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明末边军一小兵 > 第249章 王朴离去、南下真定

明末边军一小兵 第249章 王朴离去、南下真定

作者:老白牛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1-12 14:06:48 来源:9书院

王斗与陈安来到督标营的营房,便是当地南圈头一带。从南圈头到魏家庄,沿着孝义河两岸,宣大三镇军士扎下了好大一片营地,连绵旗号似乎望不到边。

王斗来到总督行辕时,这里正吹吹打打送走一批前来劳.军的乡绅百姓,卢象升意气风发,率领三镇总兵及各将官目送他们远去。他还不忘对众将教导:“……只要我大明官军一力杀贼,尽心报国,百姓便会箪食壶浆以迎王师。”

各将都是诺诺称是,看见王斗过来,卢象升喜道:“王将军来了?”

他身后各人也是亲热地与王斗寒暄,大同镇总兵官王朴更是高声叫道:“王将军,兄弟与众位军门,都在翘首以待,等待王将军的解惑授道呢。”

王斗忙道:“不敢不敢,该是末将向各位军门讨教才是。”

一一与各位总兵拱手见礼,众人拥进卢象升的中军大帐去,继续讨论前几日的话题。

各人一至同意,王斗军队骁勇能战,其实武器盔甲不是主要问题,各人镇中整个镇的官兵不敢说,至少各家正兵营内,要做到甲胄器械精良,其实问题不大。

王斗更趁机向卢象升讨要一部分先进的自生火铳与鲁密铳,希望回去后好好研究研究,卢象升慷慨地答应了。至于阵法,各总兵书房府邸内,哪家没有收拢一大把的兵书?就算有人不识字,各家麾下,少不了参谋赞画,他们将官家族出身,也有自己的战阵心得,这个也不是问题。

山西镇总兵官虎大威沉吟道:“如此说来,便是士卒与操练的问题了。”

王斗道:“虎军门所言极是,戚帅曾有云:兵在于贵选,将有章程,兵有额数,饷有限给,其法惟在精。所以他老人家选用士卒,向为乡野老实之人,而不用城市游滑之人,如此士卒操练,军士便于畏于军法,遵守章程,作战时便可如臂使指,可当堂堂大阵。”

以上王斗之言,都是戚继光练兵精华心得之一,浑河之战,戚家军战至最后一个人,他老人家所言,自是金玉良言。

众人都是沉吟,王斗之意,他们也明白,各人知道自家事。各营军纪败坏,兵不成兵,畏战做逃兵还好,杀良冒功更是大把,军痞占了一大把。这些人或许有人武勇不错,不过他们存在军中,却是弊大于利。

如依王斗之言,这些人都要裁了,那各人营中几千人,只会余下数百人,兵源缺乏是一点,这裁下的人如何安排?再次招募军士,粮饷何来?

王斗道:“可让他们开垦田地,现大明各处荒地众多,却不缺乏屯田之所。”

大同镇总兵官王朴问道:“屯田之资何来?”

王斗微笑道:“却要朝廷想方设法。”

各将都是交换着意味深长的眼色,王斗军中各士卒营养良好,这自然是王斗有大把钱粮的缘故。王斗以前不过是卫所千户或是守备,朝廷不但不发粮饷,还要收税,他却有能力裕养出那么多强悍的军士,想必有他自己捞钱的门路。

此事只可意会,不可言谈,这个妙方,是王斗自己建功立业的核心绝学,他不可能说的。不过在座各人,能做到一镇总兵的,谁没有两把刷子,谁没有自己捞钱的路子?仅靠朝廷拔下的粮饷,他们能养活自己的家丁吗?

王斗之言,倒是为各人打开了一条新的思路。有王斗成功的榜样在前,或许各人可以试试。

卢象升当然知道王斗练兵钱粮是哪来的,瞪了王斗一眼,王斗只装没看到。

……

其实王斗对各将所说的,早对卢象升说了,很多事情对王斗简单,站在卢象升这个位置上,却是复杂无比,往往让他有心无力。他暗叹了口气,正色道:“好,现在众将议事。”

立时帐中各人都是坐得笔直,卢象升道:“定州大捷后,京师振奋,圣上连连御旨嘉勉,各营将士,也是士气高涨。现奴贼大部南下真定,趁此锐气,我宣大军结束在高阳的休整。本督决意,明日便班师前往真定,以解彼处百姓倒悬之苦。”

铁甲锵锵,众人都是站起身来高叫:“愿随督臣鞍马,杀贼报国,再立新功。”

定州大捷后,宣大三镇将士,对清兵的畏怯之色,可说一扫而空,军心士气,达到高峰。

卢象升也很满意:“定州之捷,证实奴贼色厉内茬之本性,只要我大明官军勇于杀贼,他们的头颅,便是我们的军功。众将,青史留名,就在当日,诸君努力!”

