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天唐锦绣 > 第一千九百二四章 人性善恶

天唐锦绣 第一千九百二四章 人性善恶

作者:公子许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1-10 13:25:58 来源:书海阁

李承乾蹙眉看着递到面前的一盅燕窝,盅盏如玉、纤手素白,分明是他身体所亟需之养分,却反而望之欲呕。

摆摆手,道:“朕还不饿,皇后且放在一边,待会朕自会食用。”

“那臣妾便放在这里,待会儿凉了便让内侍拿去热一热。”

皇后苏氏将燕窝放在茶几上,瞅了李承乾一眼,轻声细语道:“臣妾尚有一事,拿不准主意,请陛下决断。”

“哦?后宫之事皆由皇后一力处置,又有什么事拿不准?”

李承乾略感诧异,自己这位皇后虽然看似纤腰如柳、弱不禁风,实则外柔内刚、颇有手段,登基以来处置后宫、事事顺遂,兼且自己的后宫人数稀少,杂事不多,可从未有什么事情需要他来出面。

想到这里,心中一动,该不会是……

果不其然,苏氏面色不变,语调平缓,仿佛在叙说一件微不足道之事:“那位沈婕妤受陛下宠幸,该当晋位才是。如今四妃位置尽皆空置,不如将其晋为四妃之一,陛下意下如何?”

李承乾看了皇后一眼,踟蹰不语。

唐承隋制,后宫有皇后、四妃,合称“后妃”,又有九嫔,可与四妃合称“妃嫔”,再有二十四世妇,其中婕妤、美人、才人各九人,亦有八十一御妻,九嫔、世妇、御妻,合称“嫔御”,此之皇帝之后宫名分。

高祖、太宗皆精力充沛、性好渔色,各种名分逐一充足,可李承乾登基未久,且决心励精图治、延续盛世、予人专心政务之形象,后宫之内极其匮乏,唯有区区几个婕妤、才人,就连四妃之位都处于空置状态。

沈婕妤虽然天香国色、身娇体酥,可如何够得上四妃之位?

四妃与皇后共掌后宫事务,可谓“副皇后”,不仅要得皇帝之欢心,更要有高尚之品德、雄厚之家世,岂是区区一介婕妤一夕侍寝便可连越两级、充位其中?

皇后不可能不知这等规矩,却偏要举荐沈婕妤充任四妃之一……是在试探自己,还是以进为退、意欲彻底压制沈婕妤,使其永无跃升之希望?

想了想,李承乾道:“或许升任昭仪,皇后意下如何?”

并未顺从皇后之意升任四妃之一,却又将其升任距离四妃一步之差九嫔之首……

皇后低眉垂眼,道:“如此也好,若其有孕,再升任四妃不迟。”

李承乾:“……”

原来如此。

自己很久未与皇后同房,却忽然之间宠信沈婕妤,且连续好几日留宿其住处,皇后未必有嫉妒之心,却肯定有仓惶之意,夫妻之间感情淡薄,此番贼人兵变自己又将太子留在东宫、充当“鱼饵”,或许使得皇后有了一丝危机感,唯恐他不再宠爱太子,一旦沈婕妤诞下皇子,怕是太子地位不保。

毕竟大唐立国以来,“太子”已然成为最高位之职务,没有之一……

李承乾心中不满,自己报偿储位不稳之苦,又岂能加之于太子之身?况且就算沈婕妤年少貌美,就算她日后能诞下子嗣,又如何与太子之地位相比?

自己如若易储,第一个站出来反对的便会是房俊……

压制着心底不快,摆摆手,道:“皇后不必多虑,此事暂且这般。”

“喏,臣妾不打扰陛下处置公务了,只不过尚需多多体恤龙体才是,不好因公务耽搁保养。”

“行了,朕知道了,你且退下吧。”

“臣妾告退。”

李承乾拿着毛笔看着面前奏疏,耳中环佩叮当之声消失,忽地叹了口气,丢下毛笔,只觉心烦意乱。

天下至尊,看似言出法随、金口御言,实则完全不是那么回事儿。

皇帝也不可能为所欲为,每每一道敕令不仅要接受门下省之审核,还要顾及朝政之波动,文官是否赞同、军方是否服从,处处都面临着制约、掣肘,甚至没有一样政务可以一言而决。

即便是太宗皇帝那般大权独揽、文武景从,尚且有魏徵等人犯颜直谏,屡屡逼着太宗皇帝收回成命。夕惕若厉……

而缺乏威信的自己,更是举步维艰。

本以为冒着巨大风险剪除叛逆、稳定社稷可以提振威望,孰料却引起军方的强烈抵抗,逼着他不得不采取怀柔之策予以安抚。

他是真的害怕,万一李积、房俊对他不满,干脆逼着他禅位太子、当一个太上皇关在大明宫里荣养,他该何去何从?

