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天唐锦绣 > 第一千八百二四章 至高无上

天唐锦绣 第一千八百二四章 至高无上

作者:公子许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1-10 13:25:58 来源:书海阁

很多时候都要谈“立场”,何谓“立场”?利益而已,哪一方符合自己的最大利益,哪一方就是自己的立场,如此而已。

当然,“利益”不仅仅是权力、金钱,有些时候也可以是理想、信念,无外乎个人之追求而已,“利益”并无褒贬之别、“立场”也无对错之分。

在郑仁泰看来,虽然刘洎是在陛下扶持之下身居“中书令”之高位成为大唐宰相,但其实陛下未必符合刘洎的“利益”,毕竟陛下更为信任、倚重的始终是房俊,无论圣眷、功勋、权势、影响等等各个方面,刘洎始终屈居于房俊之下。

一个事实上的宰相,却不得不被一个不是宰相的宰相稳稳压住一头,野心甚大、名利心甚重的刘洎岂能甘心?

所以,陛下未必是刘洎的“立场”。

陛下稳住皇位、剿灭乱贼,朝堂局势并不会有什么变化,甚至于一旦房俊再度立下一些功勋,势必要担任一个极其重要的职位以酬赏其功,地位愈发稳固。

反之,如果贼人谋逆成功,朝堂之上将会天翻地覆,作为最坚定的“

帝党”,房俊的下场可以预见,而无论何人上位,混乱的朝堂都需要一个资历、地位、官职都足够高的大臣来稳定局面……舍刘洎其谁?

至于“忠君”这种话不过是说说而已,当初太宗皇帝暴卒,刘洎在其中的手脚未必那么干净……

……

郑仁泰陡然发现,好像自从太宗皇帝驾崩、新皇登基,“忠君”这种古往今来最为高尚的信仰似乎正在一点一点的崩塌,大家好像对于谁当皇帝并不是那么热衷,只要是太宗皇帝的子嗣、是大唐正统,谁上谁下其实并无所谓。

大家更在乎帝国之存亡、国势之兴衰,因为这攸关自身之利益,或许更多人愿意在与外族作战的时候“视死如归”“马革裹尸”,却并不愿意为了君王之荣辱而牺牲自己的性命。

有这样想法的都是逆贼吗?

并非如此,因为绝大多数人还是忠诚的,只不过不再是“忠君”,而是“忠国”。

对于某一种层次的人来说,儒家宣扬的那一套已经无法蒙蔽认知,大家清晰的认识到国家不仅是君王的国家、更是所有人的国家,身处于帝国之内,帝国之兴衰关切到所有人的利益,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皇帝是谁又有什么干系?只要大家都忠于帝国,自然无所损失。

正如房俊时常挂在口中的那一句话:国家利益高于一切。

……

“国家利益高于一切!”

刘洎目光炯炯的看着两人,沉声开口:“无论局势如何发展,我只想请两位将帝国利益置于最高之处,一切与帝国利益有利之事是我们所需要支持的,反之,所有损害帝国利益之事都要摒弃、甚至予以反对!”

裴怀节愕然:“你的意思……”

刘洎断然道:“非是我大逆不道,但假若局势当真崩坏,一定要牢记这句话,帝国利益,不容践踏!”

这番话说的慷慨激昂、掷地有声,但是在郑仁泰的理解——若陛下与帝国利益相悖,则优先于帝国利益……

遂点点头:“中书令公忠体国、忠贞不二,实乃吾辈楷模。”

裴怀节提议道:“既然长安风云激荡、时刻有颠覆之祸,各地驻军又立场不明、前途叵测,何不干脆将驻守于河西之军队调回关中、弹压局势?”

裴行俭麾下数万安西军精锐镇守河西,只需进入关中必然引发各方力量之失衡,谁还敢贸然起事造反?

刘洎摇摇头,道:“陛下不会答允的。”

陛下之心意,乃是诱使李神符之流悍然作乱谋逆,以便于一网打尽、尽显帝王霸气,若让李神符等人投鼠忌器、隐忍不动,这一且谋算岂非全都白费?

陛下不愿背负“屠戮宗室”之骂名,所以只能等李神符等人谋逆作乱才会悍然反击,若李神符不作乱,陛下就只能忍……然而身为君王,明知臣下有悖逆之心,如何忍得下去?

