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明世祖,中兴大明 > 第72章 歼敌十万,两蹶名王

明世祖,中兴大明 第72章 歼敌十万,两蹶名王

作者:理振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1-10 11:48:13 来源:泡书吧

当尼堪看到自己麾下骑兵跟着溃散明军钻到山腰处时就暗道不妙,连忙让人传令,命骑兵大队停下来。可骑兵冲锋这玩意儿,哪有说停就停的?

明军那边说撤就撤,那是因为这些步兵本来就快顶不住了!可清军这边正追得起劲,冲杀在前,眼见至少能吞下三四千步卒,等尼堪的命令传过去,两军已经进入山腰下的水田地带了......

广西这地方相当离谱,至少对于东北出身的八旗兵们来说是这样的。

比如他们马蹄下的这片水田,从岸上看去,只是薄薄的一层,撑死不过一两尺深而已,可当你一旦踏入进去,下面的田土非常松软,马蹄立刻就陷入其中。

倒不是说完全不能动,但马掌本来与地面的接触面积就小,而连人带马加起来却至少有五六百斤,一个简单的物理知识,这些骑兵自然就越陷越深......

眼见清军骑兵逐渐丧失了行动能力,明军步兵大部马上又缠了过来,他们受了当地老百姓指点,进入水田前,将自己身上甲胄脱掉,并且光着双脚,行动能力大大增强。

才经过暴雨积蓄的水田,越往深处越深,因为广西地势崎岖,田地也不可能完全平坦,之间是有一定斜度的,暴雨之后,自然也就有深有浅。

而更让清兵绝望的是,那山腰后面,出现了一众穿着各式奇装异服,包着黑色头巾的山民冲了下来。

这些人同样光着脚,有些干脆就没穿上衣,手上拿着的耥耙和柴刀,还有用藤条编织的盾牌,他们很少有弓箭,但使用一种投石索,可以将尖锐的石块投掷十来丈远......

这些正是胡一青麾下的壮族山民武装。

一开始,清兵见自己这边难以行动,便干脆就地停下,朝对面放箭。

八旗兵箭术相当精准,而且此时明军又脱下了甲胄,不一会儿居然就死伤过百,将水塘都染成了红色。

但清军难以行动,明兵能动啊,随着两军近身肉搏,弓箭没了卵用,就连枪矛这种长兵器都很难在泥浆混杂的水田中施展开来,只有身上的短兵器可以使用。

清兵不得不丢弃战马,但绝大多数人还没有意识到自己身上沉重的甲胄也是妨碍。而等到那些个壮民也加入战场后,他们才发现这一点......

壮民们不用长矛,他们手中的耥耙看似只是农具,但由于比清兵手中的枪矛要短得多,却又比刀剑和短锤要长,大约刚好四五尺的样子,在水田里既施展得开,又对清兵有长度优势,实在刁钻得很。

两广山多田少,为了争夺各种农业资源,宗族、地域之间械斗不断,对于这些壮民而言,最为擅长的便是这种毫无阵型组织可言的“群殴式”械斗。

他们相当狡猾,面对战力强悍的八旗兵,往往不直接与其交战。而是拿着武器,在水田里和清兵周旋,待对方在泥浆中深一脚浅一脚折腾得气喘吁吁时,寻机用耥耙将对方钩倒。只要清兵一旦摔倒在水田当中,麻烦的铠甲让他们很难动作,而上身**的壮民们则拿着柴刀扑上去,狠狠压住。