一片声的大叫:“杀贼报国,杀贼报国!”

王斗也是随着众人高叫,在定州大捷的鼓舞下,己经越来越多的明军敢于出城野战袭击敌人,现在军情乐观。此次清兵入寇,比历史上艰难得多。

正在这时,却见一个护卫急入帐内,向卢象升禀报。

卢象升满面笑容地站起来:“又有圣旨来到,众将,这就随本督出迎!”

……

在中军大帐外,又有一个太监向卢象升等人宣读圣旨,除了嘉勉之外,便是催促卢象升立时率兵前往真定。

这个早在卢象升的意料之中,出乎他意料之外的是,圣旨的后面,还提到山西军情紧急,要卢象升分出一部分兵马,让大同镇总兵官王朴率领他的本部麾下,立时回援山西,以解太原危急。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明末边军一小兵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soumal)明末边军一小兵更新速度全网最快。卢象升呆了一呆,还是立时接旨领命。王朴也接了圣旨,还有一道兵部的檄文,接到圣旨的时候,他的表情很奇怪,随后沉痛地过来,向卢象升叩拜告别,他哽咽地道:“督臣,末将走了,可惜不能再鞍前马后,追随督臣杀敌了。”

卢象升眼中隐隐现出泪花,亲自搀扶王朴起来,温言对他说道:“将军不必如此,你回援山西,也是一样为国效力,倒不一定要跟随本督麾下。”

他交待王朴:“无论将军到了哪里,都需记得忠义报国的道理。”

王朴哽咽道:“督臣教诲,末将记下了。”

他与杨国柱与虎大威拱手而别,二人也满是叹息,无论他们以前如何看不起王朴这种花钱买来官位职务的纨绔子弟,但这些时日的并肩作战,多少有些战友情谊,临别之时,二人都是依依不舍。

离别时,王朴也拍了拍王斗的肩膀,叹道:“可惜不能再与将军并肩作战,此战后,若将军到了大同,兄弟必将倒屣相迎。”

王斗郑重地与他施礼而别,不论王朴在历史上如何不堪,至少目前这场战事,他表现得有板有眼,值得自己尊敬。同时他心下浮起阴影,各人只道山西危急,兵部调王朴回援合情合理,只有王斗知道此事可能是杨嗣昌在背后搞鬼。

杨嗣昌这个人,颇有政治与军事才干,只是目光短浅,心胸狭隘,报复心极强。他与卢象升只不过政见不同,就如此处心积虑,因私人意气而不顾大局?可叹可惜啊。

当日王朴便领军拔营而走,留下一大片空荡荡的营寨,宣大军士眼见军中兄弟又少了几千人,原本高涨的士气不免低落一部分。卢象升又招集全军将士激励,才让落下去的士气回升一些。

王朴走后,卢象升所率领的只有宣府镇总兵杨国柱,山西镇总兵官虎大威,还有王斗,宣府参将张岩等人,兵马约在一万。第二日一早,在孙承宗率领的全城乡绅百姓欢送下,卢象升领军离开了高阳。

离开路上,王斗频频回望高阳县城,此次离开高阳前往真定,前途莫测。让王斗安慰的是,在昨晚自己郑重要求下,孙承宗总算愿意离开高阳城前往保定,解除了王斗内心一个隐忧。

历史上清军围攻高阳城前,孙承宗的好友蔡鼎,还有茅元仪等人,都劝说孙承宗到保定避难,或者干脆到南方去,孙承宗都婉言拒绝了。最后他以八十高龄,率全家子侄及高阳百姓奋起抵抗,最后六个儿子、二个侄子,十二个孙子侄孙全部殉国。或许是此次清兵围困的感慨吧,孙承宗不忍拒绝王斗的好意,最终答应了王斗的请求,保存此有用之身。

王斗总算放心地离开了高阳,虽然自己力量有限,但大明的忠义之士,自己能救一个是一个吧。

一个朴素的愿望。

……

从高阳城到真定府城近三百里,卢象升,王斗等人一直往南而行。

此时清兵己经深入真定府的衡水、枣强、赞皇、临城、高邑等地。虽一路上遇到不少清兵大股小股敌人,不过畏于这只军队的威名,各清骑只是远远旁观,并不敢靠得很近。所以一路行来,虽不时有一些小股的接触战,总体行军顺利。

念于军中有大批的粮草辎重,卢象升等人都有过痛苦挨饿的经历,知道兵荒马乱的,筹备粮草极为不易,有银都没地方买,军中携带的粮草,就是这只大军的生命线。

所以兵部塘报虽催得很急,卢象升还是听从了杨国柱等人的意见,稳重行军为妙,大体全军一天行军六十里到七十里。

几天后,也就是在崇祯十一年十一月二十九日这天,卢象升,王斗一行人,全军到达真定府城之下。

喜欢明末边军一小兵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soumal)明末边军一小兵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