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天唐锦绣 > 第一千九百二六章

天唐锦绣 第一千九百二六章

作者:公子许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1-10 13:25:58 来源:书海阁

崔敦礼裹着寒风掀开门帘走进正堂,便见到刘洎、刘祥道两人正喝茶聊天,头顶头窃窃私语、神神秘秘,遂搓着手走过去,笑道:“人还未到齐呢,二位该不会是打算私底下串联一番,待会儿商议政务的时候共同进退吧?”

走到两人身前,在一侧的椅子上坐了。

有书吏给奉上茶水,崔敦礼笑问:“有糕点没有?若有,给我取来几块,早上家中有事,未来得及吃饭。”

“崔尚书稍等。”

反身去后堂取来一碟软糕,放在茶几上。

崔敦礼拈起一块糕点咬了一口,喝了口茶水,看着二刘,奇道:“还真是商量什么私下串联之事,怕我偷听便不说话了?”

刘洎看着崔敦礼一副阴阳怪气的模样很是无语,也不隐瞒,直言道:“即便私下串联也不会在这里说了,刚才说起杨师道上书之事,当下朝廷里沸反盈天,都嚷嚷着要继续上书劝谏陛下,自此废黜‘剐刑’,不知安上贤弟之意如何?”

崔敦礼吃着糕点,摇头道:“此事舆情汹汹、议论纷纭,下官自然是支持的,只不过兵部非是御史言官,虽然也有几个文官,大部分都是行伍出身的匹夫,字倒是认得那么几个,话却是说不明白的,故而上书就不必了,若有其他衙门上书,兵部署名附议便是。”

刘洎若有所思,略一沉吟,颔首道:“安上之言,老成持重。”

整个文官集团紧随着杨师道开辟的道路上书谏言,其中或有人担忧严苛刑法泛滥成灾,或有人借此机会串通一气,但无论如何,集结文官向陛下发难的形势已经形成。

先有军方势大难抑,再有文官咄咄相逼,可想而知陛下会是何等样的心情。

而兵部乃军方之大本营,其一举一动都代表着整个军方之动向,如若响应文官之号召一并上书谏言,势必给予陛下“文武双方沆瀣一气”之印象。

陛下怕是晚上觉都睡不着……

刘祥道显然也意识到这一点,赞同道:“吾等身为朝廷重臣,理当各司其职,这件事乃是御史台的分内之事,自有御史台行使职责,诸位同僚在一旁给予支持即可,不必亲自下场。”

以陛下之刚愎,必然需要更多人联合起来一并上书形成难以阻挡之浪潮,才能逼迫陛下收回成命。可凡事有利必有弊,人太多、涉及衙门太多、甚至于整个文官集团上下一心,恐怕导致陛下惊惧的同时愈发激起其自负之心,导致事与愿违。

刘洎道:“那就这么决定吧,御史台冲在前边,吾等从旁协助。”

“正该如此。”

崔敦礼咽下糕点,拿出帕子擦擦手,喝了口茶水,紧蹙着眉头:“要注意尺度,更要注意力度,万万不可弄巧成拙。”

刘祥道信心十足:“我在此前已经就此事劝谏陛下一回了,再劝一次也不会显得突兀,只不过规模大了一些而已。”

……

未几,一众宰辅、平章事鱼贯而至。

政事堂制度形成于贞观初期,起因是避免权臣独揽大权,有利于加强皇权之集中。与此同时,通过宰相集体议政大大减少了行政程序,提高行政效率,遂予以常设。

时至今日,随着帝国疆域愈发辽阔、治下人口愈发众多,各处衙门政务繁忙,更加需要政事堂这样一个机构来协调中枢各部门、提高行政效率,使得政令如一、上行下效。

今日陛下未至。

政事堂自有一套规范的行政流程,无需陛下每一次会议都要莅临,宰辅们会议之后将集体决议报请陛下裁决,中书省制敕,门下省审核之后盖章与尚书省一并执行。

不过现在尚书左右仆射被褫夺了宰相之权限,整个尚书省已经被排除于政事堂之外,只有执行权、而无决议权。

偏偏只有一个尚书右仆射虚衔却无实职的裴怀节,被赐予“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之差遣,成为整个尚书省名义上的“一把手”……

各处衙门积攒的事项一一被提及,而后集思广益,一项一项决策形成,会议进程很快。毕竟宰辅们都是各自衙门的一把手,事务繁忙,能够拿到政事堂上商议的都是难以委决的大事,会议之后还要回归各自衙门处置部务,很是繁忙。