要么被刀捅死,要么被活活淹死。

明军士卒也有样学样,而且他们战斗力更强些,还能替壮民们吸引清兵注意力,让对方偷袭得手。

水田岸上,尼堪目瞪口呆,他发现自己的骑兵陷入明军陷阱后,他没有第一时间下去支援,因为他知道这于事无补。

紧急思忖一番后,尼堪迅速瞄向了山腰上李过所在的地方,只有先把对方指挥中枢先摧毁掉,才有可能全身而退。

而李过早就等着他了,此时尼堪身边还有约计千名八旗精骑,李过这边则有三千骑兵。

双方主将一声令下,两支骑兵在半山腰的一片小开阔地碰撞到了一起。

尼堪那边虽是八旗精锐,但李过手下却也不凡,这些都是当年从陕北一路辗转剩下的闯军老卒,不仅身经百战,对满清也是咬牙切齿。

双方没有什么多余的花哨动作,只是以最直接,最野蛮的方式冲撞在一起,短柄战锤和刀剑交错碰撞,入肉切割声、惨叫声、尸体落地声接连不断,这就是骑兵的对决。

李过远远便盯住了被白甲兵扈从在内的尼堪,这些满洲巴牙喇勇士,是每旗当中最为凶悍的将士,他们从小就被作为最优秀的猎人培养,长大之后跟随父兄征战四方,历经重重选拔,最终成为八旗当中的佼佼者。

他咬牙喝道

“刘体纯主持战局,来亨,带着亲卫跟我来!”

李来亨是李过的养子,年方二十,在闯军当中一向以勇力闻名,虽不如郝摇旗那般威名大,但也是一员骁将。

李过和李来亨带着两百亲卫,从侧翼绕开战场,直扑中军尼堪处。

尼堪不是孔有德,他早已战心炽热,亲率七十名白甲精锐,迎了上去。

毫无疑问,相较于白甲兵而言,李过手下亲卫还是不如的。仅仅交战不过一刻,明军这边就倒下了二十几人,而白甲兵不过伤亡七八人而已。

李过被一名白甲兵中的牛录章京带人缠住,左右亲兵奋勇护卫,战成一团,他们弃掉长柄,短兵相接,一时间难分胜负。

而李来亨却瞅准机会,只身扑向身边没几个人了的尼堪!

这位努尔哈赤之孙,后来被评价“国初开创,栉风沐雨,以百战定天下,系诸王是庸。”的大清敬谨郡王武艺相当了得,只是一交手,李来亨就觉得虎口阵痛,险些没接下来。

二人又以短兵相战几合,李来亨见找不到破绽,干脆直接弃马扑向骑在马上的尼堪。

尼堪此时毕竟已经四十多岁了,直接被李来亨撞下马来,什么兵器此时也没用了,两人干脆扭打在一起,难解难分。

可惜作为身经百战的满清宗室名将,论战斗技巧,尼堪还是比李来亨要强,不一会儿,便将李来亨压在身下,两手猛力掐住其脖子。

李来亨只觉呼吸困难,最终干脆将尼堪紧紧抱住,而后奋力向山腰下滚去......

尼堪没想到这小子居然打算玉石俱焚!

两人在碎石、灌木丛生的山坡上不断摔滚,在身上划出无数大大小小的伤口,滚动长达数十米后才扑通一声掉入水田。

二人身上都还穿着甲胄,算是没被山坡上的木石要了性命,但在水田当中还是摔得四仰八叉,挣扎了好半会儿才勉强站起来。

伤痕累累的两人又开始近身搏斗,你一拳,我一爪,犹如泥猴般摔打一起!

浑浊的泥水之中,非常消耗人的力气,到底是年轻气壮的李来亨更甚一筹,翻身将尼堪按在水田当中。

两人被山坡上的石块折腾得满身是伤,身上的血液与水渍混杂在一起,看不出表情来。

终于,那边已经取得战果的壮民和明兵察觉到了这边动静,连忙过来帮忙。

“快帮我按住他!!”

李来亨一声暴喝,手臂上青筋跳动,而尼堪也同样用尽浑身力气奋力挣扎,多次差点挣脱开来。

漫长的半刻钟过去,数名壮民和明兵赶到,在李来亨的呼喊下,一起扑了上去......

可怜的尼堪王爷,就这样被按在了数尺深的泥塘当中动弹不得,屡次要挣扎站起,又屡次被按了下去,嘴里“咕噜咕噜”不断被带着污泥的水灌入,又不会憋气,最终窒息而亡......

而与此同时,在整个尧山到海阳山的战场上,明军已经取得了全部胜利,六七万清兵要么投降,要么溃散,要么早就被杀,战斗已然进入抓俘虏的收尾阶段。

此役,历时近两月,明军歼敌十万,两厥名王!

从此,整个江南地区的抗清形势都将被彻底扭转!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