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绝色大明:风流公子哥,也太狂了 > 第724章 英雄气魄,敌不过岁月蹉跎

当朱棣下达了速战速决的命令后,张玉的推进速度,立刻提升了三分之一。

面对全力以赴的明军,以及带着限定时间的张玉,胡季犁根本就不是对手。

收到朱棣命令后不过半个月,张玉统领几十万大军,大破安南军,张玉阵斩胡季犁麾下大将,安南国车骑将军范可永。

兵临西都城下。

西都城,在清化府安孙洞,这里是胡季犁的根据地。

原本胡季犁是打算效仿曹操迁到许都的先例,将都城自升龙迁到了此处,而后迁百姓以实其地。

在正史中,胡季犁也确实是这么做的,只不过,现在他并没有这么做,因为没有机会了。

张玉率领二十五万大军,疯狂进攻西都城,又派遣十万大军,绕道,将西都城周边的城池全部拿下。

不过十天时间,西都城已经成为了孤城。

眼看着情况不妙,胡季犁只能带着陈顺宗陈颙,大开城门,从西都城内自缚而出,跪在地上,承认自己在安南国说话声音太大,不小心吵到了朱棣他们,是罪无可赦的重罪。

他愿意认罪。

张玉也没有听他废话的意思,直接将陈顺宗在内,安南国的一众文武和权贵们,押解到应天府。

同时快马传报朱棣,传递捷报。

然而不等张玉的捷报传到应天府,朱棣的另一封密信已经传送了过来。

在密信中,朱棣告诉张玉,让他尽快的彻底掌控进攻安南国的几十万大军!

这几十万大军,是三人能够抽调出来的几乎全部家当。

为的,就是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尽快的拿下安南国,好让他们有地方安置江南的百姓们。

但安南太小了,根本无法容纳的下江南的数千万百姓。

所以,除了安南,其他地方,也要尽可能的拿下!

密林更深处,山的另一边……

若是没有记错的话,大明南边的地方,是可以通往之前的唐朝时期的天竺的!

天竺,自然就是现在的印度。

虽然同为四大文明古国,但印度明显要拉胯了许多。

毕竟四大文明古国,断代了三个。

而古印度,仅仅存在了几百年后,就被雅利安人给占据统治了将近两千年。

而后印度北部,还多次被波斯人,大夏希腊人、塞人,安息人等轮流入侵……

当然,这些事情,朱棣他们并不知道。

但他们却通过蒙古的一些书籍中了解到,当年成吉思汗为了追击扎兰丁一直攻到印度河北岸,派手下大将八剌率领的两万蒙古军沿途攻下一些城市,追击了好几个月,都没找到扎兰丁的踪迹。

耶律楚材认为印度多瘴气,劝说成吉思汗放弃追击,从印度撤出,但是成吉思汗不但要继续追击扎兰丁,还要乘机攻下印度这块陆地。

这时传来哲别部队进军高加索山,战胜钦察援军,进兵俄罗斯的好消息,于是成吉思汗更加坚决地下令渡河南行,援助八刺,平定印度,尽快完成他的帝国大业。

八刺带领部队渡过恒河,当时气温接近四十度,并且十分潮湿,军中疾病就行,很多人都生了疟疾,此时,印度大王公阿米奴汗得到消息,聚集七万步兵,派三百大象,每头大象上有四名象兵,迎战蒙古铁骑。

八刺在恒河南岸休整,水接近沸腾,军士们疲惫不堪,生活在干冷的亚寒带大陆气候的蒙古人对印度湿热的气候很不适应,还没有打仗,战斗力已经损失大半,正当他们在休息的时候,突然大地震颤,象鸣阵阵,印度的象兵冲了过来。

这种象兵前装备有特制的长角,作为战斗使用,看上去就像大象长在头顶的一样。八刺的蒙古军没有见过这种大象,看到这种体型庞大的怪物一个个的都吓傻了,纷纷后退,八刺阻拦不住也随溃兵逃走,这些战无不胜的蒙古军此时如惊弓之鸟,争抢渡船,互相践踏,伤亡不计其数。

而后成吉思汗亲自领兵南下,战斗力衰减的情况下,面对阿米奴汗的七万象兵,根本不是对手。

再次体验了一次大败后,耶律楚材道:“大汗不必忧心,天竺乃番邦之土,化外之地,其地方既不能放牧,又不能耕种,要之无用。”

这一番话,给成吉思汗留足了面子。

成吉思汗命令将领以此为戒,不得再踏入印度一步。

成吉思汗被印度象阵击退,将进攻重心放在中亚和西亚。

后来,忽必烈建立元朝,托雷和窝阔台的四位公子建立了四大汗国,蒙古人分裂五个部分,更加无力染指印度。

就像是忽必烈没有拿下倭国一样,并不是蒙古人战斗力不行,而是他们选择进攻的时间点不行。

准备妥当进攻倭国的时间,恰好是倭国台风高发期间。

进攻印度的时候,恰好也是印度最热的时候。

要知道,蒙古最高温度,也就是三十五度,而且仅仅维持不到一个月的时间。

但印度这边的高温,四十多度并不是最高。

五十多度每年都不稀奇!

甚至会出现热死人的情况!

但仔细看的话,可以将印度当成是加强版的云南和泰国,当然,现在是暹罗。

云南暹罗也有象兵,而且同样气候闷热,有瘴气弥漫。

蒙古人在印度扛不住,不代表云南,暹罗人也扛不住。

尤其是暹罗人。

当然,不是因为暹罗人更强,而是因为他们不是大明百姓。

用他们当炮灰,朱棣不会那么心疼。

事实上,后来朱棣也是这么做的。

当安南国众人被押解离开后没几天,张玉又开始着手进攻其他地方。

暹罗的西边,后来的缅甸。

只不过此时的缅甸,因为百年前蒙古人的入侵,变得四分五裂。

如今国内最强大的势力,是得到勃固人拥戴的亚扎底律,他在公元1385年成为了南缅的新王。

初时缅人的压力尚不大,亚扎底律派七百人征服了仙道卫,1390年,亚扎底律的统治达到顶点,不但打退北缅军队,亦成功镇压各方叛乱。

但现在,随着亚扎底律年龄的增长,他的雄心已经不再。

简单点儿,他很像是东汉末年的刘表。

早年间,单骑入荆州,深夜联合蔡家,蒯家,商议对策,一夜之间剿灭数百家宗贼,何其英雄?

可仅仅几年后,他就成为了曹操口中的守城之犬……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