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都市 > 孤雏情陷红粉争霸 > 第630章 段家军

孤雏情陷红粉争霸 第630章 段家军

作者:云岚t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1-10 12:17:47 来源:泡书吧

战天鹰皱眉思忖半晌,若集结麾下大军主力继续沿南线发动强大攻势,一举拿下长安重镇并完全控制关中地区当无太大问题,继而东出潼关之后大军一路北上,也能挺进到千禧朝的统治核心地带华北大平原。

可他和尚军师等高级幕僚密议一阵之后,一致认为让大军主力远离他的根据地在敌后进行这样的千里大转战很不现实,对于他麾下这支尚未建立起有效后勤保障体系的数十万大军来说,简直就是一个大灾难!

可云中帝国目前对千禧朝已占据明显上风,他手中有的是王牌可打,根据尚军师的建议,他最终决定还是将进攻重点放在看似最坚不可摧的飞狐陉要塞。而他心目中可以打出去的最理想王牌,莫过于率六万大军驻扎在广陵郡的段世恒。

就在这个节骨眼上,出现了一个小小的插曲,杨震所部朔州军接连有人告发段世恒纵容独子段翔救走了被俘的官军统帅梁红玉,认为应该把段世恒拿下严办,有几个幕僚甚至建议把段世恒的六万大军分拆开来,安插到朔州军各部队中。

战天鹰笑了笑没说啥,给这几个视他如至高无上的天神一般的属下一个莫测高深。在他看来,虽然梁红玉的名气比段世恒大,在官军中的职位比段世恒高,战功也更加显赫,但人家抵死不愿投降、对他来说就是废柴一个,朝廷目前根本凑不齐一支有战斗力的大军,所以他也并不担心梁红玉逃回朝廷后可能率大军卷土重来,对他的大军构成严重威胁。

何况无论梁红玉是一位多么优秀的大军统帅,率领士气不振的官军也不太可能击败他的大军。怀安之役便是一例,当时怀安城中莫名其妙燃起的那场大火以及段翔被部将刘汉风擒获都是偶然出现的意外,可这两个意外后来恰恰成为决定这场大战胜负的关键因素。

后来他才意识到,段翔被俘是个多么不可能出现的意外。段世恒率军出征以来,他及其麾下那几十号主要将领只要不离开自己的部队,从未出现过重伤或阵亡的情况,更别说被俘了。

并非他们指挥作战时缩在后面胆小怕死,而是麾下的将士们总是紧密团结在这些将领周围,无论面对任何强敌,也无论是进攻还是撤退均从未逃散、进退有据,除非身边的将士们被杀光,这些将领就会没事,而段世恒麾下成建制的部队还没有全军覆没的先例。

所以段翔当时只要不离开父亲的大营,就绝不会被俘。可他偏偏就离开了、而且是远离,还在身边仅有五百卫队的情况下居然一头撞进刘汉风的大营之中,还拼命掩护另外一个人逃跑,导致他自己被活捉,这简直就是万分之一的偶然机会!

不仅怀安之役,自战天鹰揭竿而起以来,面对朝廷遣来的围剿大军,这种意外事件屡屡发生,使得他的部队一次次奇迹般地反败为胜,若非有天神护佑、岂会如此?他不太认可尚军师的看法,认为天神只是不再保佑千禧朝而已,任何一支新生力量都有可能把这个腐朽的政权推翻。

反正他心中渐渐滋生出自己乃天命所归的念头,更不认为一位杰出的统帅便能左右战争胜负,因为一支英勇顽强、紧密协作的军队比名帅更重要。而段世恒的部队正是如此,他身上那种荣辱不惊、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的名帅特质也非常突出,显得更加坚忍不拔,这在目前的官军高级将领中可谓凤毛麟角。

战天鹰发现一个很奇怪的现象,每次大战冲在最前面的、以及官军历次大捷中表现最耀眼的从未都不是段世恒的部队,但每逢战局不利、能咬牙坚持到最后熬出头的一定是段世恒,所以段世恒的部队从未被击败,更别说出现怀安之役中史国良十万大军一哄而散的那种溃败局面。

何以会如此?经过对段世恒军旅生涯的深入研究后他认识到,不是段世恒有多么英明神武,而是他的部队始终是一个牢不可破的整体!即便是率军投降,中原历朝历代没有哪位将领能做到象他上次向朔州王投诚时那样、麾下的士兵一个不落的。能把麾下六万之众锻造成铁板一块,那是多么了不起的成就!

于是在称呼麾下各部队时,从战天鹰嘴里首次出现而且出现得最多的字眼是:段家军!

