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天唐锦绣 > 第一千九百一十章 使功不如使过

天唐锦绣 第一千九百一十章 使功不如使过

作者:公子许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1-10 13:25:58 来源:书海阁

“陛下,宗室乃帝国之基石,自古宗室稳则社稷稳、宗室乱则社稷乱,对宗室大开杀戒,无异于自断臂膀!固然宗室内有一些居心叵测、狼心狗肺之辈,但更多人要么受其蛊惑、要么受其裹挟,实则本心未必就想兵变,陛下何妨宽容以待,使其幡然悔悟、感激涕零?”

刘洎口若悬河,直指问题之核心。

李承乾凝眉不语。

昭陵案也好、谋逆案也罢,除去怒火之外,他更想要借助这两件大案提升自己的威望,尤其后者是他绸缪许久的策略,为此甚至不惜将自己与太子置于险地。

正如刘洎所言,若自己一意孤行、大肆株连,威望肯定是有了,自此宗室上下、朝堂内外无不敬畏有加,可宗室遭遇重创的后果,便是朝廷权力构架之失衡。

大唐立国以后,承袭隋制,无非是宗室、文官、军方相互制约、达成平衡而已。

现如今文官被军方压制,所有涉及军方之事务根本插不进去手,致使军方飞速壮大,虽然军队之指挥权在于中枢,不会出现“强枝弱干”之局面,可他未能掌控“军机处”,此乃极大之隐患。

当初为了皇帝彻底掌控军权而设立之“军机处”,时至今日反而成为皇权的绊脚石……

若是连宗室也倾颓虚弱,只剩下军方一家独大,改朝换代或许就在明朝。

李积也好、房俊也罢,李承乾对这两人是极为信任的,可一旦军方做大、不可遏制,等到这两人退下去的时候,军队还会拥护皇权吗?

甚至于,当这两人手握颠覆皇权之力量,他们还会如同以往那样忠于君主吗?

李承乾叹了口气,略感挫败。

帝王号称人间至尊、言出法随,实则根本不可能随心所欲,一切行事也不过是权衡利弊而已。

取舍之道、天地至理,帝王亦不能脱其窠臼。

“主谋者何人?”

“李神符、李道立。”

“嗯?”

李承乾眉梢一挑,略感诧异:“只这两人?据我所知,李孝协一直参与其中、出谋献策,怎没有他?”

刘洎恭敬道:“陛下明鉴,李孝协确实一直参与其中,可昨夜兵变之时,李孝协身在万年县牢狱,并未亲身参与兵变,其身份介于主谋与协从之间。微臣为此征询了宗正寺与河间郡王之意见,郡王与韩王等人都认为不可宁枉勿纵,既然李孝协并未参与兵变,应当减罪一等,列为协从。”

“韩王、河间郡王的意见?”

李承乾目光炯炯,直视刘洎。

刘洎心里发虚,硬着头皮道:“是,陛下命微臣审讯此案,可微臣对于宗室内部之情况不甚了了,唯恐酿成冤假错案,故而恳请韩王、河间郡王指点。”

这种甩锅行为必然是陛下所厌恶的,可刘洎也没办法,总不能为了陛下之欣悦而得罪中个宗室吧?

现如今军方势大,文官被狠狠压制,唯有联合宗室才有可能予以对抗,若连宗室都被他得罪干净,怕是他要成为大唐立国以来最卑微、最无能的宰辅,被天下人耻笑。

所幸,李承乾并未因此发怒,因为他也明白刘洎之所为固然有些缺乏担当,但对于宗室未必是坏事。

昭陵案、谋逆案,一旦这两件大案大肆株连,宗室之内怕是要十室九空、排着队的砍头,他固然出了心中一口恶气,可宗室也的的确确要自此沉沦下去,再不复“帝国基石”之称谓。

还是那句话,权衡利弊、有所取舍而已。

取宗室稳固社稷之功用,就要舍身为帝王被冒犯之尊严。

如何取舍,其实也并不难……

李承乾即便不是个合格的政治家,却也自幼被授予治国之策,古往今来的史书都快泛滥了,焉能不知其中道理?

“李孝协虽未亲身参与兵变,但此前却是叛逆主谋之一,如今因为昭陵案将其羁押,却使其逃脱一劫……虽然法理如此,但情理难容,褫夺其爵位,与李神符、李道立一并治罪,其子嗣则不涉此案,交由昭陵案处置。”

亦即是之追究李孝协一人谋逆大罪,其子嗣则并归昭陵案处置,至于是死是活,只看其在昭陵案中应获何罪。

也算是网开一面了,否则按照李孝协谋逆主谋之罪,全家都要陪葬……

“喏!陛下仁厚,福泽苍生,定能让那些乱臣贼子羞愧不已、悔之不及。”

“行了,主谋定下,固然余从不问,却也不能当作什么事也没发生,凡牵涉此案者,一律降爵一级、罚俸三年!”