所以陛下绝对不会允许将安西军调回长安。

郑仁泰对此予以附和:“安西军不可轻动。”

虽然结论一致,但他的看法却与刘洎截然不同。

在他看来,裴行俭坐镇河西施行“吐蕃战略”,这是朝廷“军机处”制定的攸关往后百年唐蕃之间斗争之长远战略,不容有失,一旦成功,吐蕃受创严重、内患重重,几乎不可能再度恢复当下之实力,而若失败,噶尔部落就有可能反戈一击直接入侵河西四镇,造成关中、西域之剧烈震荡。

且经此一事,吐蕃必将上下一心、精诚团结,成为大唐的心腹之患,导致大唐需要耗费无数国力用在唐蕃边境,严重拖累帝国之长远发展。

这才是真正的“帝国利益高于一切”。

简而言之,大唐皇帝谁当都行,但吐蕃必须死……

郑仁泰忽然有所感悟,或许陛下正是感受到这种“帝国利益高于一切”已经严重侵犯了帝王该有的权力,所以才甘冒奇险、一意孤行,不仅想要树立自己的威望,更想将皇权至高无上的力量彻底收回。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毕竟,“帝国利益高于一切”与“皇权至高无上”是相背离的,甚至是充满矛盾的……

换言之,世家门阀未必推崇“帝国利益高于一切”,但是自私自利之属性是绝对不愿见到“皇权至高无上”的,谁愿意生死兴衰皆在于皇帝一念之间?

而房俊推崇“帝国利益高于一切”,反对“皇权至高无上”,却又联合陛下打压世家门阀……

还是矛盾重重。

郑仁泰觉得自己脑水不足、境界不够,一时间充满迷茫,看不清各方之立场。

裴怀节自从离开“主场”洛阳只身进入长安,对于朝堂上下错综复杂的形势早已一团浆糊,最严重就是他虽然依附于刘洎、却并不认为这附和他最大的利益,偏偏困于牢笼、无力挣脱,只能暂时将刘洎这边作为栖身之所。

心有不甘、却又无能为力。

*****

襄邑郡王府。

书房内温暖如春,从窗户望去可见院落内落雪纷纷、茫茫满眼,书案上的书笺笔墨都被收到一边,摆放着几样小菜,一壶烫热的黄酒,李神符与李道立相对而坐,李德懋一旁相陪。

李道立饮了一口黄酒,问道:“李孝逸怎么说?”

李神符摇摇头,神情阴郁:“这小子嘴上说的挺好,但观其神色、猜其心性,怕是未必支持我。这也难怪,他们父子皆是庸才、却顺风顺水,自然不愿与咱们以命相博。”

李道立楞了一下,叹口气道:“人比人、气死人呐。”

李神符满腹怅然,举杯喝了一口。

提及李孝逸之父、自己那位故去的兄长李神通,李神符实在是满腹之槽却无处可吐。

说是羡慕,实则嫉妒。

李神通打了半辈子仗,几乎胜迹,可谓屡战屡败。

太宗皇帝曾言“义旗初起,人皆有心。叔父虽率兵先至,未尝身履行阵。山东未定,受委专征,建德南侵,全军陷没;及刘黑闼翻动,叔父望风而破……”

然则旁人战败丧师皆要降罪申饬,李神通却每每因此升官获奖,盖因高祖皇帝唯恐这位堂兄打了败仗心情不好,故而加官加赏让李神通能够开心一下……

而李神符呢?但凡有一丝错处,就要面对高祖皇帝之责骂、嫌弃。

之所以高祖皇帝对李神通这个无能之辈如此优容、款待,皆在于当年起兵之初对高祖全力以赴之支持,那时候不少李氏子弟唯恐遭受隋朝清算,进而与高祖划清界限,唯有李神通不仅全力支持,更破家舍业招募兵马积极响应,随同平阳公主合兵一处攻陷鄠县,扫荡关中,等到高祖度过黄河之后前去相迎,随后一同平定长安。

在那个起兵之初举世皆敌的时候,是李神通任职宗正卿、掌管宿卫兵马、确保高祖安全,可见高祖对其何等信任。

故此,在高祖皇帝看来能力固然重要,但如此之忠诚更为重要!当时高祖帐下猛将如云、谋士如雨,各个惊才绝艳出类拔萃,可如此忠诚者又有几人?

打了败仗有什么关系呢?

弟弟是否开心才最重要……

李德懋道:“但太宗皇帝对淮安王府却并不亲近,曾言‘玄龄等有筹谋帷幄定社稷功,所以汉之萧何,虽无汗马,指纵推毂,故功居第一。叔父于国至亲,诚无所爱,必不可缘私滥与勋臣同赏耳’,气得叔父闭门不出,没多久便病故……李孝逸虽然官至宗正少卿,实则已经是弟兄当中官职最高的一个了,心中应当对太宗皇帝生出不满才对,连带着对李承乾也多有不服,却为何不肯追随我们建功立业呢?”

李神符摇摇头,道:“人各有志,何必在意呢?”

李道立想了想,上身往前凑了凑,小声问道:“不知叔王联络了那些军队,是否可靠?”

李神符目光如电,盯着李道立。

喜欢天唐锦绣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

天唐锦绣搜猫阅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