所以他一直认为,怀安大捷的关键或许并非大多数人认为的那样,是詹海亮所部宣德军出其不意地攻陷怀安要塞、断了官军的粮草供应和退路,当然这肯定是很重要的因素。但他认为最关键的是段世恒率军临阵倒戈,因为若非如此,他认为段家军一定能咬牙坚持下去、获得绝地反击并最终胜出的机会,就象段家军以前的各种反败为胜的惊险经历一样。

于是战后论功行赏时,段世恒先前已有封赏自不必说,他力排众议,把怀安大捷的第一功臣钦定为抓获段翔的刘汉风,詹海亮排名第二,其后是擒获梁红玉的杨震等将领。他破格直接提拔刘汉风为宣德军主将伏龙将军,封詹海亮为冠军侯,跻身于宣德军中为数不多的封疆高级将领,看似地位更加显赫,但实权反而不如后来居上的刘汉风,许多人都不太理解。

再深究下去,战天鹰发觉中原历朝历代的军队有一个很奇特的现象,由一个大贵族之家建立的军队往往比混编的朝廷官军拥有更强的战斗力、更旺盛的士气也更有凝聚力,历史上强秦的蒙家军,盛唐李家军和薛仁贵的薛家军,乃至眼下塞外慕容大领主的慕容大军、长公主的皇家嫡系宣辽军、梁红玉的孟州军和段世恒的段家军,诸如此类不胜枚举、莫不如是。

只因大贵族武装效忠的领袖是他们很熟悉的利益代言人,扞卫的是家族的集体利益。而大一统的中原幅员辽阔,混编的朝廷官军将士们效忠的领袖他们都从未见过,这人到底咋样谁知道?他们扞卫的又是谁的利益?同样也很模糊。尤其到了一个皇朝即将落幕之时,这种离心离德的现象愈发明显,最终往往只能靠凝聚力更强的大贵族武装勉力维持皇朝的统治。

眼下的千禧帝国便是如此,官军将士们的亲友中混迹官场的只是少数,有多少人会在他们前面说千禧帝或洪宪皇帝的好话?没有满腹牢骚、破口大骂就不错了。他们所扞卫的官府近年来苛捐杂税名目繁多、对广大民众的盘剥越来越重、贪官污吏横行无忌,这种风气在军队中也蔓延开来,作为战士他们愿意做好各自的本职工作,可是当需要他们用鲜血和头颅来扞卫这样的官府时,谁会乐意?

所以但凡大事不妙,类似怀安要塞那种溃逃局面才会一再出现。如今官军中除了长公主麾下的赵家军和段世恒的段家军,谁敢面对任何强敌都能周旋到底、永不言败?

再比如战国时代的秦军所向无敌,到秦始皇建立大一统的秦帝国之后,仅仅十四年后便告灭亡,史书上将秦皇朝灭亡简单归结为残暴统治,可秦皇的治国思路跟历代秦王一脉相承,在诸侯秦国行之有效的治国方略到了秦皇朝就成了残暴统治么?

其实真正的根源在于大一统之后,自信心过于膨胀的秦皇采取的一系列措施严重损害了那些被灭掉的诸侯王及其所代表的庞大群体的集体利益,严重分赃不均,导致各地昔日诸侯纷纷聚众起兵反秦。

而大一统之后混编的秦帝国中央军失去了昔日那个西陲诸侯国、或者该说是大贵族武装的强大凝聚力,导致战斗力迅速下降,到了巨鹿之战,四十万秦军竟被起义军中昔日诸侯楚怀王麾下的项羽六万军队击败、主帅王离被俘,这看起来很荒谬,其实六万同心同德的故楚江东子弟消灭一盘散沙的四十万秦帝国混编的中央军,一点都不奇怪。

史官们并未看到问题的根源,从此又把项羽吹捧为力拔山兮气盖世的西楚霸王,宛若一位无所不能的超人。其实真正的超人该是那六万齐心协力、紧密团结成一个整体的江东子弟和反秦勇士,正是他们成就了、或者该说他们才是真正的西楚霸王。正因他看清了这一点,非常重视并且很善于利用广大民众群策群力所能产生的强大力量,他的大军才会所向无敌。

而段家军的渊源更奇特,所有将士全是段氏鲜卑遗族,数百年前段氏鲜卑在辽西建立的小国虽然被前燕和后赵联军灭掉,但作为一个部族一直聚居在辽西走廊的安喜地区,截至目前从未离散和迁离,更未湮没在历史的洪流中,这个鲜卑大家族一代代繁衍生息,部族认同度极高,历经数百年始终如一。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