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天唐锦绣 > 第一千九百七一章 科举天下

天唐锦绣 第一千九百七一章 科举天下

作者:公子许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1-10 13:25:58 来源:书海阁

【2025,你好】

六月十五,朝会。

武德殿上济济一堂,虽然非是大朝会,与会者只有五品以上官员,却依旧人头攒动,穿紫服绯者列于堂上,俱是面色肃正,相熟之间也不敢交头接耳,一旁御史、内侍目光炯炯,就等着寻他们失仪之处,而后群起弹劾、扬名立万……

大臣们自是不愿成为这些年轻御史仕途进步的垫脚石,故而眼观鼻、鼻观心,一个个渊渟岳峙、稳如磐石,浑身上下全无一丝破绽。

御史们有些失望,遂将不约而同的将目光瞄向右侧队列为首的房俊身上,盯了好一会儿,见这厮只是与身边的李积低声交谈两句,其余并无逾矩之处,愈发失落起来。

曾几何时,这位房二郎最是受御史们欢迎,堪称“刷声望”“刷政绩”之“神器”,脾气暴躁、胆大妄为,即便在朝堂之上也敢动手打人,大声呼喝更是不在话下,那时候的御史多幸福啊,只需逮着此君狠狠弹劾几次,马上声名鹊起、朝野闻名。

可这厮现在官越大、胆越小,往昔那种“横行朝野、无所顾忌”的作风已然消失不见,居然服紫袍、佩金鱼,道貌岸然做起正人君子,致使朝堂之上风平浪静,再无以往之喧闹刺激,实在是无趣得紧……

……

须臾,李承乾在内侍引领之下抵达殿内,坐于御座之上,君臣礼毕,大臣们纷纷跪坐于软垫之上。

李承乾环顾四周,开口道:“科举考试之名次已然公告天下,吏部选官也要加快进行。科举考试虽然创建于前朝,但考试规模极小、录取范围极窄,非但未能成为朝廷选官制度之主体,甚至连补充都算不上。高祖皇帝立国,沿袭了科举考试,但与前朝相差无异,及至太宗皇帝锐意改革,设立诸多科目,致使科举之影响遍及全国。今次科举,更在贞观朝之基础上大刀阔斧进行了诸多改革,可谓倾举国之力,不容有失!”

炖了一顿,他语气严厉,沉声道:“科举考试乃是征集朝野上下之民意,意味着至高无上的帝国利益,举国上下务必全力配合、共襄盛举,使其成为帝国选官之唯一途径,坚定不移、与国同休!谁敢私底下破坏科举考试,无论是作弊、徇私,亦或是煽动无知百姓对抗中枢,都将视为叛逆之举,严惩不贷!”

殿上群臣齐齐应声:“喏!”

全场肃然,声音在大殿之内回荡,震荡着耳膜,也震荡着人心。

李承乾神情缓和,并不意味压制,温言道:“科举考试看似触动了一些人的利益,实则并非如此,利弊得失想来诸位心里都清楚得很。”

群臣默然。

科举考试之真实目的无法隐藏,就是为了彻底掀翻世家门阀对于教育之把持,更是为了消除世家门阀对于政治之垄断,使得国家官员之选拔必须通过考试,而不是世家门阀之间相互举荐、私相授受。

但其实谁都清楚,世家门阀把持教育几百上千年,百姓不知书为何物,大字不识一个,即便在乡学、县学上几天课、读几天书,又如何能考得过那些自幼熟读典籍经义、受大儒教授指点的世家子弟?

纵有一二寒门天纵奇才,却难以掀翻大势,科举考试之最终,取中的依然是世家子弟。

只不过经由朝廷选官,数百进士之授官再不能如以往那般私相授受、安置于家族经略之地,以权力护佑家族之财富、地位。

但这也是朝廷之底线:你们的子弟可以继续当官,但当什么官、在何处当官,却要由朝廷来决定。

表面上,世家门阀对此默认,并无反对。

但暗地里必然运作绸缪,将考中的族中子弟安排至更为符合家族利益的地方为官……

李承乾看着李孝恭,道:“王叔执掌吏部,主持选官,定要仔细小心,务必使得新科进士人尽其才,勿要受到格外之影响。”

李孝恭跪坐于地,俯首道:“陛下放心,老臣已经制定了规章,凡新科进士,人人皆建名册,其籍贯、性格、才能、家世,尽罗列其上,每一个进士之选官至少需一位侍郎同一名郎中、两名主事联合商议,无论授予何职,要在名册之上记述原因,而后交由老臣签字画押、加盖官印,才能予以执行。”

大臣们看着李孝恭,欲言又止。

这一手可实在是太狠了,除非能说服整个吏部衙门,否则谁想私相授受、安插官职,无异于痴人说梦。

因为既然记录名册之上,就意味着一旦出现违规之状况,那是要追责的!

