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绝色大明:风流公子哥,也太狂了 > 第356章 定远县突发民变,七百农夫起事!

蓝玉完全意识不到这一点。

随行的朱允熥,很是亲切的叫了声“舅爷”。

蓝玉顿时高兴的不得了!

这毕竟,是常妃唯一在世的儿子。

常妃嫁进东宫前,大多数日子都是在蓝家生活着,在蓝玉眼里她和亲女儿蓝灵没什么区别。

在他心里,朱允熥才是正儿八经的太孙人选。

蓝玉也明白,蓝家立储之事,臣子还是少插嘴的为好,今日权当做亲戚造访。

朱标在凉国公府逗留了很久。

直到,太子府来了一名属官,说有事情要禀报,神色上却显得有些忌惮。

朱标坦然道:“凉国公是自己人,不必过多避讳,直说就是。”

“禀告太子殿下,兵部发来公文,说是定远县被激起民变,请您回太子府议事,兵部尚书秦逵以及魏国公徐辉祖都在太子府等待。”

民变?

听到这个字眼,朱标第一反应是疑惑,而蓝玉却是震惊。

不等蓝玉多问,朱标主动邀请道:“舅舅,您现在病情如何,能和孤去一趟太子府么?”

“当然可以!”蓝玉说。

“那好,回紫禁城!”

途中,朱标和蓝玉同乘车驾。

蓝玉不敢置信道:“太子殿下,臣在定远养病期间,那里的百姓苦是苦了点,但绝不至于会被激起民变!”

“兵部既然说是民变,就说明动乱着实不小,否则也不会叫上徐辉祖了。”

此刻,朱标并没有什么好脸色。

以前那些淮西勋贵的老家,时常出现类似的事情,但他们却称之为“刁民作乱”。

还不是被地主豪强欺压的受不了,报官的时候又官官相护,走投无路才会选择这种极端的方式。

朝廷给出的解决方法,向来都是由凤阳府衙带兵镇压。

十次有九次,都捅不到朱元璋或者朱标的面前,但并不代表他们不知道情况。

这次却是越过了凤阳府,由兵部主动提出议事。

看来,麻烦不小。

叫上蓝玉,其一因为他是定远人,其二他还是朝廷的大将军。

如果真是大规模民变,就必须出动军队镇压。

蓝玉多多少少能提供一些意见,而且定远当地有不少豪强,都和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弹压民变是一回事,问责根源又是另外一回事。

因此,蓝玉必须到场。

太子府议事房,兵部尚书秦逵,以及中军都督府同知,也就是魏国公徐辉祖,但有个人很不合事宜地出现在这里。

周王,朱橚。

朱标眉头紧蹙,毫不客气地问道:“你怎么也来了?”

“禀告太子殿下,周王殿下得知定远县生出民变,他也掌握了些许情况,想要与会来向您禀报。”秦逵解释道。

这么说,在这场会议开始前,兵部尚书就和朱橚搞到一起去了?

朱标有种直觉。

此次民变,恐怕和之前的那桩案子有关。

把徐辉祖叫来,是要准备出兵弹压,到时候从五军都督府中挑选人手,就要经过他这个中军都督同知了。

朱标略显不悦,催促道:“还是说正事吧,定远那边情况怎么样?”

“就在昨夜拂晓,定远一处名为陈家庄的村落,有六个农户持锄头砸死了当地的乡长,定远县衙欲派人将六名罪人捕获,但县衙衙役刚到时就被陈家庄的那群刁民扣押,并且乱棍打死。”

“根据定远知县王桓之的急报,今日上午陈家庄聚集了约有七百余名男丁,皆持农具朝着县城进发,沿途每经富户,便是烧杀抢掠!”

“这份急报,也是两刻钟前到的紫禁城。”

朱标看了眼窗外的天色,现在快临近傍晚,时间上确实符合急报上说的。

“既然说是民变,总得有个缘由,别一口一个刁民!”

秦逵忌惮地看了一眼蓝玉,又把话语权交给了朱橚,说道:“其中缘由,周王殿下应该知道一些。”

朱橚适时起身,恭敬道:“太子殿下,臣弟在定远查案期间,对于当地民生有过些许了解。”

“那个陈家庄,历来民风彪悍,掌管那片地界的乡长,似乎看上了陈家庄的一个闺女,平日里欺压乡里惯了,便将那闺女抢回家中强暴。”

“臣弟当时以为是流言,并没有放在心里,但此事事发过后则回想起来,恐怕与这个原因有关。”

实际情况,的确如此。

可为什么朱橚会和秦逵勾搭到一起,收到急报后他也会立马赶来,这是个疑点。

朱橚立马给出解释。

“太子殿下,当时兵部要梳理开封的一些军务,有些遗留问题没得到解决,正好臣弟还在京师,秦尚书便邀请臣弟去兵部议事,正好遇到了这份急报。”

解释很完美,挑不出半点毛病。

朱标懒得继续猜疑,解决民变之事更为要紧。

“急报是上午到的,七百人拿着农具,如此威势不可小觑!”

“辉祖,你从五军都督府挑选出兵马,亲自带队前往定远县,但要切记不可擅杀百姓!”

“孤再说一遍,百姓是大明百姓,他们绝不是刁民,首要之事便是稳住动乱!”

以血腥手段弹压,那是昏君才干出来的事情。

激起民变,只能说明地方官治政不力,地方豪强过于嚣张跋扈,百姓本身即为无罪。

在这种情况下,派去军队是为了威慑,而不是镇压。

手段上必须要分清楚,否则就是在激化朝廷和民间的矛盾,到时候好名声都让士大夫赚去了,朱家白白空落一阵骂名。

徐辉祖本想领命。

秦逵却忽然开口插嘴。

“太子殿下,让魏国公过去未免有些屈尊了。”

“臣推荐一个人,右军都督府云南司参将冯诚,他回到京师已经闲着很久,不如给他派桩差事。”

“而且,您前些天批的奏折,不是也想把他给擢升至右军都督府的都督嘛,办好这事之后,正可以理所应当的升迁。”

遇到这种事情,兵部的言语不可忽略。

朱标简单思虑了下,便点头答应下来。

冯诚,宋国公冯胜之侄,开国功臣冯国用之子,在云南的沐英手底下的表现可圈可点,而且和定远那帮豪强没什么勾连,

的确是个合适的人选。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