“喏!”

看着刘洎走出去,李承乾喝了口茶水,压了压心中火气。

虽然取舍之道他非是不懂,可眼睁睁看着宗室这群逆贼造他的反却因为顾虑重重而投鼠忌器,岂能甘心?可再是不甘心,为了帝国根基、为了社稷稳固、为了自己的宏图霸业,也只能选择隐忍,这种怒火万丈却不得不引而不发的心情,足以令他怒火焚心、几欲发狂。

“陛下,太尉求见。”

“让他进来。”李承乾深吸一口气,勉力将胸中翻腾的怒火压制下去,收拾心情,面上古井不波。

房俊大步而入,一揖及地,恭声道:“微臣觐见陛下。”

“太尉无需多礼,坐下吧,来人,给太尉奉茶。”

“谢陛下。”

房俊直起身在一旁落座,接过内侍奉上的茶水,放在一旁的茶几上没喝。

“启奏陛下,左右金吾卫、左右领军卫已经封锁各处城门,京兆府一以及长安、万年两县各自出动巡捕、衙役沿街巡逻,城内各处里坊、集市都在严密管控之下,目前一切平静,并无叛贼之余孽兴风作浪,陛下可以放心。”

即便逆贼已经被剿灭,但谁也不知逆贼会否留有后手,兵变不成便大肆破坏,更不知会否有人趁机生乱。长安这等人口超过百万的超级都市、天下商贾汇聚货殖集中之地,没多一日混乱,损失都无可估量,务必强势镇压确保万无一失。

李承乾“嗯”了一声,不置可否,然后伸手将御案上一封奏疏挑出来,递给内侍示意其转交房俊,待房俊接过内侍手中的奏疏打开阅览,李承乾才说道:“这是同安郡公早晨让人送入宫内的奏疏,你且看看。”

房俊一目十行的看完奏疏,蹙起眉头。

奏疏之内,郑仁泰言及自己宿疾迸发、头痛欲裂,难以统带左领军卫宿卫皇城,请陛下另任贤能、并且恳请致仕……

见房俊若有所思模样,李承乾问道:“二郎如何看待此事?”

房俊略作沉吟,摇头道:“同安郡公正值壮年,身强体壮、精力充沛,也从未闻听其有宿疾在身,此番如此言论,想来不过是托词而已,但其致仕之心却很是真挚……是否准许其致仕,皆在陛下心念之间,乾纲独断即可。”

昨夜郑仁泰率军封锁承天门,甚至越界封锁了延喜门,当时诸多文官皆在,人人看得清楚,若说郑仁泰与逆贼全无瓜葛,傻子都不信,或许其与逆贼之间联络极为隐秘,但只要“百骑司”全力侦查,甚至与其接触之人落网遭受审讯,都可使其无所遁形。

陛下肯定知道其与逆贼有所瓜葛,郑仁泰也知道陛下肯定知道这一点,所以现在郑仁泰是想要在一切尚未公开之前,给自己一个体面退下去的机会。

最起码现在陛下定然有所忌惮,或许不会大动干戈,那他还有退下去的机会;可等到一切公开,无所循行,陛下不想处罚他也不行了……

李承乾沉思片刻,叹口气,道:“同安郡公这些年的确是委屈了的,壮年之际退下去含饴弄孙,未免显得朝廷过于刻薄。”

房俊默然不语。

这是李承乾一贯的操作了,抓住一切机会打击太宗皇帝之威望,只要是太宗皇帝做过的错事便大张旗鼓的宣传一番,彼消此长,会显得他也有诸多英明之处。

当然,郑仁泰十六岁便参加晋阳起兵,且一直在太宗皇帝麾下,算是功勋卓着、资历深厚,结果屡屡不受重用,的确压制得有些狠……

见房俊不语,李承乾皱皱眉,续道:“贞观勋臣如今已经逐渐凋零,后起之秀还难当大任,应当让同安郡公多多支撑几年的。”

这就是打算“原谅”郑仁泰在此次兵变之中的所作所为了。

当然,“使功不如使过”,这也是一种御下的手段,郑仁泰与逆贼暗中勾连,坐视太极宫兵变而不顾,严格一点这已经是死罪了。如今陛下不仅不予追究,且继续委以重任、宿卫皇城,郑仁泰但凡尚存一丝半点道义之心,便应当鞠躬尽瘁、死而后己。

至于那一句“后起之秀还难当大任”,房俊却并不在意。

军队的格局早已初步形成,区区一个郑仁泰、独领一支左领军卫,并不能影响大局。

况且等到军制改革完毕,任谁也难以在军中独当一面,所有大唐军队将成为坚固的整体……

“走吧,陪我去齐王那边走一走,这小子屡教不改、知错犯错,简直不知所谓!”

李承乾起身招呼房俊。

喜欢天唐锦绣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

天唐锦绣搜猫阅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