况且李孝恭如今年事已高,对于仕途再无追求,只想着在吏部尚书任上稳稳当当的干下去,待到年老体衰精力不济之时致仕,死后追赠一个美谥、陪葬昭陵,这辈子就算是圆满了。

此等情形之下,他谁的面子都不会卖。

李承乾对此很是满意:“王叔此举严格缜密,实乃良策。不过王叔也不必担忧如此劳心劳力,朕会让御史台协助于你,天下所有御史皆有监督选官之职权,一矣发现有违规之处,可直接奏报御前,待朕查实,严惩不贷!”李孝恭:“……”

我已如此卖力,还要用御史台来监视我么?

殿内御史则各个面泛红光,就连御史大夫刘祥道、新任御史中丞孙处约都激动不已,前者大声道:“陛下放心,御史台纠察不法、肃正纲纪,绝不容许国家抡才大典遭受亵渎,任谁敢于上下其手、私相授受,必将其揪出予以弹劾!”

选官之事,攸关利益,岂能干干净净全无猫腻?

世家门阀费尽资源培养出来的子弟,必然要安插于一个好位置上以便于反哺家族,否则岂不是前功尽弃?譬如萧瑀之孙萧恕此番考中南榜第一,必然整个家族的资源都倾注于其一身,将其视作兰陵萧氏下一个顶梁柱,若是任由吏部将其安置于蜀中、河西等或偏远、或贫瘠之地,家族不能为其助力,任其摸爬滚打,想要由七品升至三品不仅需要耗费毕生之力,更要有天时相助,终于执掌部堂却垂垂老矣不能为家族创造利益,这个状元又有何意义?

所以选官之背后必然涉及诸多利益,无论规则多么严密、关注如何谨慎,都必然有人铤而走险。

将这些蛀虫一个一个的揪出来,正本溯源、匡正朝纲,这就是御史台的职责,也是政绩。

对于刘祥道、孙处约来说,一场饕餮盛宴已经摆在眼前。

李承乾很是有些志得意满,却也没忘记给大臣们灌一碗鸡汤:“如此庞大之帝国亘古未有,唯朕与诸卿共同治理。不仅在于十道、三百六十州、一千五百五十七县,更有域外属地、海外租界,所需要之官员何止万千?如今众正盈朝、吏治清明,上升之通道前所未有之顺畅,无论何人、无论何地,只需做出政绩便可铨选晋升,一起谱写出一篇盛世华章!朕与诸卿共勉。”

众臣齐齐起身,站在殿上、一揖及地。

“惟愿陛下万寿无疆!惟愿帝国千秋万载!万岁,万岁,万万岁!”

……

武德殿内,众臣齐声表达忠心,声浪震荡殿宇之际也难免外泄而出,周围的禁卫、内侍、官员们纷纷侧目,难掩惊诧。

“万岁”可不是随便就能喊的,除非国家于边境有空前之大胜,否则一旦臣子喊出“万岁”几乎肯定会被御史们盯上,扣上一个“谄媚于上”“蛊惑君王”之罪名,不死也得脱层皮。

似这等满朝大臣齐声高呼“万岁”之盛况,贞观朝有过几次,如今这仁和朝却是前所未有,毕竟大臣们一贯不大看得上这位陛下……

消息传到后宫,正与晋阳公主说话的皇后顿时喜笑颜开,一手扶胸、一手拉着晋阳公主,欣慰道:“自陛下登基御极以来,朝野上下质疑不停、攻讦不断,大臣们更是轻忽蔑视,认为陛下德不配位……时至今日,这‘万岁’之呼声响彻宫阙,才算是终于认可了陛下。”

虽然李承乾乃是太宗皇帝金典册封之太子,继承皇位乃大义所在、水到渠成,可朝野上下对于其才能不予认可,认为其不如魏王、晋王,甚至晋王反叛之时,尚有许多人声称“太宗皇帝早有易储之意”,以此附和叛逆。

作为枕边人,皇后岂能不知李承乾自继位以来何等惊厥忐忑、惶惶不可终日?

终于苦尽甘来,可想而知陛下心中如何快慰。

晋阳公主容颜俏丽、娴静幽雅,握着皇后的手,笑着安抚道:“陛下对科举大刀阔斧的予以改革,与世家门阀针锋相对不落下风,就意味着已经掌握了中枢的权力,天下人只能景从、不能悖逆,这一日迟早都会到来。”

少女熟读史书、天赋凛然,轻易便看透当下朝局之走势。

当科举考试以一种近乎于改头换面之形式被中枢强有力的推行全国,就意味着世家门阀在屡屡遭受打击、前所未有的虚弱之时,不得不采取妥协。

而一旦妥协,主动权便尽操于中枢之手,世家门阀只能按照科举考试之规则奉行不悖,否则就将被科举制度彻底抛弃。

故而,在少女心中群臣这一声“万岁”并非对陛下之臣服,而是对科举考试之臣服,对那个一手改革了科举考试、使之成为帝国选官唯一途径之人臣服……

即便躲在陛下身后,但耀眼光芒谁能遮挡?

少女明眸善睐、光彩熠熠,芳心与有荣焉。

那可是她看上的男人……

喜欢天唐锦绣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

天唐锦绣搜猫阅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