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绝色大明:风流公子哥,也太狂了 > 第425章 再次擢升夏原吉,准备杭州之行

单纯查海禁走私,朱家父子觉得派蓝昭亲临,完全是在大材小用。

可和白莲教扯上关系,事情的严重性再一次凸显。

蓝昭的意思也很清楚。

此次走私,不单单是地方上的官吏贪墨,还牵涉了倭寇和白莲教。

如果只是为了筹措军费。

锦衣卫先抓人,然后抄家产,五十万两白银妥妥的有,可一些藏在暗地里的事就未必能挖的出来了。

蓝昭担任兵部尚书以来。

浙江和福建好几次往兵部呈折子,说是想让朝廷调兵平定倭患。

正好,趁着此次机会,一并解决了!

这也符合朱元璋的意图。

眼前的洪武皇帝,曾经写过一首名为《倭扇行》的诗文。

其中有两句为:君臣跣足语蛙鸣,肆志跳梁干天宪。今知一挥掌握中,异日倭奴必此变。

大概的意思就是说,倭寇从君臣到子民都像跳梁小丑,畏威而不怀德,日后必成华夏大患。

后世证明,朱元璋说的真没错。

白莲教在大明四处为患,要是这种组织和倭寇勾结起来,还腐蚀了地方上的官吏。

局势就不能用严重来形容了。

最终,朱家父子同意蓝昭前往浙江。

只说了八个字。

“速战速决,务必清之!”

蓝昭郑重道:“臣领命!”

在这之后,蓝昭回到兵部,调阅了浙江、福建两地近些年的海防情况,以及各个卫所记录下来的倭寇情报。

明初的倭寇没成气候,后来之所以会愈发危险,也不只是他们自身逐步强大。

还有,汉奸的出现。

浙江和福建两地,有着不少百姓以捕鱼为生,朱元璋大行海禁政策,寸板不得入海,断了渔民的生路。

这也催长了汉奸的诞生。

为了活命,光靠着耕地那点粮食,连朝廷的税赋又不够,浙江和福建这俩地方又多是世家。

不少有本钱的百姓,选择迁移内地。

但是,那些活不下去的,只能暗地里和倭寇勾结,成为所谓的海盗。

这些情况都在兵部文书中有着大量记载。

朱元璋近些年来,也放开了一些有利于民的政策,但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渔民们成了汉奸,发现劫掠其他人来钱更快,还种个屁的田,还打的屁的渔?

打不过朝廷水师,难道还打不过那些百姓?

除此之外,一些浙江商贾为了谋取利益,经常对外出海走私,这也是海盗和倭寇们劫掠的目标。

即便被劫,他们也不敢声张,朝廷不但不会保护,还会加以打击。

久而久之,倭寇和海盗就会彻底凝结成利益共同体,倭寇吃大头,海盗吃小头,到了嘉靖年间就诞生了一位大海盗,汪直。

让胡宗宪和戚继光颇为头疼。

如果能在洪武年间,解决了这些隐患,后世子孙就能少些负担。

对于倭寇。

蓝昭心底有着不可磨灭的成见。

此次前去,最终目的是为了维护朱元璋的海禁政策,以提升自身在他心里的权重地位,这是私心。

若论公心,也要为天下百姓做些好事。

借着走私一案,或许可以让朱元璋对海禁政策表现出宽松态度,这也是在为大明的海运打下基础。

决意前往杭州,也不可能孤身一人。

除了锦衣卫那帮心腹外,还得带点明面上的人手过去。

蓝昭写了一份文书,叫来一名兵部属官。

“把这份文书交给吏部,让詹尚书尽快敲定。”

一看,是一份人事调动文件。

“兵部请调太子府主事夏原吉,即擢升为兵部右侍郎,望吏部呈报御前司允准。”

这种级别的人事调动,也就是詹徽大笔一挥的事情。

不过还是得走个程序。

御前司,相当于朱元璋身边的秘书机构。

四品以上的官吏调动,都得经过吏部和御前司,但基本上只要詹徽同意,御前司那边也没什么难度。

更何况,这是蓝昭的意思,事情办的更加顺畅。

半个时辰过后,夏原吉立马到任。

蓝昭打趣道:“原吉兄,兵部右侍郎可是从三品,你这升迁速度比我都快!”

“大人,您又说笑了,我知道是您自己调的。”夏原吉笑道。

“哎呦,吹捧你,你还不乐意?”

“那倒不是,卑职只是觉得愧领了。”

夏原吉从未想过,自己的仕途会如此顺利,想着得再熬两三年才能从太子府调出来呢。

蓝昭可没那个耐心。

“此次擢升你为兵部右侍郎,也不是让你在兵部坐着,得跟我去一趟浙江。”

夏原吉问道:“是有关倭患的事吗?”

“对,你还有半天时间,挑选一个可靠的将军,我会让他转任浙江都司都指挥使。”蓝昭说。

蓝昭在公务上,大多数时候都采取独裁手段。

调来夏原吉,只是想让他在浙江之行中,充当一个参谋的角色。

兼听则明嘛。

武将上也需要再加上一个人手。

把徐辉祖派过去,主要是为了压制地方势力,并且兼领浙江按察使一职,但并不打算让他参与到军事当中。

那么,就只剩下浙江的藩司衙门,也就是布政使司。

蓝昭自身会以浙江巡抚的名义直接控制。

如此一来,大局在手。

夏原吉那边动作也很快,给蓝昭呈上了一份武将名单。

其中,有一个很是显眼的姓氏——戚!

“戚瑞?”

蓝昭嘴里念出这个名字,夏原吉略感诧异,问道:“大人,您认识这位将军吗?”

蓝昭摇了摇头。

“觉得耳熟而已,你先说说他的来历吧。”

“戚瑞也是一名二代子弟,其父戚祥,原本是陛下身边的一名亲兵,在洪武十四年时跟随颍国公傅友德和凉国公征战云南时战死。”

“陛下念其功劳卓着,追封为明威将军,并可世袭罔替。”

“戚瑞承袭这个武官职位过后,历年来和凉国公打过几场打仗,表现倒也可圈可点,论履历和资历的话,可以担得起浙江都指挥使一职,但目前是在前军都督府供职。”

名单上的其他人,其实更为耀眼,也都跟着凉国公蓝玉征战过。

本以为蓝昭会多考虑一下,他却立马拍板。

“好,就用戚瑞,马上让他来见我。”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