但今日事项繁多,中途歇息一会儿,诸人饮水、小解之后,会议继续。

裴怀节翻看着自己面前记录各种事项的笔记,开口道:“当下海贸兴盛,每年自华亭镇市舶司流入大唐的货殖数以千万,所缴纳之赋税更是填满民部库房,国力因此蒸蒸日上。而朝廷于广州设立市舶司,却只有一个来济前往主持,怕是难堪大任,万一其才具不足导致广州市舶司难以达到华亭镇市舶司之规模,定要造成巨大损失。以我之见,应当在朝廷选拔能吏、干吏,派往广州、充入市舶司,确保广州市舶司之运转,既能为海贸服务,亦能为朝廷获取税赋。”

堂上一阵沉默。

市舶司虽然是朝廷官署,但因为要与海贸打交道,所以素来被认为是水师的囊中之物——没有水师配合,各处海商谁会在意区区一个市舶司?况且广州市舶司新设,首任市舶司提举乃是房俊举荐之原万年县令来济……

这是打算对来济动手,还是瞄准了整个广州市舶司?

刘洎环视一周,将诸人神色收入眼内,淡然道:“市舶司负责开具出海贸易的证明,对准许出海的船舶进行检查,察看有无挟带金、银、铜钱、军器、马匹、人口等违禁之物,更要负责收取商税、舶税,责任重大,关乎海贸之成败,确实不能任用一个全无经验的新人一手掌控,最起码要派人予以辅助、从旁监督。”

说完,看向马周:“侍中以为如何?”

马周沉吟稍许,道:“越国公素来有识人之能,他既然举荐来济担任提举,想必来济定然能够胜任。虽然二位之担忧不无道理,却不宜此刻对市舶司人事任免有所变动,不妨等待一段时间,如若广州市舶司之运转不如预期,再行调换不迟。”

刘洎予以反驳:“既然市舶司之重要一致公认,又岂能等到犯错再予以更正呢?吾等乃帝国政务之决策者,该做的是防微杜渐,更是未雨绸缪,假使他日因吾等之犹豫、迟滞而导致广州市舶司损失严重,那便是吾等之失职。”

崔敦礼蹙眉道:“中书令此举怕不是未雨绸缪吧?来济刚刚履任广州市舶司,尚未有政绩传来,咱们便首先否定了他的付出与努力,简直是莫须有。”

“崔尚书之言有理,假若以中书令之推断,任何人、任何职务都可以此理由进行调换、任免,这与‘有罪推断’何异?就因为你的怀疑,便认定别人有罪,绝对不行。”

大理寺卿戴胄出言,驳斥刘洎。

刘洎倒也不恼,淡然道:“既然如此,就是否向广州市舶司增派一名提举、若干官吏进行表决吧。”

政事堂的规制素来如此,如遇到难以委决之事,便由数位宰相一并表决,少数服从多数。但现在宰相的数量是双数,所以有可能双方持平,如出现此等状况便需要递交给陛下做最后之决断。

刘祥道颔首道:“那就开始吧。”

刘洎首先询问马周:“侍中以为如何?”

马周毫不犹豫:“否。”

刘洎点点头,这是已经确认的,马周不仅与房俊关系密切,且素来与自己的执政理念不同,反对在意料之中。

他又看向民部尚书唐俭:“莒国公之意如何?”

唐俭犹豫片刻,捋着胡子,蹙着花白的眉毛很是纠结,好半晌才道:“可。”

也不出刘洎之预料。

唐俭私下与房俊关系甚佳,可市舶司的商税、舶税与民部干系重大,若能由中枢直接控制市舶司,则不必经受市舶司本身之截留,所有税收极有可能尽入国库,使得民部的部务愈发顺遂。

毕竟民部所有事务的根本都在于一个字“钱”,有钱事事皆顺、无钱寸步难行。

如今举国上下正在进行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修桥、铺路、水利、畜牧,每日里国库大门打开,钱帛流水一样的花掉,再多的钱也不经花。

接下来问刘祥道:“御史大夫意下如何?”

“可!”

刘祥道虽然会坚守自己的政治底线,但仅限于司法程序之内,除此之外,他谨记自己是陛下的“鹰犬”,而刘洎此番忽然对广州市舶司发难,明显是经由陛下授意……

刘洎颔首,已经两票反对,加上自己一票便是三票,在场六位宰相,再有一票便可稳操胜券。

他看向崔敦礼,不出意外,崔敦礼干脆反对。

又询问戴胄,戴胄自然也反对。

票数是三对二,自己占优,只剩下裴怀节。

议题是自己与裴怀节事先商量的,又是裴怀节提出,故而裴怀节这一票早已收入囊中。

刘洎轻松的走一走过程,看向裴怀节:“右仆射……”

裴怀节一脸淡然:“否。”

刘洎点点头,笑道:“既然如此……”

笑容忽然僵住,他愕然看着裴怀节,自己是幻听了吗?

喜欢天唐锦绣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

天唐锦绣搜猫阅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