵撤出,再来一次冲击,王复臣立马招呼左右步军刀牌手,上前将清军紧紧咬住!

马雄左劈右砍,见脱不了身,干脆在马上与明军混战起来,企图一举突破这一军阵。

桂北地势不平,部队往往被分割为好几个部分,现在其他部分的两军也开始混战了起来。

孔有德企图在右翼集中兵力,从刘文秀领导下的明军王复臣、张胜等部军阵突破。

李定国干脆将计就计,也不增强被突击的左翼,而是同样将兵力集中于另一边,将战场从一条直线拉成一条斜线。

而在离战场西面不远处,一座秀丽的山坡上,十六门长管火炮正在调试,很快就吐露出自己的怒火。

王夫之麾下的各族联军则和胡一青的“游击队”合流,开始在远离交战前线,多山的芦田镇北部骚扰牵制清军左翼。

游离在战场之外的尼堪,还在到处寻找捕捉李过的身影。

战斗迅速进入白热化,对于后方突然冒出来的炮火,很是让清兵骚乱了一番,因为在桂林城下,他们都快被这些大炮折磨出恐惧症了。

为了回援被炮火和“游击队”搞得寸步难行的左翼,孔有德不得不从中军调集部队前往顶住王夫之部和高一功、赵印选的那六千多人。

结果当然是,兵力越来越分散,给了李定国战机可寻,他几乎毫不迟疑,亲自率领中军,毫不保留,直接扑了过去!

《孙子兵法》有云“激水之疾,至于漂石者,势也;鸷鸟之疾,至于毁折者,节也。是故善战者,其势险,其节短。势如彍弩,节如发机。”

就是说,在两军刚刚交战时,以严整的军阵应对周旋,但只要一发现改变形势的战机到来,指挥官就应当毫不犹豫的将全部筹码赌上去,一鼓作气!

双方最为激烈的交锋便由此毫无征兆的突然爆发,孔有德本部和李定国本部几乎是在不到一个时辰的时间内,便猛烈碰撞在一起!

而此时,阴沉天空终于承载不了积累的水分,淅淅沥沥的雨点,向厮杀声震天的桂北山区倾泻而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