甚至连后宫都不消停。

自己不过是临幸了一个婕妤而已,算得什么大事?

你皇后有房俊撑腰,朕这个皇帝的位置都未必有你稳当,你又何须这般急不可耐、咄咄逼人?

皇帝当得憋屈啊!

*****

正月十七,皇城开放,整个长安城的百姓自延喜门、安福门、朱雀门、含光门、安上门等处城门涌入皇城,而后聚集于天街,自承天门城楼向下望去,无以计数的百姓不顾严寒、汇集而来,人头攒动、摩肩擦踵。

城楼之上,白发苍苍、老态龙钟的杨师道一身甲胄,手扶着箭垛向下张望,见如斯盛况,忍不住嗟叹一声:“人性之劣,似乎与生俱来,最是见不得别人好,若是有人比自己凄惨,往往心生愉悦。”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房俊负手立于其身侧,也俯瞰着天街上行人汇聚、人头攒动,淡然道:“善恶之间,本无绝对,举人之善性,养而致之则善长,举人之恶性,养而致之则恶长,然其善恶岂能随心所欲?故而以律法约束世人,使之知晓什么可做、什么不可做,以法衡量,惩恶扬善而已。”

儒家之初始讲究修身养性,以道德去约束人之行为,褒扬“仁义礼智信”,追求世界大同。然而随着时势之发展,儒家也认识到此等信念无异于异想天开,若当真以此治世,自是恶人横行、善人受辱,正邪颠倒、天下大乱。

于是乎,在击溃法家之后,儒家将法家的理念统合、吸收,以道德褒扬人性之善、以律法惩戒人性之恶。

此之谓“儒皮法骨”……

杨师道收回手,转过身,打量房俊一眼,微微摇头:“早知你是法家之信徒,可法家之学说过于酷烈,并非治世之良策,因为世家之事很多时候并不能一味的归咎于对错,有时心之所善、却不得不以恶行事,救人济世,有时心之所恶、却满口仁义道德,卑劣无比,孰对?孰错?”

“世间之事,从无绝对,既无绝对之对、亦无绝对之错,更无绝对完美之制度。吾等活在当下,就要从当下之局势出发,做出有利于当下之决策,而不是抱守着祖宗的成例一成不变,等到将来局势变化,今日之决策不能适应将来之发展,亦当有所改变。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才是经世治国之道。”

“……有些道理。”

杨师道虽然是名儒,却并非抱残守缺、冥顽不灵之辈,沉思片刻,认同房俊的理念:“当下之局势,可谓一日千里,与以往大不相同,若仍旧秉持以往的治国之法,或许将阻碍国势之增强,这天下是你们年轻人的,吾等老朽已然跟不上时代了。”

格物致知、军制变革、尤其是海外庞大财富急剧涌入所造成了整个社会层面的剧烈变化,早已不是他们这些饱读儒家典籍的老者所能理解,他们的治国理念早已被彻底掀翻,丢进历史的垃圾堆。

指了指天街上汹涌的人群,正色道:“马上就要行刑,一定要稳定百姓的情绪,绝对不能出现恐慌甚至践踏!”

房俊看着天街上严阵以待的兵卒,沉声道:“放心,左右金吾卫出动了五千兵卒,整个皇城都在掌控之中,其余人等亦在城内巡逻,无论是谁也休想趁机捣乱。”

“剐刑”乃是大事件,所有长安人都对此又怕又好奇,这才汇聚于皇城之内正想观看行刑,可毕竟此刑过于酷烈,必然引发观刑者的心理波动,若是有人趁此机会擅动民意,将会酿成一场巨大动乱……

杨师道摆摆手,“有你在,老夫还有什么不放心?你且在此观刑吧,我去煮杯茶水喝,人老了心就软,见不得此等酷刑。”

转身走进城楼。

房俊苦笑:“我亦不是铁石心肠之辈,做不到熟视无睹,不如陪您坐一坐、喝杯茶。”

杨师道停下脚步,奇道:“即使如此,何不劝谏陛下?”

房俊左右瞧了一眼,小声道:“如何不劝?劝了,但劝不动。”

杨师道蹙眉,旋即恍然,轻叹一声:“陛下也不容易……”

谁又愿意背负一个酷烈之骂名呢?

可有些时候仁慈并不能带来服从,酷烈才能。

人性本恶啊……

城楼之下,被吊在半空的李思暕被缓缓放下,来自于大理寺、刑部的几位行刑好手将奄奄一息的李思暕扒光衣裳绑在一根柱子上,一人摊开皮革所制的包裹,露出大大小小一排寒光闪闪的匕首,拈起一柄小刀,在李思暕身上寻了一处毫不犹豫的割下去。

凄惨的叫声震荡皇城,观者无不心胆俱颤、脊骨发凉。

喜欢天唐锦绣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

天唐锦绣搜猫阅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